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H5制作 > 社交网络,短视频,没有图你还能读完么? >

社交网络,短视频,没有图你还能读完么?

转载时间:2021.12.19(原文发布时间:2017.10.10)
17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70次

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硅谷程序汪,作者:王栋,36氪经授权发布。

社交网络,短视频,没有图你还能读完么?

2006年好像是信息流大爆炸的一年,3月份美国飞出来一只小蓝鸟(Twitter),想靠140个字符传递信息,随之而来的9月,Facebook首次推出了自己的News Feed。不过那时候的人们上网可能还没太注意他们,美国的十大网站还是:

  • Yahoo

  • Time Warner (AOL)

  • Microsoft

  • Google

  • eBay

  • Fox

  • Amazon

  • Ask

  • Walmart

  • Viacom

这10个网站大多和搜索有些关系,挂不上钩的也就是Fox和Viacom(主要从事电影和有线电视的媒体集团)。中国更是如此了,新浪还在放着新闻,搞着博客,直到2009年才有新浪微博;腾讯QQ覆盖率高达78%;百度拿着70%的搜索份额想着怎么黑Google;淘宝销量突飞猛进挤掉eBay易趣中国。

十年时间如白马过隙,现在美国的Top 10是这些

  •  Google

  • YouTube

  • Facebook

  • Wikipedia

  • Yahoo(已死)

  • Reddit

  • Amazon

  • Twitter

  • Windows Live

  • Instagram

搜索龙头Google占首位,但前十位里六位都和社交以及娱乐相关,占据Google搜索榜首的问题也应该是Facebook。如果说2006年人们上网是为了找信息,那么2017年人们上网就是去看看Facebook,Twitter,Reddit,或者Instagram给你准备了什么内容,放到中国,这些平台变成了QQ,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等。

2006年我天天泡在互联网上,告诉父母和老师我在刷题,我在看别人的解题报告,互联网好比一个图书馆,我专心的搜索着每一道做不出来的竞赛题答案,然后开始抄代码。十年后的今天,图书馆还在那里,但是旁边新建了赌城拉斯维加斯,我打开微博看到“李雨桐,薛之谦,求锤得锤”,切换到头条看到“走进沈阳音乐学院:闹市中的美女集散地”,点开朋友圈看到“中医顺口溜,超实用!最好背下来!”。

点开这些诱人的标题瞅瞅,然后关掉,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短短几分钟在损害着我们的大脑。你想否认?不妨来回答一下下面几个问题。

你是不是能坐下来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而不查看你的朋友圈或者邮箱?

你能否在读完这篇文章前不切换页面?

你是否有连续的工作时间进行深度工作而不检查新闻,邮件或者Facebook?

90%的人都做不到!

这可能不是你的错,而是科技本身出现了问题。当我们使用电脑上网或者刷手机的时候,我们进入一个粗略阅读,匆忙并且容易分心的状态。虽然有的人说我们也可以在手机上阅读,看着网站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就像读书一样,但这好像并不是技术鼓励的思维方式。

技术在鼓励什么?在使用Snapchat,Instagram,抖音的时候,你点点屏幕献出爱心,你向下滑看下一条内容;在使用Facebook,朋友圈,微博,头条的时候,你不断的下拉屏幕,看看他们给你推荐什么内容。我们都是小白鼠,为了获得一小块内容“奶酪”,做出网站规定的动作。

这块内容“奶酪”不是小时候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是朋友圈里一篇“早上六点应该做的5件事”。你学会了早上起来打开窗户呼吸一口北京的雾霾,错过了细细评味故事里主人公如何反对革命失败导致的独裁专政。信息流的“快餐”损害了你品味图书“法餐”的味蕾,从此你失去了集中注意力一个小时的能力。

恶性循环,我们不去继续锻炼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注意力就会越来越差,我们就会越来越习惯“快餐”。

你可以努力克服这一问题,就拿学习深度学习举一个例子。你可以去搜索“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跟着花一小时推一下文中提到的公式,花一小时实现一个GAN的代码做一个测试。但是你要面对订阅号里4,5个机器学习博主告诉你“两分钟理解GAN”的诱惑,还要关掉抖音推送免得忍不住点击“小姐姐这妆画得太可爱了,好像捏捏她的脸”打断自己的思路。

15秒短视频,CNN假新闻

我现在总是做不到专注,这都怪手机上的APP,他们已经把我的注意力训练的像金鱼记忆力一样,推送的标题和内容都是优化我在看到后3秒钟打开,然后分享的概率。

在最短的时间展现给用户最能抓住眼球的内容,这是每一个内容平台的奥义,早在n年前就被广告商熟练使用。你可以做一个测试,在观看广告的时候,默数几秒之后会切换画面,你最多能数到几?大部分时候可能一个画面不会有超过10秒的停留时间,甚至5秒都不行。

