日前,西安宣布,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涉企(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4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并力争2022年底前,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
“证照分离”改革,实质上通过减少和弱化行政审批,激活企业和市场的创新活力,从而有效改善商业环境。
近年来,随着“十五分钟便民圈”“一件事一次办”等企业综合服务落地,西安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投资氛围日益浓郁……
“证照”被视作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所谓“照”,指的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而“证”,指的是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
传统的“先证后照”模式下,开办一家公司要先取得多个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
“证照分离”改革,事实上通过允许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相分离,先赋予市场主体资格,而后申请相关的经营资格,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有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近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安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贯彻落实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国务院确立的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推行“证照分离”改革。
《方案》提出,将取消“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资格认定”“广告发布登记”等2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取消审批后,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在自贸区所在开发区,试点取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网络安全审核”“中介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审批”等14项事项。
通过精简许可条件和审批材料、优化办理流程、压减审批时限,对“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出租汽车经营许可”等10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优化审批服务;将7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为备案管理,对21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
同时,推广企业电子亮证亮照,并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
《方案》提出,2021年底前,将对清单之外限制企业进入特定行业开展经营的管理事项全面自查清理。
“证照分离”举措,对破解企业面临的“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优化商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潜力、实力与活力。
近年来,西安市从企业、群众视角出发,推出多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
例如,在开办企业方面,将注册资本从“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与11个省23个市建立商事登记“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合作机制。
为新设立企业提供免费印章刻制、免费寄递、照证票自助打印(复印)服务,推行电子发票税务Ukey免费发放;将企业开办环节从7个环节压缩至1个环节,企业开办时间从2018年初的平均14.1天压缩至1天。
同时,推出“十五分钟便民圈”“一件事一次办”等综合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手续,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截至2021年3月底,新建44个便民服务驿站,改造837个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与银行、邮政等机构合作建立370个办事网点,打造154个“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示范点;
2020年推出105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累计办件量6万余件,实现减环节81.7%、减材料30.6%、减跑动75.1%、减时限50%。
各区域也相继推出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改善营商环境的举措。
以高新区为例,高新区发布《西安高新区2021年营商环境攻坚提升举措》,围绕项目建设、政务便民、助企服务等出台15条举措。包括,以“标准地+承诺制”帮助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推出“帮办、代办”“证照联办”等综合服务;与经开区等19个区县、开发区联合推出近400项“跨区通办”服务。
莲湖区则实行“集成快办”改革,快办事项1小时即可完成。以许可数量最多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为例,原来最快需要3天办理的业务现仅需30分钟即可完成。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报告2020》中,西安获评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开办企业”指标案例被收录。截至2021年6月底,西安市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57.7万户,同比增长12.83%。
随着“证照分离”改革出台、营商环境优化,西安正显示出强大的“西引力”,企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遇西安”(ID:xaic2018),作者:小勤,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