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H5制作 > 疯狂的孙正义(上):“我是金融和技术的结合” >

疯狂的孙正义(上):“我是金融和技术的结合”

转载时间:2021.10.28(原文发布时间:2020.09.24)
18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88次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孙正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孙正义传》的作者杉本贵司是这样评价的:“革命者、破坏者、魅力领袖、离经叛道的经营者、吹牛大王、暴发户,抑或是源自在日韩国人这一身份的某种无名怨愤的体现者。依我看,这些都是正确答案。”Packy McCormick则从投资的角度贡献了三种视角:1)看涨2)中性3)看空。看涨的理由是孙正义的高深我们都看不懂,中性的理由是孙正义是科技公司版《人鼠之间》的Lennie,看空的理由是孙正义只是手上拿着一堆别人的钱的WallStreetBets交易员。究竟哪一个才是对的呢?只有时间可以证明。原文发表在其个人博客上,标题是:Masa Madness。篇幅关系,我们分三部分刊出,此为第一部分。

疯狂的孙正义(上):“我是金融和技术的结合”

划重点:

愿景基金近况不妙,孙正义在反思投资策略还是在用新的赌博来挽回损失?

孙正义是金融与技术的结合,但似乎更擅长后者却更喜欢前者

大家对软银的看法很微妙

在写这份新闻通讯之前,我曾在一家名为Breather的公司工作,工作的其中一部分是管理我们的房地产团队。我们要负责去找写字楼,谈判租赁事宜,然后用很短的时间去设计、装修再出租给客户。

随着我们转向高端市场(空间更大、租期更长),我们跟WeWork 在空间和客户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那种感觉糟透了。

我们看上的每一个办公区,WeWork也盯上了。一般每平方英尺65美元的空间,他们会开到70美元 / 平方英尺。只要经纪给WeWork找来潜在客户,他们会支付高达一年租金的100%作为佣金。如果客户要求昂贵的扩建,他们会照做。甚至不同地方的WeWork都会相互竞争,用更低的价格来吸引同一个客户。

我们用自己的包销模式做了一下测算,想了解我们是不是可以跟他们一样做来获取空间或客户,结果怎么算都算不出这种做法能行得通。当然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是行不通的。但他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WeWork背后的金主是软银。

当市场意识到我们这个行业的所有人都已经知道的事情时,奚落软银就成为了社交礼仪上的必需。WeWork的单元经济状况很糟糕,因为他们想利用资本作为护城河。而且有这种情的况不仅仅是WeWork 。

Wag。 Brandless。 Katerra。 Uber。 Compass。彭博社称软银为“独角兽的Pied Piper”(编者注:Pied Piper——魔笛手,擅长开空头支票的领导者),因为它用巨额钞票吸引初创企业,然后让它们被前者淹没。

在WeWork 倒台之后,这场疯狂背后的那个人,软银CEO孙正义承认自己也许犯了一些错误。他假装忏悔了一下。孙正义告诉投资者,去年11月,公司出现了14年来第一次的季度收益亏损,“从很多方面来说我的投资判断都很糟糕,对此我正在进行反思。”

而且似乎他是当真的。孙正义和软银现在相对比较安静(按照他们的标准)。该公司宣布,将出售超过500亿美元的遗留资产,其中包括美国T-Mobile、阿里巴巴及其所拥有的日本电信业务的股份,好加固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同时回购股票。保守行动。不错。

市场对此也买账。软银的股价从去年11月份的2687日元(25.25美元)恢复到了今年8月底的6932日元(65.16美元)。

但是就在最近,《金融时报》投下了一枚炸弹。文章揭露孙正义和他挥霍无度的团队是科技股迅速拉升并在随后崩盘背后的原因。故态复萌。

关于软银不得不知的真相

我是个乐观主义者。但是,当我看到软银在科技股背后哄抬股价时,我知道我有目标了。

看着软银的举动很容易会有“这帮家伙去死吧”的想法,尤其是考虑到WeWork曾经跟我竞争过。这是我看到新闻时的第一反应。软银扭曲了自己所参与的市场。在非公开市场它已经经历过一些惊人的崩溃了。现在,它又开始搞乱公开市场了。

