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H5制作 > 给我一个摊位,还你一个马云? >

给我一个摊位,还你一个马云?

转载时间:2021.10.22(原文发布时间:2020.06.09)
99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99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二说”(ID:chongershuo),作者 二说,36氪经授权发布。

给我一个摊位,还你一个马云?

6年前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这个调调颇有市场。

那时2014年夏季达沃斯刚过,“万众创新”是960万平方公里的主题,“去到雷军还没到达的彼岸”,豪气干云,英雄不问出处,激荡着每颗躁动的心灵。

现在换成全民“练摊儿”,更有烟火气,再造马云的可能性,理论上仍然存在。

2015年李佳琦就是南昌中山路天虹商场的销冠,2016年转战淘宝直播,干的事没变,变的是身份,从欧莱雅BA变成了GQ笔下的全民偶像。

1993年30岁的黄启美从老家来到北京,在三元桥西侧的电线杆下支起了小摊,卖的是麻辣烫和酸辣粉,几年后有了万记的招牌,也有了男主人回乡做房地产的传闻。

那些白手起家的牛人,早就具备了成功基因,技术进化、政策红利之于他们,不过是通路放大器,让个人奋斗有了更宽泛的教化意义。

至于芸芸众生,就要想清楚,新机会之于你,到底是生计还是生意?

准备练摊儿,选品、选址、进货渠道、价格策略、营销方式都是基本技能,本质上考验的是你过去混社会的人脉和资源积累;

大多数人并没有碾压别人的特殊能力,所以最关键的是市场容量。

简而言之,你准备和谁PK。

几年前“洛阳草根”谢云峰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摆摊的视频火了,让很多人了解了美国的Food Truck文化,谢云峰几乎不懂英文,只做肉夹馍或凉皮,但一天能赚七八百美元。

这段传奇有几个关键的背景信息。

1、美国没城管,不代表没审批。

Food Truck需要商业经营许可证、流动商贩许可证、营业税证和健康证4证齐全,摆个小摊卖书籍、CD、工艺品等等,要有绿卡,要交税,如果要卖绘画等,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原创作品,使用话筒和扬声器的街头艺人,要花45美元办许可证,不插电清唱随意。

2、税费很高,名目很多。

Food Truck有执照更新费、保险费、销售税、餐车维护费、燃油费、食材费等等,按纽约的标准,大概每月2000美元的水平。

3、执法严苛,不近人情。

卫生局有便衣巡视,警局有专人负责,对出摊时间,人员着装,制售流程,食材温度等都有规定,违规就是200美元起步的罚金。

4、总量管控,只出不进。

纽约Food Truck共5100个(其中2000个是季节性的),其他非食品摊位3000个,总量不再增加,接盘者只能租用他人证照。

这种极不友好的管理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1、街商密度保持在公众和监管的容忍范围内。

2008年布隆伯格在第二个纽约市长任期内,把Food Truck确定在每5个街区1辆的标准,能见度合理,亲和力在线,当然也没什么争议。

2、Food Truck网红化。

由于数量有限,密度不高,业者不必低价抢客,就有时间改进产品,很多Food Truck从街头走向厅堂,著名的shake shack传说也是麦迪逊公园起家,其实这是谣传,shake shack是餐饮巨头USHG创始人的副牌,选择出街只是为了调试口味,但也说明街头美食的影响力。

3、收入达成原始积累。

按“洛阳草根”自己的说法,他的固定成本每月2000美元左右,罚金等各种不确定支出2000美元,月收入稳定在2万美元以上,足够让工薪族眼红,有人气的Food Truck坚持做下去,完成从街头到连锁的逆袭有可能。

而且现在Food Truck也收小费,稍微挂点网红相的都会弄个iPad,跟食物一起递过来,让你选择给几美元小费,颇有打赏的意味,日积月累相当可观。

但问题来了,美国地摊文化有社会经济意义吗?并没有。

按The Street Vendor Project(街头商贩项目)的最新数据,纽约街头商贩养活了2万名从业者,每年经济贡献2.93亿美元,与纽约1.1万亿美元的GDP相比,对就业和经济的拉动九牛一毛。

模式上有社会福利的性质,纽约许可证分三类,一般摊贩,食品摊贩和专供退伍老兵的,总量管控(1983年起就没发过新证,200美元的许可证黑市炒到2.5万美元),导致Food Truck的定位和成本与传统餐饮有冲突。

这次疫情期间,纽约消费者事务和商务许可委员会讨论扩大餐馆的外摆授权时,The Street Vendor Project就持反对意见,如选址、路权等都有博弈。

从负责这个项目的罗克韦尔公司假想图上可以看出,餐馆的外摆位未敢侵占人行道,而Food Truck的位置反而显眼。

给我一个摊位,还你一个马云?

所以这跟我们的地摊经济完全是两码事。

《国家地理》有一档节目叫做“街头餐车美食”,说的就是Food Truck文化,明眼人都知道,网红化和景点化的Food Truck只卖裹腹之物纯粹是浪费时间。

2003年中国的“放心早餐工程”曾经试图复制这个模式,武汉最早推出了移动早餐车,但一年后就从850辆锐减到500辆,后来完全消失,北京等其他城市情况差不多。

原因很简单,管理太严,食物大多是半成品,提前封装,杜绝现制,品种单一,口味不创新也没绝活儿,基本没什么烟火气。

2006年12月的《中国经济周刊》披露,当时北京“早餐车”要缴纳5000元保证金和2000元加盟费,计划是每50米1辆车,密度极大,食物集中生产配送,成本比煎饼摊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2018年1月肯德基在南京尝试了移动餐车,由3名员工在10平米车厢内现制食物,但当地食药监局规定不许动明火,只能简单加工半成品,所以最后都退化为啤酒节之类大型活动的标配了。

给我一个摊位,还你一个马云?

最近出现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快取摊,其实拉低了他们的外摆成本,普通摊贩与之竞争的难度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

给我一个摊位,还你一个马云?

美国Food Truck模式的好处是容易管理,环境冲击小,网红美食产出率高,缺点是有门槛,投入大,参与者少,对改善就业或刺激消费,基本没帮助。

我们的地摊经济,本质上是拆掉了门槛的“众创经济”,解决的是纾困底层的问题,不是快手、抖音、B站的网红制造机,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文艺细胞,都能一晚上话痨式的直播。

新手的稳妥策略还是抓住政策红利进入现有的早市、夜市、大排档、跳蚤市场,通过群聚效应带动溢出消费。

地摊经济的逻辑与互联网正好相反,直播和短视频都是头部吃肉,腰部喝汤,底层啃骨头,公众观感无非是幸存者偏差,而地摊经济的核心是普通人的冷启动,创富神话反而极其有害。

换句话说,你做的烧饼怎么与麦当劳的6元餐竞争,这才是关键。给我一个摊位,还你一个马云?

2008年8月12日,某个不知名的网友在百度创建了“摆地摊”这个词条,不到100字的正文,就有这样的金句:

“摆过地摊才能当老板,但摆一世地摊就是堕落了”。

其实,摆一世地摊也比整天KO马云靠谱。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给我一个摊位,还你一个马云?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