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参加了杭州
天使湾创投孵化的第2批创业公司Demo Day。和第一届相比,我感受到的最大不同是这一届没有了学生团队。从这一点似乎可以看出,天使湾第一批孵化的一些学生团队没有成功。而在Demo结束后的经验分享会上,天使湾创始人
庞小伟很明确的说“我们在第一届孵化了一些学生团队,但是返校后他们经不住爱情等诱惑,将项目放在了一边。”这似乎揭示了学生创业团队失败的一个原因。但是国内的学生团队到底靠不靠谱,庞小伟给36氪作了更多他的经验分享。
我在天使湾聚变第2季的DEMO DAY上分享了中国学生团队创业的看法,我对目前阶段中国学生的创业持着比较谨慎的态度。
无论是微软、谷歌、苹果还是FACEBOOK,太多顶级的创业公司和知名的创业者,都是离校后不久甚至在学校里就开始创业了,也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大洋彼岸的热度和光环,同样也影响着中国的同龄人。
但是在中国,学生团队创业靠谱吗?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总体而言,对目前中国学生团队创业还需要理性看待。尤其是为了解决当下社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而来大力鼓励学生创业,这肯定不是一个好主意。在学生创业领域,中美基本不具可比性。
比如不同教育制度下学生的能力的差异。相比之下,中国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偏弱。如果管理是实践的艺术,那么创业更是风险的实践。在真刀真枪的不确定的环境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学习成本,必定会遭受更多挫折。
比如自律意识和信托精神。中国学生的成长环境中既缺失宗教信仰,又耳闻目睹中国市场化过程中的畸变和噪音。所以,中国学生的自律意识和企业经营的信托精神有着很大的培养空间。如果自我管理能力弱,那么在创业过程中,在面对创业的起伏,外界的诱惑时,情绪波动一定很大。
比如中国不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在硅谷的创业环境中有几个典型的特点,一是尊重创新而不是抄袭;二是风险投资链条完善(不仅各个投资阶段齐全,而且数量充沛);三是容易招募到各种具有职业素养的能人。而这三点,在国内几乎都是倒过来的。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部分的人的人生取向,所以创业者不必去区分是否是学生。而对于真正有创业情节的学生团队而言,也需要理解:
(1)创业不是开发产品。学生团队很容易执迷于开发产品。殊不知生儿子容易,养儿子才难。创业更关键在于持续地经营和管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改变世界实现梦想。
(2)团队建设尤其重要。务必想清楚为什么来创业,包括其他的创始合伙人。要对创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CEO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要有拉人带团队的凝聚力。
(3)要达到超乎寻常的迭代速度。所有的经验都是学习实践而来。学生团队天然比较单薄,所以想要存活下来,必须要有更快的学习和迭代能力。
中国学生创业会面临一个艰巨的长征,而"星星之火,必可燎原"。天使湾聚变第2季,有500多个团队来申请,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团队符合我们的投资要求。目前天使湾聚变第3季开放申请中,我期待天使湾可以投资到靠谱的学生团队。
以上就是庞小伟在孵化学生团队过程中收获的一些经验和看法,如果朋友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关注他的
微博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