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Jennifer&Frida,36氪经授权发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到点下班变成了一件错误的事情。
我常常会在豆瓣“上班这件事”小组看到这样的提问。
原来到点下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眼里是一件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但自己又不想加班怎么办?
于是大家开始研究,如何保证自己既能准时下班,又能走得神不知鬼不觉。
知乎答主@程瀚 在网上发了这样一段话,描述打工人们是怎样准时下班,却又制造出还在加班的假象的。
“就像恐怖电影,办公室人越来越空,你根本不知道谁是几点钟走的”。
职场中的“摸鱼”学,不再局限于开着word看小说,在厕所里玩手机这种“低段位”操作,而是变得更加神乎其神。
有的人会突然腾的一下站起来,包也不拿就离开工位,你以为他只是去上个厕所,但其实他下班了。
有的人让电脑永不休眠,桌上放着自己的包和备用钥匙,制造钥匙还在,人怎么可能回家的错觉。
有人会在工位上放一件羽绒服,同事以为他不穿羽绒服即将冻死在外面了,结果人家第二天穿了另一件羽绒服来了。
甚至有人还想设计一种内置干冰槽的水杯,这样水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冒着白汽,仿佛人家刚在这接了一杯热水。
很难说这是谍战片现场还是打工人行为艺术大赏。
有网友评论道:
“柯南来了都觉得这个人刚才还在这。”
“完美不在场证据都可以在这找找灵感。”
还有网友无私分享下班技巧,列出1、2、3、4点,可谓是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有假装接电话、假装开会的“表演派”,有桌子上放泡面的“吃饭吃到一半派”,还有和同事团伙作案的“双双遁走派”。
假装加班的我们果然个个都是人才。
毕竟加班是不可能加班的,也没有加班费拿,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假装加班,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加班和假装加班的行为看似轰轰烈烈,但似乎并没有给打工人们带来特别多的实际收益,这才是当代的魔幻现实主义。
在一开始,大家都是正常到点下班。但是后来开始有些同事下班了不离开,他们刻苦工作的样子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再后来,加班的人越来越多,准时下班的人会被认为工作不够努力。
某问卷显示,超过80%受访者表示工作中存在加班情况,其中32.7%每周加班三到四天,甚至有9.6%表示每周加班五天以上。
我们都不喜欢那些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加班来证明自己如何勤奋、讨老板欢心的同事。但同时也有些担心,如果到点下班,那是不是说明自己的工作量不饱和,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图为某员工踩点下班被HR约谈)
但加班其实是一种收益甚微的“自我感动”,某报告显示:“60%的加班是“白忙活”,仅有11%的职场人通过加班而获得了升职加薪”。
于是大家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假装加班,成为职场中的表演艺术家。
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你获得上司的正面评价,始终“忙碌加班”的状态也能让你在工作成果不确定的情况下“邀功”。
加班文化并不是近些年来在中国的互联网大厂兴起的,而是有着复杂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日本的加班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政府鼓动人民拼命加班,从而推动日本尽快弥补二战的惨重损失,重建国家。
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前的美国,华尔街之狼们的口号是金钱永不眠。因此交易员们昼夜不休,越多的工作时长能带来越大的收益。
加班开始和成功画上等号,人们开始有了一种美好期待,即疯狂加班能让我们走上成功的道路。
按拼多多的话来说,加班就是我们选择“努力”的方式,一种“底层人民”奋斗的方式。
“准时下班”在鼓吹996福报、奋斗论的当下是会人觉得羞耻的,尤其是在国内。
这是因为国内的人才过于饱和,企业有了议价的可能。同时相应的劳动法律还不够健全,劳动者不能获得公正的对待。
(图为一求职者询问是否有加班费,HR称不加班的都是垃圾)
就连名为《我,到点下班》的日剧,翻拍成国产剧的版本,也是《我喜欢加班的理由》。
原作本来是在抗议不健康的“职场加班文化”,强调通过合理规划来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改编后的剧情莫名其妙:女主本来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但是公司空降帅气总裁,于是女主为爱发电,自愿加班。
仿佛准时下班有什么大错,是不可提的禁忌之词。
在工作中勤奋当然没有错。
但是拼命加班真的能和职场上的成功画等号吗?
如果加班是证明自己的唯一方式,那是否说明你在工作中没有闪光点,效率低下呢?
纽约大学管理学临床副教授阿纳特·利希纳指出:“我们美化了过度加班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呼吸、睡觉,醒来后整天工作,然后睡觉。不断重复,无休无止”。
很多数据都显示,准时下班,也许效率更高。
1926年,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通过研究发现,把工人的每天工作时间从10小时降至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从6天降至5天后,生产力反而提升了。
当美国资本主义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企业疯狂地压榨工人们。福特公司开始实行8小时工作制,此举很快带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也让越来越多的有技术的工人选择加入福特公司。
新西兰先驱报报道,某当地企业Perpetual Guardian协助奥克兰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Helen Delaney博士的研究团队进行实验,发现一周工作4天不但可增加员工与公司的配合度,甚至能提高生产力。经过8周的实验后,该企业决定,未来将永久实行一周4天的作息安排。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心理学家Adam Grant表示:“实验表明,如果你减少工作时长,人们就能够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他们最终的成果相同,但往往质量更高、更富创造力。同时员工的工作时间灵活,便能够更好地关注工作之外的生活,那么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更高”。
于是西班牙政府发表宣告,称将在2021年秋季率先试行4天工作制,并将会使用欧盟基金里的5000万欧元,对参与试行4天工作制的企业进行补偿。
微软日本也试行了一周四天的工作制度,然后发现其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近40%。
微软表示,这种好处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30分钟以内的简短会议和远程会议的增加。与此同时,该公司的成本下降了,在此期间用电量减少了23.1%,打印量减少了58.7%。
近日,腾讯旗下某工作室发布了一则消息,宣布从6月14日开始推行“强制不加班双休”的政策。
虽然这只是在捍卫打工人们本来就该拥有的权利,但在996、大小周盛行的当下,也算是一股清流了。
爱让员工过度加班的管理者,要么是没有合理地分配好团队任务、要么就是无视劳动法,想从员工身上拼命攫取剩余价值。
而让员工不得不假装自己还在加班的公司,企业文化该多么荒谬。
在某些欧美企业,加班需要向领导申请,如果你加班过多,老板就会认为你要么是效率低下,要么是能力不足,并督促你提升工作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
万事万物都讲究平衡,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尤其重要。
我们既要高效工作,为生活创造更多的意义,也要享受生活,为工作提供能量和灵感。
“假装加班”或许可以展现你积极的工作态度。
但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效率,在工作时间内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不考虑别人的眼光准时打卡下班,坦坦荡荡地拥抱工作之外的人生,也不失为一种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