因为软银的野心是如此的赤裸裸,摆动幅度是如此之大,所以会造成极度的两极分化。最近,软银的愿景基金从“这会改变世界”变为来“他们正在毁掉风险资本”再变成“看吧!这个家伙是个白痴。”其结果是,对这家公司的看法很微妙。

所以应该怎么看待软银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看:

  • 看好:孙正义的愿景没人能完全看懂,应该趁打折买入

  • 中性:孙正义是科技公司版《人鼠之间》的Lennie (我后面会解释)

  • 看空:孙正义只是手上拿着一堆别人的钱的WallStreetBets交易员

软银就是它的创始人的体现。孙正义是乐观的,是个融合体。他是金融和技术的融合体,但更适合后者,所以当他跟前者走得太远时会遇到麻烦(有几个很明显的例外)。

2014年,孙正义接受了查理·罗斯(Charlie Rose)的采访,当年两人的名声都比今天要清白一些,当时孙正义把自己跟史蒂夫·乔布斯进行了比较。

他说:“如果说史蒂夫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的话,我就是金融和技术的结合。”

孙正义和软银的历史,就是从一端走向另一端的数十年历程。他们走得离技术越远,离金融越近,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疯狂的孙正义(上):“我是金融和技术的结合”

孙正义是金融与技术的结合

孙正义往往只看到上行风险而忽略了下行风险——这是技术创业者的宝贵特征,但也是作为金融家的不利因素。在不了解孙正义的故事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希望看到他失败,但是一旦你了解了他,你会很不情愿看到他失败。

认识孙正义

1957年,孙正义在日本的一个渔村的韩国移民家庭出生,在当时的日本,移民不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日本政府强迫孙正义的家人将其姓氏改成日本的安本。孙正义讨厌这个姓。幸运的是,他有足够的才华来为给自己起名字。

16岁的时候孙正义给给当时日本麦当劳的创始人兼总裁(藤田田)打电话,但没有得到回应,于是他便飞去东京,坐到他的接待室,直到藤田田最终让步并同意跟这位早熟的少年见面。在双方见面的15分钟之内,他给了孙正义 两点建议:

  1. 学英语。

  2. 学计算机科学。

急性子的他当年就移居去美国。然后很快就放弃了高中。

我去Serramonte 高中上学。我在日本高中已经读了三个月,所以我以高一的身份进入Serramonte 高中。一个星期后,我升上了高二。大概3、4天后,我就到高三了。然后高三我大概又读了3、4天就参加考试并毕业了。结果就是我在两个星期之内修完了美国的高中。然后,我到圣名学院读了2年接着就转到了伯克利分校。

想知道他在伯克利学的是什么吗?

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也就是:金融+技术。

他的职业生涯发端于技术这一头。

在大学期间,他跟教授Forrest Mozer一起申请了一种电子翻译器的专利,并在一年之内用大约100万美元的价格把这一专利卖给了夏普。

疯狂的孙正义(上):“我是金融和技术的结合”

孙正义靠电子翻译器专利赚到了第一桶金

然后他还从日本引进了热门的街机游戏到美国,其中包括《吃豆人》以及《太空侵略者》等,并对软件进行了调整,让游戏适应美国市场,并为此至少赚了100万美元。他自己也制作游戏软件,并以近200万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在Unison World公司的股份出售给了他在该公司的合伙人。

但是,这些公司都不是他今后一辈子的营生。出售了这些业务后,他以年轻的百万富翁的身份回到了日本,并把姓氏改回 “孙”,然后用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来思考。1992年,也就是软银成立十周年之际,他告诉HBR(《哈佛商业评论》):

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思考上,不停地想,研究该做什么。我去图书馆和书店。我去买书,阅读各种材料,为接下来的50年做准备。然后,我制订了大概25项用来衡量成功的标准,用来决定去追求哪一种想法。其中的一个成功衡量标准是,至少在接下来的50年里,我应该至少爱上某一行。

39年前的1981年,他创立了至今仍然在运营着的公司软银 。在当时计算机被看作是玩具,软件是在商店里面用磁盘的方式出售的日本,软银以PC软件经销商的身份开始运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把软银的销售额从10000美元提高到230万美元。

新公司刚成立六个月后,不满足的孙正义又同时推出了两本杂志——《Oh !PC》 和《Oh!MZ》 。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领域,他想要同时拥有软件和内容。

