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天气高温多雨、变幻多端,即使每天都看天气预报,还是拿不准第二天带不带伞。这个月的房地产市场似乎也一样,各种政策消息层出不穷,看了那么多分析报告还是不明白该出手还是该掉头。
上半年已经结束,接下来地产市场将是什么走势?
作为普通购房人、投资客或是地产圈又应何去何从?
投资理财上有一群占比不小的人,他们手握闲置资金,且处于保守与冒进中间地带,要么买股票,要么买房,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还算相对安全。但是从6月开始,股市似乎有一路「绿」到底的架势,而房市迅速的去库存化和令人惊讶的空置率已经埋下风险,加之最近市场乱象丛生,股市和楼市之间存在的「跷跷板」效应已不能作为选择标准,所以选股市还是选楼市?韭菜们集体犹豫了除了指望存量市场再度盘活来减少自己接盘的风险,还要多学习「资深韭菜」的乐观精神——“韭菜从不认为自己是韭菜,他们总认为自己选的都对,只是运气不好”。
住建部等七部委在6月28日正式宣布将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首先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这30个城市不但包括了北上广深,也包括了近期倍受关注的天津、南京、杭州、西安等二线城市,此次打击重点主要在投机炒房、房地产「黑中介」、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虚假房地产广告等四个方面。运动式治理即时见效,通知一经发布,群众呼声极高,各方机构也群逐而上,一大波「黑中介」调查报告正在路上。
面对乱象丛生的房产市场,政府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上周国开行公开表态棚改货币化收紧,虽然已有「砖家」站出来表示,棚改一刀切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对房地产投资影响也是有限的,但PSL(抵押补充贷款)收紧的消息仍让整个房地产市场都人心惶惶。近两年三四线城市楼市火爆,房价不断飙升,可以说离不开棚改货币化的巨大推力,在政府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原则下, 货币化棚改收紧更像是一个信号,这背后的用意或许值得每个人思考。
限价和限购一直是调控的主旋律。一周前,西安、长沙和重庆先后调控升级;两天前,昆明针对非本省人员限购;昨日;大厂、上海再次收紧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仅9天时间有6个城市从不同方向「打补丁」,下半年房产调控的大幕已开启,房住不炒将是核心走向,而真限购也将大概率落地。围剿炒房客的决心可见一斑,投资客在惶恐下半年的楼市价格,而刚需人群在庆幸楼市将回归最理性状态,6月注定是不平凡的,或许我们都是房地产市场新革命开端的见证者。
从房产调控政策来看,对企业购房的限制也在逐步跟进,从6月24日开始,西安、长沙、杭州分别发布相关政策,要求企业不得在规定区域购房;昨日晚间上海也发布了进一步收紧企业购买商住的资格,设立须满5年,累计缴纳税款须满100万元。其实以企业名义炒买商品房是躲避限购的通用手段,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摇号的弊端也在逐渐凸显,虽然短期有效,提高了公平性, 但是如果后续「补丁政策」没有打好,类似这种钻空子操作只会越来越多。虽然增加供应是解决的根本,但是在空置率极高的当下或许并不是好的办法。
在商住市场逐渐见顶的压力下,房企也纷纷在寻找新的出路。有业内人士预测,房地产市场进入上半场休息阶段,下半场战场——新产业苗头已起。在「新零售」领域,碧桂园、绿地、保利等龙头房企不仅蜂拥而进,且都提升到战略层面。但从现实效果而言,目前大部分房企上没有充足的耐心去打磨,无论是从专业度还是创新力上都表现不足,与拿地售盘的房地产玩法不同,跨界的步伐不仅只停留在投资战略协议上,更多的需要转变思维,注重内容运营。而在运营行业连锁的领先品牌方面,星巴克则当之无愧,近日刚于北京开业的「星巴克臻选北京坊旗舰店」是全球除烘焙工坊外最大的门店,在「新消费」时代,学习对象随处可见。
无论六月再不平凡日历也已经翻新,无论上半年再不顺利我们也熬过来了。在上半年里没有谁的日子是好过的。2018年刚过半,中国地产房企「期中」成绩单已出。从结果来看,高周转的确推高了开发商的销售额,随之而来的也是愈加严重的行业分化。以碧桂园、恒大、万科等为代表的榜单前七名十分稳定,尤其碧桂园半年销售额就超4000亿元,但从第八名开始,房企排名并不稳定。在调控升级、金融趋紧的背景下,市场空间变小,下半年的竞争只会越演越烈。各行各业虽不同,但市场环境的紧张和日渐加重的压力却都一样,除了日常祈祷新的7月对自己好一点以外,请继续保持积极努力的行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