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品牌、价格…很多女生购买护肤品的参考维度都在这三项之内,往往受明星效应和低价的驱动而忽略了护肤品本身的“成分”维度。其实化妆品内包含的铅、汞、透明质酸等成分及含量,才是其是否对皮肤友好的科学指标。正是因为市场上知识型应用的缺失——护肤品厂商会不告诉你护肤品内哪些成分有害,而导购网站也专注于价格的优惠,所以Skinlab看中这一机会,想通过普及知识来为切入私人的美肤指导。
Skinlab app的核心在于“扫码”功能,将其用于扫描护肤品上的条形码之后,app会匹配中国及西方国家的数据库,向用户列出护肤品内有益和有刺激的成分,比如咖啡因有抗氧化功效、乙醇则会刺激皮肤等,让用户从科学角度了解每一项成分可能带来的益处和害处。
而单有成分和简单说明可能还不足以让用户具备科学的判断能力,因此产品的第二个功能是“周刊”,按照地域、敏感肌肤、油性肌肤、干燥、眼周问题等做相应的专题,让用户通过阅读掌握美肤知识。最后Skinlab还有肤质测试的功能,用户了解自己肤质之后,就可以按照肤质找对的化妆品成分。
其实Skinlab提供知识型服务的理念,和丁香园的“家庭用药”有些相似,冯大辉曾在其博文当中说:
自己对相关的药物信息了解越多,风险就越可控,以我自己为例,吃了止痛药之后不能喝酒,同时应避免开车,因为药品「不良反应」里面会提示少数病人可能引起视力模糊或是嗜睡等,而我刚好是这样。为什么不做一个「智能」的牛一点的工具? 抱歉,以现有的技术和数据,做不到。没有什么工具能取代医生面对面的问诊,哪怕是通过网络的问诊也难有实效。如果有人号称他开发的东西能做到帮你解决医疗健康问题,毫不客气的说,那是在骗人。
而最后提及盈利模式,Skinlab创始人孟思辰说她们已经决定不做导购,导购会影响产品本身判断的公正性。她认为“一个用户就有一个用户的盈利模式”,打算从个性化的服务切入——因为现阶段美肤指导还无法完全自动化,可能用户的饮食、作息、穿衣的材料、洗发水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其肤质,因此可以引入人的作用,以美容专家一对一的个性化顾问作为会员服务,同时向用户提供护肤品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