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家的《租赁崛起》报告显示,未来中国将有3亿租赁人口,租房市场规模达5万亿元。随着购房年龄的推迟和房价的攀升,租房需求呈现上行趋势。
但在吃穿住行四大领域中,“住”的互联网改造程度最低,痛点也最明显。租房是个万亿规模的市场,横向纵向都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同时这个行业高度分散,因此仍然存在巨大的机会。
36氪此前曾分析,目前租房行业里多种模式并行,有以58同城为代表的信息聚合平台,以链家为代表的线下中介,互联网C2C去中介模式,从职业房东入手的小BtoC模式,还有近几年兴起的各家品牌公寓等。但此外,还有一个角色值得关注,那就是离小区居民最近的物业公司。
过去,开发商只管建楼、卖楼,而现在进入存量房时代,开发商和物业们开始自建社区商业,不光是保洁、搬家、装修等业务,未来也很有可能会延伸至租房。
今天要介绍的「有屋科技」就是看中了这个机会,从物业场景切入,通过为物业公司提供SaaS管理工具,以此打造自己的租房平台。创始人兼CEO李春波告诉36氪,租房的业务链条很长,「有屋科技」把其分成房源、客源、服务三段来展开。
首先在房源的获取上,「有屋科技」向小区物业寻求合作。据介绍,物业对租房业务的开展其实也有较为强烈的意愿,问题是有资源但不知如何运用,因此撬动他们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效赋能。
一方面「有屋科技」为物业提供SaaS系统,包括一线人员的作业工具、物业公司的管理工具等,另一方面,采取各种运营措施,为物业清洗出小区的非自住出租房源,帮助建立动态信息数据库。
李春波表示,房源其实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指社区配套、户型、装修,动态信息则包括哪套房、什么时候、业主是谁。物业与小区业主距离更近,因此在信息的更新速度上不会比中介慢。由于物业背书下的信息优势和信任优势,再结合团队在线下场景丰富的运营经验,目前「有屋科技」可以做到两周内完成一个小区所有非自住出租房源的清洗。
有屋租房公众号
而在客源方面,除了小区物业线下的天然流量,「有屋科技」也搭建了自己的客源体系,包括在住租客的激活,社区线下到访用户的聚合,还有公众号运营等线上流量的获取等。
在房源与客源匹配时,「有屋科技」主打“需求前置”,租客可以在任意时间提交自己未来的租房需求,平台会设定提醒、跟进、以及智能加人工匹配的房源推送服务。据悉,目前平台最早已经拿到了租客3个月后的租房需求。
带看、签约、入住、租后等服务环节则由社区工作人员完成,比如保安大叔、大堂前台、保洁阿姨等,用李春波的话说,他们是小区的“知情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成交率。
在盈利模式上,「有屋科技」为物业免费提供SaaS工具,租房订单成交后,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分成。这个方式意味着团队直接对结果负责,以此降低与物业公司的合作门槛,提高其合作的意愿。
总结来说,物业场景的好处在于:无论是小区业主还是租客,对物管的信任和亲近程度,会远远高于销售性质明显的中介公司。这样一个类似“官方”的角色,在房源和客源的获取上都具有优势。同时「有屋科技」的挑战也很明显,即能否以足够快的速度覆盖市场,以及在长期合作中能否保持与物业公司的稳定关系。
根据团队提供的信息,「有屋科技」的产品于2017年12月正式上线,目前在深圳数百个小区落地运营,覆盖房源3000多套。李春波表示,过去团队一直在打磨产品和验证模式,之后会在深圳、上海、武汉等城市加大拓展力度。
公司成立于2016年,base深圳。团队目前共有10个人,创始人兼CEO李春波曾任职于世联行和物业公司彩生活,有多年房地产行业经验;联合创始人郑毅为前携程、途牛的架构师;联合创始人李基荣在旅游短租行业创业6年,曾任捷旅房掌柜销售总监。
成立三个月内,「有屋科技」完成了来自彩生活的种子轮投资以及个人的天使轮融资,共计数百万元。目前公司正在寻求Pre-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