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H5制作 > 谷歌离职员工揭秘:谷歌云背后的一些故事 >

谷歌离职员工揭秘:谷歌云背后的一些故事

转载时间:2021.10.20(原文发布时间:2018.10.16)
20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04次

编者注:众所周知,目前的云计算市场中,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和谷歌云平台是最大的参与者。本文作者任职于谷歌云平台,他将和大家分享为何谷歌会是大家心向往之的一家公司以及谷歌云服务背后的故事。文章编译自Medium平台上原文名为《I’m Leaving Google — Here’s the Real Deal Behind Google Cloud》的文章。

谷歌离职员工揭秘:谷歌云背后的一些故事

我此刻正在注视着自己的员工卡,明天我就要将其上交了。在下一家公司占据我全部精力之前,我决定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这些想法仅是我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谷歌的观点抑或是规划。

就从最后说起吧:在任职谷歌差不多六年半之后,我就要离开这个全球最适合工作的一家公司了。这也是我任职最久的一份工作。我将前往追求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工作机会,这家公司有望颠覆个人财务行业。

在谷歌云成为平台之前,我就加入了这个团队。我也是谷歌云中资历最老的几位项目经理之一。在这里,我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过去这些年来我看到的事情以及未来我期待的情况。

但首先,我必须要告诉你,为什么离开谷歌会是如此难以决断的一件事。

谷歌到底好在哪里?

许多人都提到补贴以及福利好,比如说免费的食物以及四个月长的产假(不幸的是,我的三个儿子都是在我加入谷歌之前出生的——在他们出生之际,我和他们待在一起的时间非常有限)。更别说薪资诱人、股票靠谱了。年轻的求职者也许会更看重这一点,但是他们将获得的是很多“不要钱”的好处,这些好处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我希望自己的三个孩子以后都能从谷歌起步——因为谷歌会帮助你快速学习和了解科技行业最为重要的几个领域。

1. 工程师和产品经理来说,谷歌是天堂:在谷歌内,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的水平都非常高。别误会——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巨星”。但是总的来说,你可以依靠你的同事,大家一同攻克难题,完成一些困难的项目。这是因为:

  • 谷歌拥有行业内一些最出色的软件开发工具和流程。这一点是其他科技公司内软件工程师公认的。

  • 在谷歌,你能碰到诸多良师益友,从中受益良多。我的办公桌附近就有不少比我厉害的同事。产品部门提供的建议和经验也令人惊叹不已。

  • 公司非常关注个人发展。导师、业界领军人物撰写的文件、教育项目和课程。所有人均可免费获取。这就意味着在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会有所提升。

2. 金钱买不到最优秀的文化:在我加入谷歌的第一周之后,有两件事让我感到诧异:

  • 信息是可以公开获取的。在TGIF(与谷歌创始人和高管的每周聚会)上,我可以了解到一些尚未公开的规划和产品。

  • 大家愿意帮助别人、与人合作——渐渐地,彼此都会抱有善意。这不仅仅只限于我的直属团队成员,也包括我在聊天应用上联系的同事,他们都会立刻给我回复。还有几乎涉及所有话题的内部论坛:编程、育儿、骑自行车、投资等等。我随即就明白了一点,在提供帮助这件事上,谷歌的人都不怕麻烦。

此外,这样的文化奖励卓越和创新、鼓励大家在公开场合表示感谢,并认可出色的创意和认真工作。

你会感觉大家都是很“善良”的,这也是为何在去年的备忘录事件中,我和很多人一样都选择盲目站队。不管你在交流中持有何种观点,谷歌都会以非常公平的态度对待员工,尤其是和其他科技公司相比。相信我,在这方面,我是很有经验的。

3. 谷歌集创新和规模于一身:每当我看到有人说谷歌不再像之前那样追求创新了,我都忍不住笑出声来。首先,如今科技行业内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机器学习——就是由谷歌引领的,谷歌研究机器学习要先于其竞争对手好几年。我不会指名道姓——因为这些公司也是极具创新力的。但是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无人可以与谷歌相媲美。这一结论不是基于技术或是优质工程师人才的数量而得到的。就想想谷歌将机器学习应用到多少产品中吧,例如无人驾驶汽车、AI助手、搜索等等。如果这都不算创新——那什么算是呢?

要想知道谷歌的业务发展规模,我要做的就是看看我一天使用了哪几个主要应用:Maps、Photos、Chrome、YouTube、Gmail、搜索。就我所知,这些产品都是无法取代的。诚然,市场上有其他一些解决方案——但对于我来说,转换平台会对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 我认为很难有什么产品可以取代YouTube。它很独特。我曾经参与一段时间的YouTube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这么说,它的文化/氛围,还有公司的同事都非常优秀。

那么就没有改进的空间了吗?谷歌就诸事完美了吗?当然不是。

在谷歌中,有一些领域,执行力本可以变得更好。谷歌愿意为成功豪赌一场,但也意识到失败的风险。过去,在信息应用方面的努力就没能如愿取得一定成果。公司为Google+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最终这项产品也没能成功(不过,它确实促成了Photos应用的问世)。还有其他一些例子可以验证这一点。但是谷歌是一个会不断学习的公司,我也希望未来的规划中能够考虑过往的经验和教训。

