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互联网体育创业企业并不考虑盈利问题,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经营用户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当体育创业的大潮刮了两年多之后,大家才发现变现比想象中困难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创业已经越来越注意在开始阶段就考虑变现问题。36氪之前的报道都反映了这个趋势。
如何让用户掏出钱来?这是每个互联网体育的创业者都在探索的事情——比如电商,广告,内容付费等。而马拉马拉则选择了线下赛事这条路。
马拉马拉的创始人之一司强自称自己“变态跑步爱好者”。几乎每天他都要坚持跑上半个小时。在他看来,只有深度的跑步爱好者,才能服务好自己的同类。而在创业之前,司强的经历也足够传奇:高中毕业,自学编程,360高级工程师,央视创业节目《创业英雄汇》项目主管,NGO助学组织志愿者。这么多标签都加在了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身上。司强笑称,自己跳出来做跑步创业,完全是朋友,粉丝还有投资人“逼”的。
然而,当他选择出来创业的时候,互联网跑步的市场似乎已经人满为患了。咕咚,悦跑圈,乐动力等等App都已经运营了好久,还有为人津津乐道的Keep。但司强认为,马拉马拉与他们都不相同:“市面上的这些应用多为工具,都是为了服务小白用户和中低端用户。而马拉马拉的用户是另一群人——有闲有钱的核心跑步爱好者。”
他们拿到了北马和汉马的独家报名入口资格。司强说:“这样,中国80%的高端核心玩家就都会下载和注册马拉马拉。”再加上司强在跑步圈的人脉宣传,在马拉马拉的App还未完善之际,他们就已经收获了一批核心用户。
而在这之后他们开始完善App的功能。首先完善的是报名功能,这也是为了服务北马和汉马等报名需要。经过优化,马拉马拉已经可以应对大规模赛事的报名活动。而且,马拉马拉还推出了个性化的报名服务。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的赛事在报名程序(申请,支付,摇号,中签)上是不同的,马拉马拉可以实现兼容。并且,通过马拉马拉,用户还可以安排交通和住宿等服务。
其次,马拉马拉为了留存核心高端跑者还推出了训练计划功能。App根据用户的身高、体重、心率等指标,智能推送训练计划。“系统会判断他适不适合跑步,跑步能用多大的配速,规划每周的运动量等。”为了保证团队对跑步的理解,司强还把绩效和跑步公里数绑定在了一起。司强说:“我有一次非得要工程师加上离线导航功能,而我们的工程师很不理解。但是当跑过一次越野跑之后,他明白了。荒山野岭是没有信号的。”
据司强称,他们的App每推出一项新功能,都会被同类App模仿。他有信心将马拉马拉的工具功能做成最符合核心跑者的产品。
马拉马拉的工具界面
但是,赛事才是马拉马拉最关心的项目。司强曾经跑过国内几乎所有马拉松比赛,同时也在国外跑过。两相对比之下,他觉得国内外在这个事情上差距非常大:“当你跑过国外的比赛,你几乎不可能再想回国跑比赛了。就像用过苹果很难再忍受其他手机一样。”总结起来,他认为国内比赛有着路线安排混乱,补给不给力,安保措施不完善等毛病。司强身边的许多高端玩家都对此抱怨过,但是“办比赛是一个很重的项目,没有比较强的线下运营资源和能力,不能办成这个。”
恰好,马拉马拉的另一个创始人郭晨非常擅长线下的运营。郭晨毕业于牛津大学毕业,是基金业协会备案规模200亿资金的募旗资本的创始人。郭晨也是国内第一批获得田协认证的马拉松竞赛组织管理职业资格的人。凭借着专业的背景他拿下了北马和汉马的独家代理权。第一步成功之后,他认为过去的从业履历使其有良好的政府资源能在之后开拓城市马拉松和越野跑赛事IP,所以郭晨有意围绕着马拉松创业。也是他拉来的司强一起创业。而郭晨之所以看好路跑市场,除了爱好以外,还因为这是一个高利润率的项目。
以国内著名的北京马拉松为例,它的办赛成本仅仅是1000~2000万,但其报名费用就可以实现盈利,赞助更高达几百万。2014年的厦门马拉松甚至号称盈利3000万。虽然略有夸张,但是利润率很高则是肯定的。而从统计数来看,美国每年举办至少300场马拉松比赛,中国今年可能只有100场左右。所以,这是一个利润率很大,而且市场空间也很大的领域。
未来,马拉马拉希望自己能够举办一系列世界级的马拉松比赛,以及越野跑赛事。这些赛事服务的都是司强所说的“有钱有闲”的高端人群。许多人认为他们走了一条过于艰难的道路。然而司强认为,难的路才有价值。“体育本身就是一个从上到下的行业。当你掌握了最高层次的资源,那么下层就会主动向你靠拢。我们笼络了中国跑步圈最高端的一批人,比如马拉松选手曾华峰,牛超这些人。未来还有世界顶尖的一批人。那么高端核心跑步爱好者就会主动向我们靠拢。而愿意为跑步这项爱好付费且付费最多的,也都是我们所服务的用户。”
目前,马拉马拉完刚获得探路者和同基金1000万元 Pre-A 轮投资,正在准备下一轮融资。他们正在寻找合适的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