在接下来十年的时间里,孙正义把软银的销售额发展到3.54亿美元。

疯狂的孙正义(上):“我是金融和技术的结合”

软银的头10年

手握大笔现金的孙正义在1990年代开始对软银进行变革,迈出了将其转变为金融公司的第一步:

  • 1994年:以30亿美元的市值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 1995年:收购了总部位于美国的科技媒体公司Ziff-Davis和Comdex(后者推出的活动成为SXSW的前身。)

  • 1996年:创立了一支风险基金;投资1亿美元购买了Yahoo!  35%的股份,同时创立合资企业日本Yahoo!。

  • 1999年:把软银变成控股公司。

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软银的风险基金对初创企业进行了100多次投资,其中最成功的一次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笔风险投资之一。孙正义亲自领投了软银对阿里巴巴的2000万美元投资,并逐步把所有权提高到34%。说到导致这笔投资的那次会谈,2000年,阿里巴巴CEO马云曾这么告诉《华尔街日报》:

我们没有讨论收入,我们甚至也没有讨论商业模式。我们只是谈到了共同的愿景。我们双方都就很快做出了决定。

疯狂的孙正义(上):“我是金融和技术的结合”

阿里巴巴是孙正义最成功的投资

2014年,当阿里巴巴IPO的时候,软银的这笔投资价值变成了 600亿美元,实现了3000倍的回报率。这是孙正义在金融端的投资少数几次收获回报之一,就像一个赌徒选中的号码在玩轮盘赌中获胜了一样,给了他不理智的信心和资金,而这会让他陷入困境。

早在2000年的时候,在互联网泡沫的推动下,孙正义曾短暂地当上了世界首富。他曾这么告诉Charlie Rose:“有那么3天,我比比尔·盖茨还要有钱。在那三天内,我们的市值达到了2000亿美元。”

疯狂的孙正义(上):“我是金融和技术的结合”

孙正义曾短暂当过全球首富

然后,泡沫破灭了,孙正义损失的钱比有史以来任何人都要多。软银的市值下跌了99%,最后只剩20亿美元,而孙正义的资产净值也从700亿美元骤降至6亿美元。

孙正义把自己在技术经营方面的利润用来进行金融投资。一开始,他的投资效果非常的好,因为1990年代后期是当技术乐观主义者的好时机。但最后的失败也非常的壮观,因为2000年代初的时候是当技术乐观主义者非常糟糕的一段时期。

尽管损失令人作呕,但孙正义仍然乐观进取。他预见到,就像1990年代互联网即将崛起一样,移动互联网会是下一波的潮流。但是他手上没有移动相关的资产,于是他(暂时)吸取独立投资的教训,把目光投向了收购和运营沃达丰日本公司。

2005年,在收购沃达丰之前,孙正义带上自己绘制的iPod手机草图飞到库比蒂诺去见乔布斯。他希望乔布斯能够做出来。结果乔布斯告诉他:“其实我们已经在做住了,所以我不需要你的草图,但是鉴于你是第一个为此来见我的人,所以我会将授予你日本的独家销售权。 ”

疯狂的孙正义(上):“我是金融和技术的结合”

乔布斯给了千里迢迢赶来的孙正义一份礼物——iPhone在日本的独家销售权

凭借着拿到的iPhone独家销售权,孙正义说服了德意志银行的一位银行家拉杰夫· 米斯拉(Rajeev Misra,请记住这个名字),让后者给软银贷款收购所需的200亿美元。

这场赌博收到了回报。软银把沃达丰日本更名为软银移动公司(SoftBank Mobile),并在2008年在日本推出了iPhone。2013年,软银又以2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print,进一步深耕移动业务。从2008年底开始的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软银的股价上涨了10倍多,从最低点的418日元(3.92美元)涨到了2014年9月14日的4370日元(41.08美元,当天是阿里巴巴上市的日子),而推动其股价上涨的就这三样东西:雅虎日本、对阿里巴巴的投资,以及软银移动

凭借着在经营上的胜利,孙正义已经为自己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赌博做好了准备。

译者:boxi。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疯狂的孙正义(上):“我是金融和技术的结合”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H5制作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H5制作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