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找房一位员工说2018年的感觉就像:全力在风中奔跑,顾不上发型凌乱。
2018年,成为这家企业人事变动最大的一年,随着它的办公室重心从酒仙桥搬到上地五街,又在上地十街租下一栋办公楼,在链家、自如、集团品牌条线上都有人离开原来的岗位,但更多的人涌进这个变革中的“池子”,让那些老人们原先做的事变复杂了。
但是,他们的高管告诉他们:难也要变,如果想跟公司一起走下去,就要接受。
即使在过年回家的H5广告中,贝壳的广告文案也写上了:前行的路程,疲惫与振奋交替,但我们依旧一路向前,因家总在我们前行的路上。“家”的语境不是“回去”,而成了前方的期盼。
链家CEO王博士在朋友圈说:我们要在奔跑中快速迭代我们自己。贝壳找房CEO Stanley在猪年开年信中写道:处于非稳态结构往往意味着进化——如果一个行业本身的结构不发生本质性变化,这个行业的效率也很难发生本质性改善,陈旧的历史依然会重复。
在某一刻,我们都憎恨那些不知变通的人。但在更长的时间里,我们也会有一个疑问:这么跑下去,到底是一片阳光灿烂,还是会跌入万丈深渊?
之前的案例,不仅有创业公司有OFO、邻家、小鸣单车、爱屋吉屋,即使是具有大公司背景的全时、中民投、万达百货都躺在了出售名单上。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跑得很快。
有时候,它们跑得太快,甚至没有等到上市就找不到有能力接盘的赛手了,比如OFO。有时候,它们跑着跑着看到市场被另一家更快的公司吃掉,比如锤子。有时候,它们跑着跑着,就自己出了戏,比如爱屋吉屋。有时候,它们实现了梦想,但窒息了接盘者,比如乐视。
这些都是宏观背景墙上的一瞬,因为我们刚刚走过了一个资本泛滥的时代。VC繁荣于货币宽松,PE失败于货币紧缩。一切以2008年为分割线。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软银成为最大赢家,超过 1700 倍的资本回报。黑石和KKR等国际私募大佬跟着眼红,也进入了内地市场。巨大的财富示范效应,直接推动了经纬中国、九鼎等公司的出现和崛起。
但在2007年之前,VC/PE们还只是在一个小圈子里玩一玩。在红衫、IDG、赛富、鼎晖、极光的大佬们闷声发大财的时期,2003年底到2007年的四年间,中国的M2增长了84%。但普通人的生活,仍旧按部就班的在缓慢改变。
但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节奏开始不同了。2009年,27.58%的M2增长率不仅创造了1995年之后的最大增幅,买房、VC也开始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年经验,逐渐较会人们两个道理:一、钱会越来越不值钱;二、要么买房,要么跟着有钱人买其它东西。
这四十年间,有三次全民神话。第一次是全民下海,民营经济的崛起造就了第一批富人,也造就了第一批下岗工人;第二次是全民买房,现在仍以每年将近20万亿的交易量锁定中产阶层的财富,并造就目前数量最大的富人;第三个,就是全民创业。
这三个神话背后,是漫长的货币宽松期。只不过十年钩沉,场景切换,从所有人都在谈买房,换成了咖啡馆和地铁上的人都在谈创业融资。在梦想回归、白手起家再现的同时,资本的规则从未隐退。
VC/PE们投出去的钱,有很多来自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富起来的人,他们带着商人的眼光和赌博的勇敢,去下注。走在台前的,是创业者们。这是一场颠覆多数人生活方式的创新,也是一次资本接力。大量的钱在短期之内砸下去,打出天量广告,吃掉市场份额,然后找下一家资本接棒,直到上市,或者无人接盘。
有时候,看看一个阶段内同时繁荣的东西,会很有意思。互联网、VC、鸡汤公号、电影同时崛起,但他们都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分支,或者说依赖一个基础逻辑:人性。
很早之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大亨们就说:一个成功的人,除了坚定、乐观,还要能看透人性。同一时间的内地,正在继续争论一个延续千年的话题: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但在房价/VC教育中国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贪婪、欲望、迷茫、孤独、好胜、虚荣、自我认可才是人性中最难以克制的内容。精于生意者,无一不要理会这门课程。
于是,创业者们开始热爱上了马拉松,因为它不仅能让身体分泌内啡肽,还能让你坚持、克制、超越自己。如果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同时又洞察他人的欲望,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
但是,冬天来了。
2017年,中国的M2增长只有8.2%,2018年8.1%。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伴随着货币紧缩,资本市场开始进入寒冬。有媒体统计了中国33家新经济公司(包括赴美和赴港)上市情况:截至去年12月18日,79%的公司市值下跌,18%的公司市值几近腰斩。这意味着,后期投资者一接手就已经亏损了。所以,投资者不投了。
虽然爱屋吉屋联合创始人邓薇在2015年说:不追求成王败寇,只追求做有意义的事情。但是,资本市场从来只看回报,冷如冰山。
冬天会持续多久?没有人知道。机构投资者在看到2019年1月份社融规模几乎翻倍增加时,便急急呼喊:冬天触底,货币回暖了。A股也因此快速拉升。
不过,也要感谢冬天。过去两年和创业企业和创新业务的人聊天,问他们为什么要进入一块业务,并投入大量资金。听到最多的原因是:你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有机会了。这个事迟早会有人做,还不如我们现在就自己做。
带着危机感,借助资本的力量,一些企业甚至在市场中扮演野蛮人的角色,搅动市场,驱除那些家底不够厚的人,或者把他们推向资本的怀抱,让老干妈这样的企业成为稀罕品。并让一部分公司忽略目标,只重视能否拿到融资。
其实创业不是新鲜事,它存在于各个时期、各个行业、各个角落。创业没有冬天,资本才有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