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个耿直Boy,也像极了一个巴掌。
仅凭感觉而论,或许在多数人心目中,印度基本上是一个智能手机统治的国度,功能手机在斜阳余晖中行将就木。
但IDC 第2季度的销售数据显示,印度功能手机的销量比智能手机多出1050万部。如果一个数据不够,或许还可以加上另一个: Counterpoint的研究显示,2018年第1季度,印度功能手机市场翻番,而智能手机市场与去年同期持平。
尽管数据成本一路下行且语音服务免费,但仍有5亿印度人选择对功能手机不离不弃。其中泰半,所使用的产品价值甚至低于1000卢比。
万众瞩目的智能手机革命,将在印度羝羊触藩逡巡不前吗?
IDC于8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第2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350万部,环比上一季度增长了20%。但更为重要的是:同一季度功能手机出货量为4400万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9%。
突出的价格敏感度,缺乏稳定的网络连接,对耐用度和长续航的情有独钟,围绕印度的智能手机功能和印度技术意识之间的脱节——这些都是世界第二大手机市场仍然热衷功能手机的原因。而与此同时,其他主要市场早已将功能机抛诸脑后,甚至它已经面目模糊。
信实推出的Jiophone,定价诱人无法抗拒。用户只需花费501卢比(以旧换新)或1200卢比(无合约),即能畅享互联网的无边风景。这些产品引入了部分应用程序,包括令人上瘾的WhatsApp、Facebook、YouTube等。
因为配备了有限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即使用户无法进行多任务操作,它仍明显优于普通功能手机。这些手机介于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之间,但肯定会蚕食入门级智能手机的空间,甚至会延缓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变历程。
但即使是此类功能手机产品,也并非所有用户都用得起。这愈发证明印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功能手机国度, 并且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以德里市中心办公室的一名保安Ramesh Yadav(化名)为例。他通过换机合约买了一台1000卢比的Micromax手机,带物理键盘和1.8英寸的屏幕。他的旧手机同样是一部功能手机,使用了近三年,业已损坏。
Yadav认为,拉高预算的智能手机一无是处。在值班时,他从不看视频;闲暇时,则偶尔借用朋友的智能手机来观看视频。
“我的手机满足了日常的基本通信需求。除此之外,我没有任何理由花更多钱来购买智能手机。大多数便宜的东西都不会用很长时间。”Yadav自有主张,他把功能手机放在塑料袋里。他也不想花钱购买模仿智能手机的低价功能手机。 “我不了解每月的数据开销。目前它们看起来是很实惠,但随时都可能变化。”他说道。
Yadav今年52岁,是印度5亿多功能手机用户中的一员。
IDC的客户设备和IPDS(智能打印数据流)副研究主管Navkendra Singh表示,“智能手机的增长速度并不像两年前那么快。入门级4G智能手机的价格约为4000卢比,而印度40%的功能手机用户的设备价格约为1000卢比。”
功能手机依然坚挺,如同消费电子丛林中的一湾清流。即使移动数据使用量激增、数据资费下探谷底、视频和其他数据消费量持续增加。
数字数据消费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现有的智能手机用户,而非新用户。7月5日,信实Jio表示,其2.15亿用户基数中,有2500万是功能手机用户。
印度最大的电信公司Bharti Airtel拥有超过3.4亿用户,但使用数据服务的用户不到1亿(根据2018-19 Q1数据)。移动互联网渗透率为27.5%——大多数用户使用功能手机,或者只使用智能手机的基本服务。
“印度大部分地区没有网络连接,”谷歌东南亚和印度副总裁Rajan Anandan说。他在古尔冈发布了一份“为印度解锁数字”的报告。
贝恩咨询的合伙人Dinkar Ayilavarapu说,长期以来,“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有任何数据(3G或4G)覆盖。 因此,仅有一小部分用户拥有智能手机。”现在,网络倒是有了,但文盲和购买力的挑战仍然存在。
一个要求匿名的大型投资公司负责人表示,“大多数印度人使用功能手机。 他们将慢慢转向智能手机,但至少有3亿使用手机的印度人可能无法在5到7年内上网。”即使是拥有智能手机的人,也常常会转而通过功能手机来满足基本的电话需求。
在约5亿名功能手机用户中,有2亿人持有1000卢比的手机。 这个人群不太可能快速进入移动互联网。 另外3亿人则没有找到足够好的入门级设备——它们一般内存低、速度慢、存储空间小,而且与更为坚固的功能手机相比,耐用性也很差。
耐用性和续航对功能手机用户而言非同小可。他们无力每年或每两年购买一部新手机,因此期望一部手机能用上三到四年。电池方面,他们会首选能保证至少三天使用的产品,而运行多个应用和浏览器的智能手机需要一天两充。
当前进入市场的手机款式,正试图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规格参数来解决上述问题。但这个目标群体至少三年才更换一次设备。现在适逢他们换机升级的冰封期。
