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0元就能成为一个西班牙酒庄的庄主,骑马射箭,免费办party。你可以决定庄园今年种植什么品种的葡萄,之后每年都能收到来自这个酒庄生产的葡萄酒。听起来是不是一件很棒的事?
创始人于奇楠把“庄游”定位为消费升级下金融和消费的跨行业创新项目。“庄游”听上去像是一个众筹平台,集合中产年轻群体共同投资上游资产。以第一个项目塞坦庄园为例,每平米定价200元,用户有五档选择:200元、399元、1999元、29999元、50000元,“庄游”集合这些资金购买了西班牙一个10万平米的橄榄油庄园。
资产的所有权由公司代为持有,用户享受收益。这里的收益体现在,从第五年开始,每年用户只需支付第一年众筹价格的20%作为管理费,就可以获得该土地出产的产品。相当于用户以差不多低于市场三分之二的价格购买这些产品,比如用29元就能得到市场价89元的橄榄油。
“庄游”会强化用户作为“地主”的感性认知,甚至会给一张地契。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投资者不过是被提前锁定了需求的消费者而已,享受的其实是消费权益。
于奇楠告诉36氪,创办“庄游”之前在做进口电商,规模上亿之后发现两个问题。一是近几年中国进口电商越来越受到上游的挤压,他认为这有点像90年代中国的铁矿石市场,规模很大但处于亏损状态,在这个价值链里最赚钱的一定是上游矿厂商;二是公司毛利很高可以到80%,净利却只有1%。算了一笔账后发现,这是由于库存周期过长,库存成本太高,严重影响了净利表现。
于是于奇楠转变思路,成立“庄游”。这个模式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自己掌握上游资产,另一方面锁定了这批用户的未来需求。家庭每年消耗日用品的总量其实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不管是水果还是粮油,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库存问题。
而对消费者来说,只需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买到源头可追溯的健康食品。此外在旅游层面,用户可以到该庄园免费度假,举办派对或婚礼。这个庄园相当于是公有的,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人买下海外庄园,每年去的次数有限,闲置也不能产生价值。
这件事情有趣的地方在于,平台在盈利上几乎没有风险。消费者提前下单并完成支付,“庄游”再拿钱去购置原产地。其中平台会抽取10%-30%的价差,这就保证了每个项目从启动的一开始,公司就是盈利的。“庄游”负责把控生产,每年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食品。第一年的众筹金额用于购买资产,年付管理费覆盖养植、关税、快递等费用,同理平台可以获取10%左右的利润。
如果经营顺利,3-5年后,消费者得到的食物产品足以回本,庄园的所有权是平台的。不限于内部消化,未来生产的产品还可以向外部渠道开放。如果经营不当,最差的情况也不过是把资产再出售。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多,平台还会建立一个交易市场,用户可以对项目进行转让或出售。
平台已运营5个项目,覆盖欧洲、美洲、澳洲、亚洲,还有10个正在筹备中。平台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也在淘宝、平安众筹、下厨房、开始吧等渠道推广;目前有10万粉丝,其中3万是付费用户,77%的人来自一二线城市,89%的人年龄在20-40之间。
用户根据付费情况分为两种,29999元以下是消费型用户,以上是投资型用户。后者占比5%,但是贡献了30%的众筹金额。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前者,公司提供大量消费型的体验;对于后者,公司会从投资者的角度邀请他们参与前期项目的考察,其意见对项目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一个相对创新的模式。于奇楠表示,虽然没有完全对标的公司,但对模式解构之后,可以对应几个领域的标杆型企业:
第一家是Costco。这是一家采用了会员制的超市,消费者必须先付年费才能购买超市里的东西。“庄游”跟它的共同点是,通过用户的付费行为来锁定未来的需求,让供应链更有效率。这种模式下,“庄游”降低了50%的库存成本;Costco表现更加明显,品类只有沃尔玛的十分之一,但商品定价相比沃尔玛可以便宜10-20%;
第二个是网易严选。“庄游”面向的消费群体与其相同,这类用户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追求个性品牌。关心食品安全,消费升级下,消费力和消费意识同步提升,愿意为高品质的生活买单;
第三个是美国60年代非常流行的乡村俱乐部,大家一起买下森林里的一个小屋,骑马打猎,作为周末的休闲去处。
“我们没有特意做成一个风口,不会推出什么共享庄园概念。我们只是想给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base上海。团队共有22人,分为前端买手团队、产品风控团队和管理团队。创始人于奇楠毕业于复旦大学,是连续创业者。此前公司曾获得真格基金领投的数百万天使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