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容(左)与拍拍贷CEO张俊(中)、CTO顾少丰(右)
口述 | 曹大容 拍拍贷董事+投资人,云九资本创始人、光速安振联合创始人
采写 | 陈之琰
在十八年投资生涯里,我相信创业投资其实就是价值观投资。第一次见到拍拍贷团队是在2013年的夏天,当时,拍拍贷已经拿到A轮投资,而我们光速安振则在调查整合互联网金融行业,了解市面上所有的项目,拍拍贷款只是其中一个。那时美国的Lending Club已经做起来了。在国内看了一圈,我判断这个行业在中国是有机会的,而且要投,就投拍拍贷。
2007年拍拍贷就成立了,期间他们在摸索怎么做大,到2013年他们平台开始有一点流量。在我研究的那些同类型项目里,拍拍贷在当时不是量最大的,也不是用户最多的。但却是我认为最有潜力的一个,并相信它是一家可以成长到很大的企业。
这个创业团队让我特别触动的几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是功利的投机者,他们都是脚踏实地,有理想的实干家。四位创始人张俊、顾少丰、胡宏辉、李铁铮都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理工男,那时候拍拍贷只有几百万美金的收入,还没盈利,难以预料未来会做多大。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就是他们的使命感。当时,因为中国缺乏征信制度的体系,国内有很多弱势群体和刚毕业的年轻人都没有机会得到传统的金融服务。几个创始人都看到这种情况,知道通过建立的信用数据将能帮助更多的人得到有规范和合法的金融服务。
这种使命感与我进行投资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也就是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来解决人类社会在过去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提高效率。中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互联网环境,可以通过纯线上的模式去获取大数据而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征信体系。拍拍贷相信这个体系背后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而我也看见了这种价值。
投资拍拍贷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一创始团队的坚持。当时团队已经做了七年,我判断他们都是能坚持,有韧性的创业者。同时,他们很坚定地认为将来会迎来爆发点,而我们已经站在了爆发点上。二是重风险。他们相当关注政策走向,与政府的沟通比较多。不自己放贷,不开门店,坚持做纯数据公司。
加上拍拍贷这种“轻资产、平台化”的商业模式符合我对互联网投资的理解和认知,当到达一定的规模,它将进行良性循环的模式,用户量越多,就会有更多的数据加强它的信用体系,同时又因为信用的加强,带动更多的客户加入这个平台。它将最大化地产生网络效应,也最终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我考察过的同类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拍拍贷是仅有的一家在当时同时具备以上这些成功基因的企业。
因为项目当时比较早期,内部对是否投资拍拍贷仍有很大的争议,一方面是对行业存疑。当时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做,但最后能不能跑出来在国内还没有被验证,数据很少。所以需要投资人做很多大胆的判断。现在看来是“事实“的东西,在当时看来却都是未知的。
更多的质疑还围绕着拍拍贷本身,它的模式到底能不能做大?因为团队坚持走线上、不开线下门店,短时间内很难看到起色。显然现在回头看,坚持线上无疑是拍拍贷创始团队最为正确和智慧的决策之一。的确,线下门店马上可以贷钱、有订单,可关键是做了这笔生意之后然后呢?没有数据积累,政策风险更大,客户的缺乏黏度。当然,那个当下是很难看清的。
加上拍拍贷的要价不算低,这种具有平台效应和网络效应的公司价格一定不会便宜。它不是一个线性增长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积累才有可能爆发的公司。对于这种公司,没有一个价格是完美的,成功了就超便宜,不成功就超贵。所以,一个轻资产平台模式的投资,一个你心目中合理的价格是难以界定的。
总的来说,能做大的案子最开始的看法经常会是不一致的,如果大家看法都一致,作为投资人反而要去怀疑一下了。因为早期项目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了。我当时说服团队的方法就是表达我对拍拍贷发展的一种坚信。幸运的是,最后团队都同样看到了这个项目的未来。
曹大容
B轮投资后,我作为董事经常和拍拍贷的管理层互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次和顾少丰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那是2015年夏天,我在北美。主要围绕当时政策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前景不明朗。我们讨论到如何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并且在未来如何恰当地投入和发展。拍拍贷是一间正规的公司,是一个尝试用科技创新创造社会价值的企业。但得到大众的认可和理解,这个过程还需要时间和耐性。团队在和时间抗争,投资人也一样。
其实,很多时候在运营上,作为投资人首要的还是要信任团队。投资人更多的是引导者、倾听者,陪伴者。我觉得拍拍贷的创始团队当时内心也是知道的,知道该怎么往前走,但是他们也很善于积极与投资人交流沟通。
作为董事,我也需要和创始团队讨论运营上的问题,例如,平台模式如何更有效的获取用户?是走纯线上还是O2O?如何做更好的风控?在资金端如何加强?此外,也有融资和战略方面的探讨。例如,拿不拿战略投资的钱?我们分析拍拍贷那时的流量已经可以独立运营,风控体系也是自己独一无二的,然而战略投资背后的条款、价格却都都相对复杂,通过对比最后大家共同决定暂时不引进战略投资。
作为投资人和董事,我的工作就是“问应该问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围绕“为什么”,尽量去启发和打开更多的可能性。但是更重要的却是靠着创始团队们自身的努力和坚持,才会取得巨大的成就。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要有共识,“轻资产平台模式”尤其需要这种共识,是先有长期的付出再有回报的。在拍拍贷的管理层和投资人之间,我们都认可它的模式。和创始团队一起,所有人都在耐心等待那个时间点的来临。
我们相信,一旦那个点出现,就成功了。2017年,在拍拍贷成立十年后,那个点终于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