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短租的平台上也曾引入过酒店宾馆式的标准化资源,但那是一个错误的决策,那样做的话小猪根本就创造不了价值,所以我们决定回归共享经济的原点。”小猪短租创始人陈驰说。
小猪成长至今,与共享经济的模式若即若离:最初选择在线下获取房源而轻运营的“纯Airbnb”平台模式,房东数量一度起不来,也曾用非个人房源填补供给以拉动需求。而从去年6月,小猪完成1500万B轮融资后,在投资人的支持和协助下走回共享经济的路子,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近来又拿到6000万美元C轮(愉悦资本领投,晨兴资本、中信资本、和玉资本跟投)。
这短暂的一年,小猪短租也交出了一份答卷——平台覆盖200多个城市,房源数量在30000个左右,而且个人房源占到一半以上,相比B轮融资时日夜间数增长很快,而且当时小猪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覆盖全国160多个城市,在13个重点城市建立了办事处,当时持有房源数量在20000个左右,个人房源仅3000多个。
从3000个到超过15000个个人房源,日间夜数翻了4倍,小猪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共享经济的起点是更多的人把房间拿出来共享,也是房东的认知盈余和闲置时间的共享,说得简单却是最难的环节之一。陈驰提到,小猪短租最先进入北京和上海,一开始体验比较毛糙,大量房源都只是提供一个沙发,而且地点还是在五环外,房东大部分也是北漂、上漂。另一方面则是用户数少,而且低龄低收入,他们只是想找一个廉价的住所。而且小猪短租的共享平台做得也很粗糙,点评、图片都没做好,交易机制、保险、身份证的验证等安全问题也没有很好地解决,早期对于房东来说,参与门槛是很高的。
所以为了留住种子用户,也就是愿意分享房源的那批人,小猪开始做重线下运营。
B轮以后,小猪开始进入更多的城市,在上海加大了运营的投入同时开始进入广州、成都、深圳与杭州等地,发掘更多优质的房源,比如故宫旁边的房子、位于CBD的豪华住宅,并建立小型的线下团队去做帮助这些房东。房东的屋子如果不适合陌生人居住(请脑补租房时中介给你拍的出租房图片),小猪会提供软装的建议和方案,甚至把淘宝店铺的链接都给到房东,前期可能还会自己贴钱给房东改造。就像Airbnb的做法,房源美化之后还会提供专业的实拍,让用户看了就有欲望去住。为了让房东不担心安全问题,小猪又考虑在线下会给房东安装智能门锁、智能猫眼。当房东出差了又需要接待用户时,小猪又派自己的人去接待。
这些累活让小猪获得了更多的用户,也创造了平台供给和需求两端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陈驰在此提到了“创新扩散理论”:早期供给端的渗透速度比较慢,房东是一个梯次一个梯次去汇集的,与此同时用户端也开始形成口碑,这样就拉动了供需两方的增长。
不过仍有观点质疑,HomeAway模式的途家才更加适合中国用户,它在今年6月完成了来自All-in star和携程等2.5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金。相比小猪短租“住在别人家里”,途家的房屋让人感觉会更有私人空间。陈驰也坦言,因为习惯和场景,小猪上面40%的用户也是会选择整租的房子。所以小猪也做了很多教育市场的工作:更换logo、拍品牌宣传片、铺地铁广告并突出房东的个性和特色,以此增加用户的好感。另一方面也在完善自身的网站系统、交易体系和安全,比如与芝麻信用联手推出个人征信,以及提高用户决策到交易的转化效率。
作为Airbnb的中国门徒们一路走来仍饱受质疑,有的还没来得及在竞争中出局就已经死伤无几——两年前爱日租倒闭、蚂蚁短租如今寂寂无声,跌跌撞撞走在前面的中国式Airbnb似乎也就小猪短租了。在陈驰看来,C轮融资是小猪短租的阶段性进步,同时也是房屋共享经济真正出现竞争的前夕,未来Airbnb本土化、潜在的进入者出现或者其他巨头的插足,都将会影响小猪的生死。
本文作者是36氪旅游行业的专业实习生刘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