切换镜头是一种保持你注意力的办法。如果镜头长时间的停留在一个场景,那么不久你就会开始眨眼,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切换镜头把你重新抓回来。这也造就了今天短视频内容市场的火爆,15秒的短视频,在你刚刚厌倦的时候换个人再一次show给你看。

短视频伤眼,假新闻伤心。现在的社交媒体两套把戏最拿手,对低质量的内容进行重新包装让他变得更有趣,或者让你更容易注意到他;无中生有制造人名群众想要相信的假新闻。就连CNN的万一这一套,为了骗钱不断地报道关于“川普”的“通俄门”,那段时间估计大家都信以为真,不知道自己被骗了吧。

其实看完新闻你应该问一问自己:中国和印度打仗你准备怎么办?要不要上街买几部打印机?面对大街上的流浪汉,东突厥分子的砍刀,找个黑哥们认一个亲戚?朝鲜核武器真的要成了是不是要离开旧金山去美国中部生活?我来给你们一个答案,生活照旧你无法改变。

该来的,你想躲也躲不掉!

从2013年到2017年,信息的流量就像Facebook的股价,涨了快十倍,而且你躲也躲不掉,就比方说“李雨桐和薛之谦事件”,你不想看可惜无奈他是一部连续剧。

当你的信息大多数都是来自于News Feed,你的决定可能会被周围朋友常常like或者comment的事情改变。你想从美国回到中国创业,但看到朋友圈《硅谷归国精英这一年》,“国内的有些小三太厉害,生扑啊!傻呆呆的码工哪儿见过这架势”,你摸摸自己可爱的孩子,放弃了回国念头,然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了另一个想要回国的同事,同事说:“就你这Google L3,还归国精英呢?”

关不掉的手机除了关不掉的信息流,还带来了人际关系的淡化。为什么餐馆里越来越多两个人都低头看着手机?沉溺于信息流是一个原因,另外我们总在微信上说话导致现实中没啥话说,还有第三种可能是现在的人都太无聊了。

当你的口袋里有一个让你一直能获得刺激的数字世界,你为什么还要和现实中的人继续讨论网上的八卦?

这些细小的事情让人细极思恐,从搜索到社交的转变让你的兴奋点升高。每当你在Facebook,Instagram,微博或者另一个让你感到快乐的信息流上花费一个小时,你丢掉了一些让自己出门寻找快乐的能力。

你可能放弃阅读纸质书籍,晚上遛狗的时候刷着手机,不愿意去高级餐厅享受漫长的晚饭,觉得音乐剧这种老式的娱乐活动很无聊,你的多巴胺在被改变。“老式”的娱乐活动不应该是无趣的,你之所以对他们丧失兴趣是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刺激到你。

所以你病了

有一种病叫做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当父母给孩子一个iPad叫他们闭嘴,他们眼前充满了iPad屏幕上五颜六色的Candy Crash,他们会开始觉得3年级老师讲的课程非常无聊,最后就得了ADHD。与之相反的,你很少见到一个小时候不看电视的孩子缺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并且那些“教育”APP没有做得更好,他们仍然按照能够使得孩子有更多互动从而不去使用其他“教育”APP的方式进行设计,也就不难猜测,他的UI是鲜亮的,节奏是快的,内容是有娱乐性的,使用户有更多的互动,但是就会造成更少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

从前我没有得ADHD,因为我在上课,教室里还不准带电脑,除了睡觉我的注意力可能只能从老师身上转移到相隔一排的班花身上。现在在电脑屏幕前工作着,反复的切换着Facebook,微博,微信这些社交媒体,这种选项在学生时代并没有。于是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华尔街之狼》电影里的分析师要靠吗啡集中注意力,我是不是应该去服用ADHD药物,毕竟它更加安全。

尾声...

如果我们不进行更好的规划,上面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内容平台一致化,变得更加有娱乐性。我们被喂的越多,就越上瘾,然后内容提供者的算法也会越变越强,我们就越难注意到生活中细微的影响。

给自己留一丝退路,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自己每天暂时离开一下社交媒体,专注于搜索和吸收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不是盲目接受平台的推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oxi-4IciLQWNIQaQyDTtw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社交网络,短视频,没有图你还能读完么?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H5制作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H5制作软件

限时免费的H5制作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