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疫情之下隐蔽的企业生死局 >

疫情之下隐蔽的企业生死局

转载时间:2021.09.14(原文发布时间:2020.02.28)
24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42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欧网”(ID:i-yiou),作者:小北,编辑:杨旭然,36氪经授权发布。

天明最近收到了几份来自竞对公司高层的简历,“这说明他们已经在倒闭边缘了。我们本来计划今年干死几个对手,可能2月就提前完成任务了,以一种万万没想到的方式。”

2019年,天明的公司突飞猛进,获得融资,成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疫情当下,他并不慌乱,反而组织团队极速打造出防疫产品,免费支援战疫一线。他的底气在于“即使业务完全停滞,我们的现金流也足够支撑三年。”

疫情发生之前,天明所在行业已然在资本寒冬中开始洗牌。资本、客户都向头部集中,长尾勉强维持,而此时的“雪上加霜”,加剧了洗牌的速度和惨烈度。

“这次疫情就是放了万箭齐发,对我们可能只是擦伤甚至利好,但对一些本就勉强维持的公司来说就是死亡。擦伤可以恢复,但对手死了不能复生。”

这不是发生在某一个行业的孤例,更是隐蔽在疫情下,中国商业史上的一盘企业生死局。在大环境好的时候,水大鱼大,鱼目混珠,公司之间的差别可能是好与不好,但在逆境、意外、危机来临时,这个差别,就变成了生与死。

冰与火之歌

随着湖北以外省份确诊人数的逐步下降,2月17日,在北京的天明的公司已经开始分批复工。同时他逆势展开了远程招聘,“裁员正好会有大量优秀人才外溢,是一个低成本招聘的好时机”。

而与此同时,在武汉,天明所在行业的另外一家公司景鹏,已开始裁员自救。

景鹏曾是业内的明星公司,在2015-2017年间曾获得国内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但之后至今没有再获融资,如今的现金流只能撑4个月。而身处武汉,让寒冷再加了一层码。

同样的场景在电子合同行业上演。e签宝是电子合同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在2019年10月获得了蚂蚁金服领投的6.5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疫情下,e签宝同天明的公司一样,忙的火热。

因为疫情催生了电子合同的新需求——防疫承诺书。当员工需要向企业提交健康承诺、业主需要与社区签署防疫承诺、企业需要向政府提交复工承诺书,在线签署的方式无疑既安全又便捷。

通过内嵌在钉钉、支付宝等平台内,e签宝的防疫承诺书得到了更快速的推广。2月3日至5日,随着企业复工,e签宝新用户的增长是平时的10倍以上,在钉钉微应用排行榜中冲到了第二名。

但这种利好与行业尾部公司无关。在深圳的小型电子合同公司如意签就做好了倒闭的心理准备。

2月17日,如意签没有复工,其CEO来到空荡荡的办公室,之后他去看了租金更便宜的地方,他还是希望公司能通过这种方式活下去。

餐饮行业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并且无论是上了规模的龙头企业,还是街边的无名小店,都如入炼狱。但冰火两重天的画面依旧在业内上演。

在西贝“哭穷”引起大家对餐饮行业的关注之后,据报道,目前银行、风险投资已经对餐饮行业大力输血施救,但这只限于头部品牌和有潜力的品牌。餐饮行业市场分散度极高,无疑,占据更大比例的千千万万中小餐饮企业,还是自生自灭。

熊猫星厨是一家为餐饮企业提供厨房租赁、线上运营、线下运维等服务的餐饮综合服务商,旗下有和合谷、嘉禾一品、海底捞、汉拿山等约500余家餐饮品牌入驻。

在之前已经入驻熊猫星厨的餐饮企业中,生存现状也有明显差距,“之前线上运营做得好的企业,受冲击的程度小;而以堂食为主的商户受伤害非常大,收入均下降了90%。”熊猫星厨CEO李海鹏告诉亿欧。

李海鹏表示,尽管以堂食为主的商户也在极力自救,包括卖菜给顾客,把食材做成半成品销售,裁员、降薪,共享员工,但这些都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不论是在当下的疫情,或是去年的资本寒冬,或是从2018年就开始的新一轮经济下行周期中,更或是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每一轮下行周期,人类历史上遇到的每一场意外危机中,都在不断重复上演。

