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H5制作 > 【未来时氪】如果2016年也有一个“雷军”,他会如何思考VR? >

【未来时氪】如果2016年也有一个“雷军”,他会如何思考VR?

转载时间:2021.12.31(原文发布时间:2016.04.14)
149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49次

VR的2016年等于移动互联网的2009年?历史总是惊人地重演。

2009年初,失去一单大合同的Rovio已经到了倒闭的边缘。这家50多人的公司,一直做外包为生,已经裁员到了12人。窘迫之下,12名员工决定All in 移动,开发一款真正属于自己的游戏。破釜沉舟一年,终在2009年底爆发,推出了后来累计超过17亿次下载的游戏——《愤怒的小鸟》。

现在的VR行业像极了2009年的移动互联网:新硬件平台崭露头角,正呈现出可期的增势;经历过股灾的资本市场“百废待兴”,广泛搜寻新投资机会和洼地;大公司瞄准平台机会积极布局,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大环境还不明朗,但创业者已经开始跃跃欲试;普通大众对这个概念、产品知之甚少,估计很少有人想到这会改变他们日后的生活;开发者苦苦思考,新的特性能用来做什么,杀手级应用会出现在哪里……

相比2009年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现在的创业环境实在要好太多了。都说产品、PR、融资是创业公司的三条生命线。产品方面,创业者现在基本不用太费心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期都已经形成了一些经典的商业模式,可供移植、借鉴。PR方面,“科技媒体太多,创业者都不够用了”,据说2015年下半年以来新出现的VR垂直媒体已经不下于30家了。融资方面,2015年上半年之前“是个 VR 创业公司就融不到钱”,现在俨然成了“是个 VR 公司就能融到钱”。

QQ20160413-4.png

处在VR的“2009年”,想功成名就创业者还得靠自己选对路。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太多必答的选择题:是要现在出来创业抢先机还是等市场明朗拼实力;是拿财务融资还是战略融资,是拿美元融资还是人民币融资;是要赚To B的钱还是做To  C的生意;是基于PC端开发还是基于移动端开发; 是做用户规模还是做利润规模……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未来公司发展和走势。

“破釜沉舟”式的选择并不好做。大部分创业者都会担心决策失误,输光所有,贻误时机,翻盘无望。万一我早早出来从大公司离职创业,行业没起来呢?万一我选了PC端VR,移动端VR先起来呢?万一我选了做To C 的应用和内容,钱没了挂掉了呢?……

但最终还是需要选择。因为做出选择,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做选择,基本就一定不会成功。一是,PC端和移动端的VR用户增长会是必然,两个平台跨越 15%的临界值一定是必然,那时早期采纳者对内容的质量一定会有追求。创业公司团队小、资源少,两线开战很可能两线皆败,倒不如专注,单点突破。

二是,除了巨头,优秀背景和能力的创业者进军VR是必然,创业公司不保持专注,肯定会被甩在后面几条街,难以望其项背,只能拼尽全力追赶。目前,在VR游戏创业、VR影视制作领域这个趋势已经格外明显。

在这个时间点上,创业公司们不如就大胆的做出选择。创业就像打麻将,谁也没有办法保证一定会赢。但只要上了牌桌,拼尽全力,死磕到底,至少还有1/4的概率能赢。何况现在——资本环境好,媒体关注度高,招聘门槛降低,创业公司有更多可以尝试的资本。

QQ20160413-5.png

回首移动互联网的历史,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对日后产生重要影响的重磅选择都发生在2009年。5月,Whatsapp推出第一个版本;7月,高德发布iPhone版本的导航应用;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这一年大众点评先后推出了第一版安卓、iOS应用,饭否被封的王兴计划做美团,现在风生水起的饿了么也是成立于这一年4月……

如果非要选出这一年最有影响力的选择,估计得算雷军筹备小米了。这一年10月,雷军请来林斌,开启小米前传。现在看来,他的逻辑简洁却不简单:

2009年是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年,未来十年最伟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要么是2009年发展起来的,要么是2009年创办的。

如果我们已经觉得2016年的VR像是2009年的移动互联网了,那么对于创业者来说,就是时候做出选择了。“2016年很可能是VR的黄金年,未来十年最伟大的VR公司,很可能要么是2016年发展起来的,要么是2016年创办的。”

何时创业,一定会成为第一道送分题。如果你已经加入VR战场,那么2016年会有重新洗牌、排位的机会;如果你是在计划VR创业,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还没有出现领跑的大玩家,弯道逆袭、超越依然大有希望。2009年的雷军也是这样选的:小团队大可放下包袱,放手一搏;大玩家也需抓紧入场,深入行业。

其他的选择题就没那么容易了。选择的正确性,往往取决于两方面——信息输入和分析框架。在行业发展的早期,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决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信息往往欠缺。就拿内容创业者喜闻乐见的分析题——是基于PC端开发还是基于移动端开发——为例,决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出货量。而这个问题,头显厂商恐怕也给不了准确的答案。三家PC头显大厂中,都有人向我们询问对手的订单量。

大部分创业者和投资人决策都只能靠小道消息和猜。但优秀的创业者,肯定不是靠猜的。因为在“真相大白”之前,这样的信息往往没有办法最终确认,还会出现波动。比如年初,我们从二级市场拿到了一份头显大厂的订单数据——今年Oculus Rift和索尼PS VR的订单合计为200万;上月,这个数据又“变成了”——Oculus 今年计划出货量为 350-400 万,三星 Gear VR 200 万,索尼 PS VR 150 万左右,HTC VIVE 为 70-80 万。

即使信息输入准确有效,如果没有优质的分析模型,分析结果也未必会正确。所以,最好的办法或许还是与行业内最优秀的人交流——他们的智商、眼界,决定了他们有令人称赞的分析框架;他们所处的行业地位,使他们有机会获得大量的信息输入。最终会使他们做出更正确的选择。就像雷军才会在2009年做小米,门徒傅盛把猎豹带上了市。

QQ20160413-2.png

提供最广泛的信息输入,提供不断优化的分析框架,帮助创业者、投资人做出最优的选择,也是36氪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所以,与优秀的创业者一样,36氪的作者们一直都是至少活在两年后的的人。关于这一点,有两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

  • 现在炙手可热的O2O 的概念最早就是由 36 氪引入国内,并做了全面的解读,甚至早在2013年初36氪就预测了这个行业会出现泡沫,没有泡沫也做不起来。
  • 2014年,当整个媒体行业都在讨论“iPhone扼杀了诺基亚”时,只有我们觉得“诺基亚的倒掉让更多芬兰人创业,苹果的AppStore让他们的成功变得简单”。2015年底整个互联网都在讲“后诺基亚时代的创业潮”时就显得有些索然无味了。

站在2016年这个“黄金十年”的“开局之年”,我们很愿意和优秀的创业者一起推衍未来——比如两年后的VR格局、三年后的爆款应用、甚至5年后的新技术革命。 如果你也是这样活在未来的创业者,欢迎报名参加我们的“未来时氪”VR沙龙。

或许,这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QQ20160413-6.png

未来时氪第一期:VR 的黄金十年从现在开始?

时间:4月20日 下午

地址:我们将私信通知受邀嘉宾

“未来时氪” 的嘉宾以定向邀请为主,我们会邀请顶尖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每期 10—15 人,如果您也想参与,报名链接在此:http://chuang.36kr.com/huodong#/activityApply/details/300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未来时氪】如果2016年也有一个“雷军”,他会如何思考VR?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H5制作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H5制作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