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互联网农业到底该做什么? >

互联网农业到底该做什么?

转载时间:2021.09.25(原文发布时间:2016.02.29)
9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90次

编者按:本文是来自杨磊(老农帮创始人,微信号:rockyang21,订阅号:laonongbangDY)投稿,欢迎业内人士交流探讨。

中国三大产业中,农业作为第一大产业,其相关环节众多,市场空间巨大,按照农作物经营流程可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农业耕种环节都在周而复始的进行着这三个环节的重复工作,从生产资料购买到最终农产品销售完成,整个农户作业完整完成,数百年来农户也是依托这种经营流程来获取最终的收益。我们依据农村市场真实情况以及农业耕种的现实现状,作出分析。

当前互联网行业进入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分别有几种类型的企业,产前集中在农资电商,土地信息,农业金融等。产中集中在农业种植技术,农机具设备等。产后则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流通。

我们开始分析农业的时候,优先需要分析农民群体在种植环节中的痛点和需求点。因为农民是推动整个农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承载了所有农产品从无到有的完整性工作。在我们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户需求的同时,优先看到的时候各种业务的需求,需要便宜有保证的农资,需要资金金融的支持等,但是反观整个农民群体,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农民风险意识的强烈,和对抗风险所具有的手段的薄弱。

农民为什么被称为“短视,既得利益,无契约精神”?

谈及农民,我们会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社会底层人民,文化程度低,无远见,见利忘义,无契约精神等。下乡到农村后,我反而第一个思考的是为什么农民会有这种标签,与农民沟通的时候,农民也没有觉得自己是短视,见利忘义这种人。在经过实地了解后,我发现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极低,主要是这个群体拥有的抗风险手段极少,几乎没有。农民靠天吃饭,精准天气信息,农资正确使用,科学种植技术缺失,无法获得全量土地信息等等这些与种植密切相关的部分,农民都无法获得有效的手段获取。农民赖以生存的种植无法保证的时候,想要让这个群体还保证有契约精神,按规矩办事等,我想是不可能的。

我们能为农民做什么才能降低他们的风险意识?

在土地流转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小农经济的种植方案需要科学化,如何为农民提供种植过程中的每个关键环节的服务,并且切身的让农民感受带来的效果和实惠,那么相当于给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提供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盗门。承载这个防盗门的则是农技服务。

当前农资行业和农业金融行业这两个部分是农业互联网最直接可看到的需求点,我们也依据在各个地方的实际工作和调研,发现很多不同于大众的观点。

1. 农资行业:

农资作为农业耕种的基本生产资料,可分为:种子,农药,化肥三个大类,这三类农资产品保证了农业基本耕种所需的必需品。这也是目前很多互联网企业重点在做的农资电商,利于电商平台去除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向。

农资流通环节真的冗余和效率低下吗?:

在当前农资行业里面,基本存在两到三级的流通渠道,有些偏远地域存在四级的流通渠道,每个级别的渠道均承担了相应的服务内容,才得以存在目前的市场环节中。

图片1.png如上图所示,农资行业中每个环节均以承担了相应的金融,物流,仓储等作用。原有只提供信息服务的环节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农资行业清洗,已经基本不存在,而且当前的传统行业流通效率之高,是超出其他行业认知的,例如:在黑龙江的一个县级经销商对当地的农户或乡镇级别经销商的掌握程度可以精细化到一个村里面一个屯(黑龙江村中包含屯)的某个种植大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当前相邻上下游之间基本不存在。在物流方面,传统物流分为:火运,汽运两种,火运由于受到铁路局统一管控和编排,物流效率相对平稳。汽运在每个地域均有相对比较成熟的汽运车队,但倒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受到地域性距离的因素,能力一直无法得到较高的提升,并且最后一公里在当前农村环境中,有较多的过剩配送能力被浪费,尤其是家庭农户的交通工具基本可以每家每户都有一种交通工具存在,而这部分交通工具仅仅承载了部分家庭的工作生活需求。

农资销售真的可以线性增加吗?