这个过程中,有人会将自己的不顺或死亡归结于外部环境不好,在抱怨中被危机一步步侵蚀。但也有人明白,尽管疫情来得猝不及防,尽管资本寒冬、经济下行势不可挡,但一家企业的生死,从来都不取决于外部环境。

存亡的伏笔,早已在企业的体内埋藏。

伏笔早在疫情之前

“景鹏的问题不是疫情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对亿欧表示。

在资金狂热的时候,它能很顺利地获得融资,但当后续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公司管理等各方面的考验来临时,技术出身的创始人,既不懂产品,又不懂管理,就无法经得住考验了。

景鹏代表了一类公司,这是他们无法应对疫情的根本原因。

2015年,中国经济来到新旧动能转化的节点上,大数据、AI、云计算、生物科技等技术越过产业红线,一个技术创新的时代来临。一批高校实验室技术研究人才、海外留学技术人才,纷纷投入技术创业的浪潮。天明、景鹏都是其中之一。

同时,风险投资也达到非理性繁荣的高潮。2015-2018年上半年,以天明的公司、景鹏为代表的技术公司获得融资很容易,技术专家、论文、几页PPT,再加一个漂亮的故事。

然而当浪潮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2018年下半年,当行业发展到商业化落地的阶段时,差距显现了出来。能够在产品、管理、市场上交上高分答卷的公司,才能够获得下一轮的融资,反之则被资本遗忘。

尽管出身技术博士,但天明还是经常扎根客户的工厂一线,实地探查客户需求,与客户共同磨合产品,并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同时在内部管理上,天明也不惜资金引进各种数字化管理系统、办公工具,提升管理效率。

疫情发生前,2019年,天明行业的马太效应已经明显。“此次疫情只是加剧了行业洗牌,即使没有疫情,‘裸泳者’也会死,只是晚死与早死的区别,”天明表示。

电子合同行业也是如此。

这个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2014年的传统软件阶段;第二阶段是2014-2018年,这一阶段,由于电子签署成为P2P的刚需,催生了一大批以P2P客户为主的电子合同企业诞生,其中一半以上在2018年下半年的P2P暴雷潮中覆灭。暴雷潮过后,行业开始洗牌,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

如意签成立于2015年的P2P红利中。据苏宁金融研究院数据,2014至2018年9月,P2P行业共诞生了48.31亿份电子合同,仅2017年就有18.14亿份。P2P的火爆很容易地养活了很多类似如意签的电子合同企业,同时也麻木了创业者们,很多在暴雷潮中倒闭的电子签名企业从未从长远着想,扩展P2P行业以外的客户。

2018年下半年后,三家电子合同企业上上签、法大大、e签宝相继获得了3.58亿、3.98亿、6.5亿的C轮融资,电子合同行业马太效应显现。头部企业的规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受挤压。

而疫情,将这种大与小,扩大为生与死。

在餐饮行业,李海鹏认为,“龙头品牌企业可以获得融资,但中小餐饮企业中会有一半被淘汰,线上运营能力强的,会有更大的几率生存下来,而完全没有线上运营能力的,倒闭的概率会大一些。”

尽管已经有一些堂食餐饮企业找到熊猫星厨希望可以上线运营,但李海鹏坦言“线上运营不是一日之功,临时上线不会很快增长,需要很长的培育期。”

修炼反危机能力

应对危机的能力,从来都不是临阵修炼。天晴的时候修屋顶,下雨的时候才不会漏。

在去年的资本寒冬中,“现金流”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词。在此次的疫情危机中,现金流更是决定企业生死最重要的因素,现金流充裕的企业,不仅不慌不乱,反而能够迅速推出战疫产品或远程办公产品,不仅帮助到抗疫一线和企业复工,对企业自身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

然而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全国多地、1435家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35.96%的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1个月,31.92%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03%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现金流的企业只有9.27%。

充足的现金流储备,是应对危机的第一法则。疫情发生后,朱啸虎曾发朋友圈,“一定要严控成本,死卡现金,最好要保持假设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6个月的现金,最好有12个月,根据这个来倒算成本”。

疫情之下隐蔽的企业生死局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则认为:收入突然降为0时,企业账上的现金可用月数超过18个月,非常安全;超过12个月是相对安全;低于6个月处于危险边缘;如果只能维持3个月,则处于危机之中。