另一大障碍就是,对待创意和观点,谷歌的态度也许太过于开明了。有些时候,一些讨论似乎要花很长时间,公司需要以更快的速度作出决策,即便尚未达成共识抑或是没有聆听完所有人的观点。一旦我们完成了这部分数据的收集,我们面对的就只剩观点和想法——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明确下一步规划。

最后,就晋升和绩效而言,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找到平衡的过程。每一个周期都会出现关于晋升的公平性以及绩效的抱怨。有一整个团队都在努力改进这一流程,但我觉得依然前路漫漫。坦白说,在一个员工人数超过8万人的公司内,你是很难找到平衡的。谷歌不再是一家初创企业了。

这就让我想到了谷歌云。

谷歌云——也不再是一家初创企业了

作为项目经理,我在谷歌的第一份任务就是开发Monarch——这是一个为谷歌应用及服务(Maps、Gmail等)开发的监测服务。这可不是什么“在一开始就能轻松完成”的任务,但在别人的帮助下,我成功开发了Monarch,并在2013年初进入了谷歌云。

回想那时,谷歌云感觉上就像是一家初创企业。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数年前就已经领先于我们(AWS),且配备了充足的销售和营销团队(Azure),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尽快找到产品市场匹配模型。与此同时,用户也在质疑我们是否能够一直留在市场上,不被市场淘汰。

不出意外,我们在客户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

当我初次接触Snapchat时,我记得他们当时还不到十个人,但是他们期待的规模和自动化程度与我们所了解的谷歌其他业务差不多。

因此,我们犯下了一些错误。准确来说,是两个错误。

我们的第一个错误是花了太长时间才意识到企业的潜力。我们当时的负责人是一些非常聪明的工程经理——他们在谷歌至少任职10年以上,职业生涯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对此领域也颇为了解。看到例如Snapchat等企业的成功,再加上缺乏对于企业界的了解,我们很容忽略那些“大的企业”。这就导致我们没有投入足够多的资金在营销、销售、业务支持以及解决方案的工程问题上,最终使得谷歌云逊色于之前提到的竞争对手。

第二个错误则是过分热衷于竞争。举个例子,AWS推出的亚马逊弹性计算云(EC2)已经大获成功,客户要求谷歌云平台上也要推出类似的服务。因此,我们也这样做了——推出了容器管理服务——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几年时间内一直居于人下,直到一家名叫Docker的初创企业将容器技术与云服务联系在了一起。谷歌注意到了这一点,余下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也就不加赘述了。另一个例子就是App Engine ——先于如今的“无服务器”架构,回想当时,这也许算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业务。AWS或是Azure均没有这类产品,但我们需要投入很多资源来满足客户要求的、其他竞争对手在当时提供的功能。

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了。在过去三年左右时间里,事情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如今谷歌云有合适的领导者(拥有相关的经验)、专注于企业,营销/销售/业务支持团队也已经到位,我们要解决的只剩一个关键问题:产品。

我朋友问我,是否觉得谷歌云会赶超其竞争对手。我不但这么认为,还坚信在未来五年内,谷歌云就能超越其竞争对手。因为现在,谷歌云希望可以像谷歌一样,帮助其他公司开发软件。所有在谷歌内适用的出色工具,谷歌云希望其他公司也能使用——这就是它的产品市场匹配模型。

就拿Google的开源容器集群管理系统Kubernetes为例吧。采用率屡屡突破新高,且该系统大获成功。但这不是因为引进的任何新概念。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谷歌实现了容器架构Kubernetes的外部化。多年来,它在谷歌内部也经历了诸多改进和优化,旨在发展成为最大规模、分布最广的网页服务。在三个云服务供应商中,谷歌在利用这些技术方面是最具优势的,也是第一个进行创新来为客户提供更优解决方案的。

安全则是另一方面。如果我问你哪家公司数据泄露次数最少或是你觉得信息放在哪里是最安全的——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所以,这也就无外乎为什么谷歌云将作为领军人物,在该领域内继续前进了。将安全性能和方案带给外界客户,此举具有重大价值。

机器学习则是第三大强劲支柱:像谷歌这样帮助企业利用好现今的机器学习技术,这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优势。很快,每一个行业都将部署谷歌云并加以利用。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说推广我们所了解的规模化运营产品(例如监测、登录以及网络可靠性)、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推广例如Spanner、BigQuery以及BigTable等原先的内部服务。还有很多很多,谷歌尚未探索的机遇是巨大的。

未来五年时间内,试问哪一家公司会不想让其服务具备和谷歌一样的敏捷度、规模以及安全性呢?哪一家公司会不想将业务规模发展到数十亿用户,且安全性、可靠性非常稳妥的呢?

似乎,这篇文章读起来像是一个深爱谷歌的人撰写的:)那就到此为止吧,我也要开启我事业的新篇章啦。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谷歌离职员工揭秘:谷歌云背后的一些故事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H5制作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H5制作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