众所周知,农作物生长存在一定的周期,那么在其生长周期中对农资的需要也是分阶段,我们排除南北方差异,将全国农资销售周期整体来看,如下图所示:

图片2.png经销商为了及时的,更好的给种植户提供农资,会在年前进行农资存储,主要的存储时期是10月到第二年的2月左右,这几个月是各个经销商进行大量存储农资的时期,同样也是农资生产企业的主要销售周期。随着种植期的不断推进,经销商的库存不断被消化,进而完成了本地农资仓储的销售工作。

农户由于种植期不断的需要农资进行耕种,不会提前进行大量的农资存储,农资的购买依据种植期的推进,持续购买农资,其购买源头绝大部分是当地就近的经销商,主要的购买时期集中在年后2月底至5月底,6月左右。这几个月是主要的种植周期,也可以看出,经销商年前的农资仓储,在种植过程中不断被消化。

那么互联网在农资行业能做些什么呢?

1) 在相对比较完整的农资各个环节中,农户作为农资消费的最终端始终对厂家和上层经销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部分,如何让农户第一时间的了解到非就近距离的农资店以及其销售价格,是目前农户的一个需求。

2) 农资行业目前存在同质化严重,地域保护严重等问题,农资出了销售环节之外,农户对于农资有较强的服务需求,这些服务需求包括正确的使用农资,农资功效针对性以及个性化定制农资等需求。

3) 单纯的农资流通环节,互联网的介入大多以去除中间商进入,因为信息化成本低等优势,但是目前传统农资行业的完整和效率并非低下,去除也许只是替换,单纯替换所需要提供的服务成本和效率是否能比当前传统服务成本低和效率高呢,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2. 农业金融:

任何一个进行农业方面的从业者均能体会到农民对于金融的一个迫切需求,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有多个环节需要资金的支持,目前针对农民主要有三个大的环节需要资金注入:土地流转租赁,生产资料购买,农机具租赁和购买。在这三个环节中,有极强的金融服务需求,但是由于农村与城市在体制,地域,人群特点的不同,并非可用现有城市金融的各种方式进行复制,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是城市从未有出现过的,我们列举几个比较重大的问题进行分析:

征信体系缺失:

中国目前的征信体系仅存在城市人群,通过工作和生活等信息化可进行征信体系的建立,例如:工作单位,过往工资流水,是否有购房,是否有购车,家庭成员工作情况等。这些与城市人群基本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均已经信息化,并且在各行各业之间提供着征信作用。但是在农村人群中,与农村人群工作和生活相关信息完全缺失,我们想要了解到农户年收入,种植经营情况(农资购买,赊销情况,现金购买情况等),农户固定资产投入等等与农户工作和生活相关的信息,基本无法获得,进而无法建立有效的农户征信系统,这也是导致农村金融向前发展的一个大的问题。

抵押资产较弱:

农户的固定资产可分为几个部分,耕种土地,住房,交通工具等。耕种土地现在有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国家分配的土地,一部分是土地租赁流转过来的,土地这部分想进行抵押,那么需要有后续服务进行资产变现重置,这部分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农户的住房多为自建住房,而且这个与农户的生活基本条件,住房抵押面临的问题第一有收回住房本身在实际生活中不现实,农户对于住房的反抗能力是惊人的,第二住房回收后,是否有市场进行资产重置。最后,农村的交通工具相对价值较低,这部分对于贷款来讲,从自身价值上较小,可以忽略。

放贷容易,回款困难

农户在持续丰收季节,回款相对容易,但是通常情况下,由于农民对种植产量和收获的不确定性,农户回款都会比较困难。通常民间借贷,不还钱的话,借款方会在收获季节,强制收取农作为作为抵押的情况,但是这里面也发生了很多暴力事件,农民没有钱还,还要被拿走农作物,农民当然会极力反抗,甚至出现各种以死相逼的情况。

不过农业金融真的无法可做吗?不是的,现有民间借贷非常流行,农户之间的个人借贷非常普遍,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问题,但是由于民间借贷利息高,渠道不透明,回款方式粗暴等,仍然是很多农户迫不得已的选择。目前存在农村流行的一种金融方式是互助联保金融,这种金融方式的优势在于将风控风险下放平摊在几户农民身上,其次依托个人对农村环境的熟悉程度进行数据结构化,进行择优选择。

整体上来看,互联网农村金融在当前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有些环节还需清晰的认知,在城市个人金融都需要完整工作,生活信息数据的同时,农村金融是否也需要先有效的建立与农户的工作生活数据呢?我想这是必须要建立的,农户的工作生活数据信息的完整度对于互联网化来讲,正是可以发挥其互联网化,优化信息环节的合适切入点。

无论农资,农技,金融,农机具等各种业务提供给农民,我们主要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基本工作和生活,一个切入点如果能够长期有效的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提供有保障的农业服务,那么我相信农业的各种业务可依次提供进入。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互联网农业到底该做什么?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