进一步讲,对于整体还处于非盈利阶段,以风险投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科技类企业,在现金流还能支撑12月的时候就开启下一轮融资,是具备反危机能力的第一法则。

但是不同行业的现金流储备有不同的特性。此次餐饮企业成为重灾区,与其行业的现金流储备少不无关系。

此前,由于餐饮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强,对资本抱有敌意,接受风险投资的意愿不高。因此当遇到这样一场让14亿中国人无法到店就餐的意外,即使是一些知名的餐饮行业龙头企业也很难坚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餐饮企业就无计可施。近年来兴起的以线上线下融合为特点的新零售,以实体产业互联网化为特点的产业互联网,都是确保餐饮企业能活下去的良药。

新零售让线下零售企业同时具备线上运营的能力,通过美团、饿了么、小程序、服务号等线上平台,突破场的限制,提升线下实体店的坪效。即使线下无法提供服务,线上提供产品或服务,也能确保门店的部分收益。

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人彭志强就认为,在这次抵抗疫情过程中,很多服务业门店都有大把的客户,庞大的私域流量,却没有做好“非到店”的相应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准备,只能守着大把客户干瞪眼,反而让电商抢走了很多客户。

目前,西贝、呷哺呷哺、云海肴等餐饮企业都通过外卖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李海鹏认为,长期来看,此次疫情也必然会推动整个餐饮行业的线上化,以及外卖餐品的丰富度、外卖服务的体验度。比如,鲍鱼捞饭原本是一款不适合外卖的昂贵餐品,在餐厅中往往要卖到一百多元,为了适应线上,他邀请香港的食神,通过食材、原料的重新配制降低其价格为50元一份。

彭志强表示,下一步线下实体服务业都应接受“非标混业”的发展趋势,即服务业门店既可以提供到店服务、上门服务,也同时具备有形商品销售的能力。

但无论是储备现金流,还是线上化,其背后更为本质的应对危机的逻辑还是,把握时代大势,回归商业本质。

纵观此次疫情中的逆危机行业或企业,为防疫前线提供支持的AI测温、机器人送餐,为企业远程复工提供工具的云视频会议工具、云文档协作工具,他们都是代表了如今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的新经济行业和企业。

目前,更多的新经济公司正在逆势而上,结合自己的能力为疫情出力,比如针对电梯按键可能会传播病毒的情况,声智科技推出了电梯AI语音控制方案,可以语音呼叫与控制电梯的楼层升降,AI医疗智能屏可以进行远程问诊和智能疾病管理;

思必驰推出了“疫情防控机器人”,具备疫情筛查、信息通知、重点追踪等多重能力;云知声推出了“智能防疫机器人”,可通过“全程无接触”的AI对话方式,协助医疗机构、基层社区完成疫情的重点人群筛查、防控等工作。

对于非新经济行业的企业,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善用工具降低办公成本,提升效率也将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除此之外,回归商业本质,保持公司从融资、技术研发,到产品、市场、运营管理等各环节的良性循环,给企业打造一幅“强健体魄”,无疑是具备反危机力最扎实的方法。

战疫加速智能时代

新冠疫情的发生恰逢中国经济转型之际,其所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经过疫情洗涤之后,会迎来一幅商业新图景。

很多人认为,借鉴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将迎来报复性的消费增长。但与2003年不同的是,2003年中国正处于经济的上升期,而疫情发生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下行期,面临着经济调整、行业转化、国际矛盾加剧等问题。

商业的河床已改变,河上的船从顺水而行到逆水行舟,必然要迎接更大的风浪。

疫情会使得很多反危机能力弱的中长尾企业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或是降薪、裁员,或是死亡、倒闭,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收入的阶段性锐减、消费能力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的增长。

对企业而言,各行业经过一轮优胜劣汰的洗牌之后,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凸显。即使是头部企业,由于疫情会对企业的供应链、客户造成伤害,也将面临挑战。

疫情之后,商业首先呈现出的,或许不会是大家所期待的万物复苏,而是报复性消费增长有限,艰难成为公司运营的常态。

其次,社会经济结构将发生调整,新经济行业迎来爆发。

思必驰CEO高始兴告诉亿欧,此次疫情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产生了非常大的驱动力。众多AI公司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以及推出了新产品。