尽管印度有全球最低的数据费率——每GB数据0.5卢比以及免费语音服务,却仍有成千上万的人对功能手机心满意足。IDC的Singh说,“印度努力为人们创造使用场景,期望他们改用智能手机。但功能手机用户对智能手机不甚了了,也无法体会到智能手机在教育或医疗健康方面带来的便利。这就是转变缓慢的原因。”
除了娱乐以外,新用户不知道智能手机“干卿底事”。
此外,初次接触智能手机界面的人会不知所措(他们更习惯使用键盘),而且购物和支付的经历也可能太繁琐乏味,难以培养习惯。比如25岁的Amit,他是与Yadav同一办公室的清洁工。他使用二手OPPO智能手机,每月花费160卢比,从Airtel获得28天的1GB数据,100条免费短信,免费漫游和无限语音通话。
“我过去经常使用网上银行和在线充值,但交易经常中止,在交易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也会扣钱。虽然三天内会更正,但我无法承受这样的风险。”
投资公司负责人此前指出,信任问题以及售后所需的时间使人们更青睐线下。他们可能不会全面使用智能手机服务。如果你订购了一对棕色灯罩,结果却收到黑色的,或者衬衫颜色如你所愿,但尺码和材料却格格不入,你会对数据大失所望。
因此,即使在那些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中,如果体验欠佳,也极易回退到功能手机类似的服务。
Ayilavarapu补充道,“数据没有一个与所有人相关的(通用)应用程序,易于使用且没有复杂的障碍(如语音通话)。所有数据应用程序都有一定程度的使用复杂性。只有当数据更深入地渗透市场时,上述情形才会消失。”
尽管数据使用激增,但这种渗透并未深入大众。只有现有用户才知道其好处,了解网上购物、账单支付等等的便利性。
数据使用的定位,是可以在手机上观看视频或登录Facebook进入社交网络。 “与语音通话不同,这些是以休闲为中心的。因此其采用与休闲时间有本质联系。而这恰恰是每个人都缺乏的。”Ayilavarapu补充道。
例如,出租车司机只有在Uber和Ola进入后才会使用智能手机,因为除了休闲,他们还能用手机赚钱。
印度互联网和移动协会(IAMAI)主席Subho Ray表示,“鉴于用户的需求,他们会首选带物理键盘的手机。但智能手机的用户界面是触摸式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手机制造商负责人表示,“入门级智能手机的质量还有待提高。RAM、存储和相机分辨率都很差,总给用户带来失望的体验。因此,他们坚持使用功能手机和基础服务。”
现在入门智能手机的售价约为3500卢比,而40%的功能手机用户所使用的产品价格低于1000卢比。芯片组、LCD屏幕和存储器占成本的约60%,且日益上涨,因此很难提供更便宜的智能手机。
“拿出一个糟糕的产品毫无意义。而我们也无法提供2000卢比的优质产品。”Lava的首席执行官Hari Om表示。该公司销售7款功能手机,售价在800-1500卢比之间。
另一个问题是人均收入。安永合伙人Pinakiranjan Mishra说:“一部好的智能手机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对于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冰箱或电视可能比智能手机更重要。此外,每个人都缺乏使用智能手机的相关知识。这有社会因素。在乡村和偏远地区,人们实际上并不需要通过WhatsApp保持联系。与大城市不同,他们喜欢外出见面。需要重度连接的是特定人群,而非所有人。”
Gartner的电信分析师Anshul Gupta在谈到购买力以及在线做什么时表示,“使用数字支付渠道的人并不多。有信用卡的人数不到4000万,其他人如何付费使用在线服务?”
Wallcam中央电视台的助理副总裁Sandeep Gulati说:“这些(便宜的智能手机)是IP电话。你难以做丰富的尝试。此外,它们的相机和软件都很蹩脚,不能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Gulati一直与Videocon手机公司合作。
Karbonn手机的执行董事Shashin Devsare表示,“5亿功能手机用户不会因为便宜的数据或廉价的智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但相关的内容生态系统会促成这个转变。新用户更喜欢区域性的语言。他们可以观看翻译的视频(来自印地语或英语),医疗保健或购物则并不一定有效。 数字印度不可能通过功能手机实现。”
除了成本之外,很多人都担心续航能力。典型的大城市用户的智能手机一天要充两次电,而功能手机用户更喜欢三天一充。即使一些用户逐渐升级,购买入门级智能手机,“游戏或多任务处理等进阶服务,在低成本智能手机上的体验也不会好。”Devsare补充道。
由于Jio的激进费率,数据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在Jio的2.15亿用户中,月平均视频消费15.4小时,平均数据消费量为10.6GB。
8月16日,该公司推出了JioPhone 2,配备2.4英寸屏幕、512 MB内存,8 MB存储空间、200万像素摄像头、键盘和植入式应用程序,入门价格为2999卢比。但对于那些只能在三年内买一台800卢比手机的人来说,这仍然遥不可及。
在价格、令人侧目的功能和值得信赖的服务有更优组合之前,印度可能只有坚持使用功能手机,或者迈一个小碎步,转型为模仿智能而又画虎不成的产品。
作者:邵世明
本文原创首发于志象网微信公众号(ID:passagegroup)。
志象网,见证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之路。更多科技财经类新闻,请关注志象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