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专业音乐市场每年只出版几万首歌曲,但中国有整整20万的音乐从业者。”
幕后圈的创始人李泳彬向36氪说到。
无处释放的生产力
李泳彬本人也是做音乐的。“所以幕后人的痛,我懂。”他说。
自小学习小提琴的他从高中就开始搞乐队。虽然本科毕业后去英国进修的是 Marketing 硕士,但之后凭着对音乐的爱,他又修了一个音乐技术专科,最后去到英国利兹音乐学院专业进修音乐制作本科。
回国后,一心要做音乐的他来到北京,从一个录音室里的实习生做起。其后的4年里他断断续续制作了一些音乐作品,在圈内渐渐为人熟知,也开始为一些高校担任音乐讲师,但他能接到的单一直很少。
2011年,当他看到自己为曾轶可制作的歌曲《风景》登上了酷狗音乐榜的首位,百度音乐榜的前十,他以为好日子到了。“结果什么也没改变,还是接不到什么活儿。”
这令他开始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用户听歌只认歌手,根本不关注歌曲背后的制作人。”李泳彬说。这让非著名幕后人没法提高知名度,哪怕他们出品过很著名的作品。而没有知名度又会导致没有活儿。“音乐圈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就是非常看重名头的,而非作品。”他提到。
音乐制作服务目前为止还是主要服务于专业市场,这包括职业音乐市场、电影、电视剧、微电影、网剧、游戏音乐、广告等领域。其中职业音乐市场是最直接的一块。李泳彬告诉36氪,2011 年整个中国的音乐市场仅发行了 3456 张专辑,据此推算大约仅为 35000 首歌(不包括未发行歌曲)。而由于业界对名头的崇拜,那一小撮著名的顶级音乐人,可能就已经包揽下了一大半的专业市场歌曲,更大量的非著名音乐人只能争抢剩下的那一小半。
专业音乐市场情况不良,所以音乐人也会向潜在的非专业音乐市场寻找机会。
李泳彬告诉36氪,非专业音乐市场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据他们整理,这个市场对专业音乐生产的需求来自以下这些群体:
“我们没有办法具体预期,但我们相信这是非常大的一块潜在市场。”李泳彬表示。那么为什么非专业音乐市场的这些专业音乐制作需求没有被满足?
两个重要阻力:价格难承受,信息不流通。专业音乐制作是门槛很高的一件事,随便找一个录音室帮你制作一首歌,可能就会收你 2 万元以上。另外,音乐行业长期处于信息封闭的状态,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该到哪找到音乐制作人,也无法分辨音乐人水平的好坏。
想通了问题,其实也就看到了机会。一边是接不到活的幕后音乐人,一边是愿意付费做歌但被门槛和渠道卡死的消费者。重点在于信息透明化、对接双方需求,并提升对接效率。
这不都是互联网最擅长解决的问题么?