声智科技和思必驰都推出了语音呼叫和控制电梯的AI解决方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不再需要“亲手”按电梯,计算机视觉公司旷视科技推出AI语音测温,应用于政务大厅和地铁测温。

疫情之下隐蔽的企业生死局

“疫情之后,粗放型经济占比将会降低,以高精尖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将会跨越式发展,会有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向智能化转型,更多AI企业崭露头角,在我国经济中担任更重量级的正向角色,引导经济向利好方向发展。”高始兴表示。

小米生态链上的一家企业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智能家居的普及,“疫情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档次降低,有利于比较便宜的智能家居普及,从而使智能家居走进大众视野。”

同时,他认为“宅”经济也会催生智能设备的需求,比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电磁炉等。在他们的产品中,可以自动开关空调的空调伴侣、电动窗帘、电动门锁等的销量就比较好。

为机器人、VR提供空间视觉定位传感器的欢创科技,也提到疫情会促进机器人和VR行业的发展,其CEO周琨表示,“疫情加速了社会对机器人和VR的使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送餐机器人,2B或2C的VR应用等,都在防疫和复工中得到了应用。”

新经济的特点是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然而以往,新经济产品和工具仅限于金融、科技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或者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而在此次疫情中,很多新经济产品和工具成为复工的刚需,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更多行业和更多环节。

餐饮行业,目前,口碑、饿了么正式推出开工“十件套”,包含门店极速上线、公益直播带货等数字化服务,帮助本地生活数百万商户尽快恢复运营,以往对数字化没有意识的中小餐饮企业也将受益,类似的举措将助推整个餐饮行业的线上化、数字化。

农业领域,惠农网是一个农产品的B2B服务平台,其联合创始人邓武杰对亿欧表示,疫情甚至会促使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变化。

首先疫情促进了农产品线上交易的需求,很多采购商都开始网上直接看货。另外,华南海鲜市场引发的恐慌,会波及到各地一级市场批发市场档口,更多的商超、食堂等终端采购商直接与农产品产地对接。“现在我们渠道,有更多连锁商超、食堂这样的中型B端客户。”

家装领域,尚层装饰董事长林云松原来不用钉钉,但“因为这次疫情下载,发现用它来开会非常方便,在疫情期间,我还听了很多直播。”

打扮家总裁崔健对亿欧表示,以往家装行业大量公司会以“今天是店庆的最后一天”、“我们公司很有信誉、开遍了全国xx个城市”、“购买套餐更划算”这种原始的宣传口号教育消费者,现在由于疫情,在线设计开始流行,“不卖套餐只收设计费”的新模式兴起;

他告诉亿欧,“这为泛家居行业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拨乱反正的机会,未来,在历史上可能会记下新的一笔:2020年初,旧的飞轮被暂停了,新的动轮涌现了,越来越多存活下来并可以自我迭代的创新公司,他们将为满足用户需求而提供越来越多超乎所值的服务。”

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工具、产品或服务的大量使用,将使更多以往对其意识不强的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察觉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变化,隐形中,智能时代的滚轮转得更快了。

结语

《圣 经·马太福音》一节中有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使他多余;没有的,要把他剩下的也夺走。”

这就是隐藏在疫情冰山一角之下的,关于企业生死存亡的商业棋局。

“你一定要你的对手死吗?”

“当然了,蛋糕就那么大,它不死就会来抢,这是商业最本质的规律。”天明说。

(注:文中天明、景鹏公司、如意签均为化名)

附:企业采访问答实录

一、疫情影响几何?

企业篇

VIPKID少儿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国训

VIPKID是一家100%在线教育基因的公司,纯线上教学,经过6年多的发展,我们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北美外教和高品质课程,长期的积累能够让我们发挥特长,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大年初一(25号)开始,高管团队放弃假期休息开始讨论“春苗行动”,捐献150万份春季在线英语、数学课程。经过70个小时的奋战,我们的产品送到了全国家长手中。目前,已经有十几万家长领取了我们的赠课。

欢创科技CEO 周琨

我们公司提供空间视觉定位传感器,主要应用在机器人、VR等行业。我们公司去年打下了较好的产品和客户基础,并且年底刚完成了一轮较大金额的融资,所以我们目前没有客户和资金压力。

但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肯定会对宏观经济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带来一定的市场不确定性,我们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会谨慎乐观地看待今年的情况,在人员招聘、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

