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微软中国宣布,微软首席科学家、原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礼栋博士升任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不再兼任。
今日,微软亚洲研究院迎来了新「掌门人」——周礼栋!
中国微软今天宣布,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原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礼栋博士升任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洪小文博士不再兼任。
在复旦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后,周礼栋便去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攻读博士。
2002年博士毕业后,他便加入美国的微软研究院开始工作,任职微软硅谷研究院研究员、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微软雷德蒙研究院系统研究组首席研究员。
周礼栋曾表示自己非常幸运,可以在这里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微软研究院对于很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充满向往,因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先进技术,还可以与全球计算机领域的顶尖学者共事。」
加入微软研究院不久,周礼栋便有幸与计算机领域特别是分布式系统领域进行了开创性、奠基性工作的先驱们一起工作。
而「分布式系统」可以说是最近10年引领技术革命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背后的主要支撑技术。
「我曾经和2013年图灵奖得主Leslie Lamport博士共同合作,设计新的分布式协议。」
Leslie的治学严谨态度在周礼栋日后的工作中产生很深的影响。
回忆起最初的研究工作,周礼栋觉得自己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前辈的工作态度——有激情地做研究,同时讲求合作和严谨性。
一直以来,周礼栋主要从事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存储系统、无线通讯和网络,以及系统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
他的研究推动了可靠、可信及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进步,为在线云服务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他还对实时部署的大规模服务做出了重要的技术贡献。
多年来,周礼栋博士在设计和开发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方面扮演了重要的技术角色,这些系统支持着微软从搜索引擎、大数据基础设施、云可靠性和可用性到AI基础设施的主要服务。
2018年,周礼栋博士当选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2019年当选为国际计算机学会院士(ACM Fellow)。
他还是计算机学会计算机系统会刊(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存储会刊(ACM Transactions on Storage)、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计算机会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编委会成员, 并多次担任国际计算机系统会议(SOSP, OSDI, NSDI, PODC, ASPLOS, EuroSys, SoCC和DISC)的程序委员会成员。
未来,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周礼栋博士将全面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北京和上海的研究工作,以及与中国及亚太地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
洪小文博士不再兼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但仍然作为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和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他将继续负责推动微软在亚太地区的整体研发战略布局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洪小文博士于1995年加入微软公司,2004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并担任副院长,2007年升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14年洪博士升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对于周礼栋博士继任院长一职,洪小文博士表示,「周礼栋博士不仅在系统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我相信周礼栋博士将带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科研创新领域继续勇往直前,不断刷新、突破。」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bRU7dU84uv8zUUvP7jDhg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来源:微软,编辑:yaxin,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