互联网化音乐的生产环节
第一步是构建平台,解决信息的不对称。
所以李泳彬的幕后圈首先要做的是一个社区,他们要先把幕后音乐人都拉到这上面来玩。另外,幕后圈内建有一个曲库。在这上面,音乐人可以“认领”自己参与过制作的歌曲,而用户可以试听。“大多数播放器只会显示歌手信息,不会显示幕后制作人的信息。而来到幕后圈,你可以像认领自己孩子一样认领自己的作品,告诉世界,这些歌是你制作的。”李泳彬提到。
李泳彬希望这里称为每个幕后音乐人的“乐坛名片”。而普通用户则可以在此看到每一个制作人曾经的作品,对他们的水平有一个了解和判断。
对接双方需求是下一步。有制作音乐需求的用户可以直接在 App 中向看中的音乐人下单。下单完成后,用户付款,款项寄放在幕后圈,音乐人只有在指定档期内交货后,才能收到费用。从这个层面上看,这就像一个电商,不过消费者买的是别人做音乐的服务。
另外,幕后圈还需要制定大量的机制,来规范双方合作流程,提高交易效率。
对于潜在用户来说,价格是阻碍他们尝试的重要因素。幕后圈为不同等级的音乐人设置了多个固定价位,越顶级的音乐人对应越高的价位。每个音乐人的价位由幕后圈的初步判断,再和音乐人协商决定。
而对于音乐制作人来说,生产周期的不可控,以及完成作品后客户不按时付款或临时压价,这是最常见的两个痛点。在幕后圈,音乐人确立自身“价位档”之后,可以自行设置档期。譬如档期设为 7 日,那么,用户下单后,需要先把款项打给幕后圈,只要音乐制作人在 7 日之内完成作品,用户也确认没问题了,这笔账就会给到音乐人。
那些原本做一首歌收 2 万的音乐人,为什么愿意降低身价来接单?两个原因:首先,这里是一个能累积口碑、打造个人品牌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赚钱;其次,有了档期和付款方面的保障,音乐人在这里完成一单活儿所付出的成本比线下对接要小得多。另外,幕后圈还设计了一个好评机制,制作人只要得到一定量的好评,就能升一个价位。
目前幕后圈的筛选比较严格,入驻的音乐人一共大概 500 人左右,但都是圈内相当受认可的一批人。李泳彬希望前期营造好品牌,让产品能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辐射作用,所以目前不会急于求量。
但音乐人这方面的资源,幕后圈并不担心。因为除了李泳彬本身是音乐制作人和音乐讲师之外,团队的大多数成员也都拥有音乐行业背景,资源丰富。前几天他们还被“中国摇滚之父”崔健邀请到工作室去,聊了聊幕后圈在做的事。“崔健很希望音乐行业的信息能够透明化,对我们在做的事情评价还是很正面的。”李泳彬说。
对了,他们还有一位联合创始人拥有大量圈内资源。他是一位娱乐圈明星。如果你比较年轻,或者有看刚刚结束的第三季《我是歌手》的话,应该会认识,他在里面担任韩红的“经纪人”——谭杰希。
图为李泳彬与联合创始人谭杰希的合照
未来方向:造血+社区
“宏观一点看,幕后圈在做的事,其实就是在互联网化音乐的生产环节。”李泳彬提到。传统音乐产业链有四个重要环节,生产、发行、渠道和用户。而随着十几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后面三个环节都已经被不少互联网力量介入,唯独是生产环节还没有。“我们在做的事关乎音乐生产环节的未来。”李泳彬说。
当然,从“造血”,即生产环节入手,将来再辐射到后面几个环节,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当平台上产生了一些很不错的歌曲,幕后圈完全可以介入发行环节。再后期的话,如果精品持续出现,这些发行作品的版权,又成为很大的价值。
聊到未来,李泳彬还谈了更多。“现在看来我们还是会更往社区上走,”他提到,“平台上每一首歌的制作过程,都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这些故事沉淀下来,会很有价值。另外音乐人与音乐人之间,音乐人与普通用户之间,都能在幕后圈上建立起关系。”他强调客单量不会幕后圈追求的重点,他们不会是一个卖服务的电商。
但这都是很远以后的事了。目前产品迭代到 1.2 版,还只是一个音乐人自己玩儿的地方。团队在赶制 2.0 版,李泳彬称之为“动真格”的版本。届时用户与音乐人建立交易的模块将会发布,音乐人的档期页面、评级体系、交易支付流程等都会上线。
简单来说,造血+社区,就是幕后圈的主要方向。其实这也是许多内容领域创业公司现阶段唯一可行的方向。毕竟在 BAT 们已经把主流内容和市场瓜分得已经很干净的今天,创业公司只能去“增量”市场,才能有一丝的机会。就音乐领域而言,光做播放器是典型的无意义之举,无论是版权还是资源都将其卡死。只有从产业链更上游的环节介入,发掘一些增量,才能找到真正的机会。
最后,幕后圈目前正在寻求融资,有兴趣的话,他们的邮箱是:hi@behinders.com
P.S. 在线音乐、内容领域的创业者,欢迎接触我交流:zhoujiayang@36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