来自武汉的匿名君

武汉的企业会比其他地区企业面临的困难更严重。在其他地方,防护好,个人安全问题不大。但在武汉,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的话,就谈不上企业发展了。武汉什么时候解禁,我们都不清楚,即使解禁了,消除隔阂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微利便利店创始人 张建廷

微利便利店在哈尔滨有200多家门店。我1997年起经营便利店,经历了98年哈尔滨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20年新冠肺炎。这一次是国家重视程度、宣传力度更大的疫情,现在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更强。

对于我们来说,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员工流失和配送中心的人员召集,其次是第三方配送能力、物流能力还没有充分调动。现在很多商品不能及时配送,部分商品缺货。在客流上,今年减少了三分之一。不过,客单价略有提升,另外方便面、速冻食品的订货量与去年比增加了。

我们还是很期待政策方面有一些利好,便利店是居民的基础生活设施,只要不要求我们停业,对便利店行业的影响就不是致命的。

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

这次疫情会给三类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第一类是本身团队扩张过快而且公司经营质量不高、本身的投入产出比不好的公司。由于他们的现金流本来就不好,疫情带来的“短期影响力”肯定是大的;第二类是团队的战斗力本来就很差而且思想不统一的公司,如果未来要让大家积极应对自己的变化,很难;第三类则是小公司,未来他们人少成本代的优势会转为难转型、难发展的劣势;

一家企业是否会受到影响,这跟本身的定位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有组织能力、经营是健康的,受到的影响就会小。直接点说,如果原来很强壮的公司,现在也会很强壮,如果你原来就病了,现在就倒了。

泡泡玛特创始人 王宁

这次肺炎对整个线下连锁业态都是一次打击。我们的门店加上自动售卖机,有近1000个销售点位,现在关闭了三分之一左右。我们现在把上半年的工作重点放到了线上渠道的经营,而线下渠道预计在疫情结束后,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恢复。还是希望各地能出台一些政策,无论是租金补贴或者税务上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行业篇

AI行业、思必驰CEO 高始兴

人工智能行业其实正处在它自身发展周期的春天。

短期内,严峻的疫情必然给人工智能公司的业务和正常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中长期看,我们并不悲观,甚至逐渐发现了一些隐藏的机会和趋势。

首先,原来很多终端都是触摸控制的,通过阻击疫情我们发现,自然语言交互竟会成为越来越重的一个刚需,在物联网智能终端这个大行业,市场需求已经快速起来了。

其次,疫情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产生了非常大的驱动力,譬如大健康产业、智能客服、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我们最近推出的“疫情防控机器人”、“智能电梯离线语音模组”、“针对智能硬件的疫情AI技能”等,推进和应用速度比往常所有项目都快。

教育行业、寓乐湾CEO 刘斌立

寒暑假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培训行业的主战场,而这次疫情刚好就在寒假期间,这对于大多数培训机构而言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冲击。

受打击最重的一定是线下培训机构。没有办法开展线下教学,这意味着这段时间现金收入为零的同时还要支撑高额的运营费用。然而这还是最基础的部分,都知道教育培训行业有一点让大家都很羡慕,那就是“预收费”机制,这可以为公司带来充足的现金流储备,用于扩张或者投入运营。

但是我们知道,预收款并不是收入,更是负债。疫情来临,如果面临大面积退费,而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很可能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此外,除了退费以外还面临了一场即将开始的春招,肯定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对于在线教育而言也并非想象的如沐春风,从近期的发布我们可以看到,各类线上教育机构都在免费赠送课程,这对于学生家长而言肯定是利好,但是对于机构而言其实并不然。

旅游行业、阿里巴巴集团全球游及国际业务战略合作总监 王维

疫情对我们是最直接的冲击,尤其是春节,原本是旅游返乡的黄金期,很多旅游公司一年流量最大的时间就是春节、暑假黄金周,这样基本三分之一的需求被损耗了。而且由于之前已经进行了预定,有多大的预定量,就意味着春节期间有多大的退改签量,其中的人员时间损耗、上下游资源损耗、退改签损耗等已不能预估。

同时,由于近期假期延长,意味其他假期的时间会被对冲。这个蝴蝶效应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目前我们无法估量,只能说非常大,大到让人害怕。

家装行业、中寓装配联合创始人 肖志坚

家居电商将迎来再度爆发,脱实向虚更加明显。

脱实向虚的“虚”指的是虚拟经济、电商、人工智能、心灵和心理消费、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宅,在人际互动层面越来越“被动”,更加喜欢“上门”服务和消费。

互联网营销成未来重要营销阵地。延续上一个逻辑,短视频(抖音、小红书)、直播(电商直播)、长视频(VLOG、B站)将持续将成为中国消费产品的重要营销手段,这其中装修、家居、软装、设计都躲不掉也避不开。

智能家居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随着武汉疫情从身体和心理层面对人的“打击”,人们会变得越来越懒和宅,也越来越不想动手,也更加注重家居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因而智能家居从2020年开始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二、如何自救?

思必驰CEO 高始兴

疫情发生后,我们公司总部所在地苏州就率先于2月2日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苏“惠”十条。

但国家政策只是助推剂,企业发展还需要看自身。作为人工智能企业,我们的应对和自救方式就是:练好内功、活下去、走得远!特别是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我们手中的技术亦是武器。AI技术能否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价值?我们所投身于疫情防控所做的技术支撑工作,就是AI企业的磨刀石和试金石。

阿里巴巴集团全球游及国际业务战略合作总监 王维

很多行业组织,媒体等都发文指向企业开源节流,尽可能减少花费支出,加强前期企业垫资的回款,催收欠款,必要情况考虑人员优化等建议。但最终自救还在于企业自身与员工本身。

已经受到冲击的诸如旅游、餐饮行业,一定会有裁员,离职等事情发生。如果企业员工与企业能够一致对抗疫情,企业不要把精力花在裁员等员工纠纷上,员工也不要花时间在疫情期间权益保障、仲裁等对双方无意义的事情上,先保证企业正向现金流和业务的正常开展,再合理争取政府、行业组织等给予的政策支持,尽可能减少开销、扩大业务进口,同时做好团队整理,凝聚力管理与业务梳理,我们相信大家就能静待春暖花开,重新上路。

寓乐湾CEO 刘斌立

对教育行业来说,在线教育目前来看是可以解决困境的最好的办法。但采用这种方式要把控好几个关键点:

大多数线下教育机构没有接触过线上教学,平台和技术就是一个基础的问题;其次就是如何进行课程线上化,采用何种形式,是小班还是大班,是直播还是录播;另外还要考虑线下老师对线上经验不足,对于上课流程的熟悉度和控制度,课程与线上的匹配度等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解决了以上问题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家长对于线上教学是否接受,毕竟我们知道如果线下教学与线上教之间的差距过大,达不到预期可能会引发反感,这也将会带来退费及后期的续费危机。

三、疫情带来哪些社会变化?

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未来具有互联网基因且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会活得更好。何谓互联网基因,即根据客户的变化快速迭代的能力,内部的学习能力,包括对新生事物快速接受的能力更强的公司。长期来看,家装行业未来线上化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思必驰CEO 高始兴

从经济转型的角度而言,这次疫情会使整个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调整。会为新经济的诞生创造许多机会,粗放型经济占比相对减弱,以高精尖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将会跨越式发展;尤其会对AI这个大产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既会有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向智能化转型,也会有更多AI企业崭露头角,在我国经济中担任更重量级的正向角色,引导经济向利好方向发展。

荣麟家居创始人 戚麟

疫情结束后家居行业不会快速复苏反弹,客户来源于地产行业,地产不能迅速恢复,抑制性消费即使疫情结束后会释放也是短暂性的。有人拿非典时期做对比,我不看好这种说法,非典时期中国的经济是倾盆大雨,如今的经济形式比较低迷,开闸之后也很难有报复性回升。

致谢:虽因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内容附上,但感谢多位从业者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及丰富案例,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蒜泥互动CEO齐蕾、思必驰CEO高始兴、熊猫星厨CEO李海鹏、欢创科技CEO周琨、声智科技CEO陈孝良、e签宝CEO金宏洲、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人彭志强、VIPKID少儿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国训、寓乐湾CEO刘斌立、微利便利店创始人张建廷、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惠农网联合创始人邓武杰、尚层装饰董事长林云松、荣麟家居创始人戚麟、打扮家总裁崔健、阿里巴巴集团全球游及国际业务战略合作总监王维。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疫情之下隐蔽的企业生死局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