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零一创投(01VC)创始合伙人、前恺英网络 COO 赵勇 2016 年 3 月 11 日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实录。文章首发于零一创投微信公众号(ID:zero-oneVC),由零一创投授权 36 氪转载。
我是 2000 年开始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之后到传统咨询行业做了一些工作,后来加入 KPCB,投资了中文在线和神州租车。然后在 2009 年再次创业,就是恺英网络,去年又创办了自己的基金,叫零一创投(01VC)。
刚才主持人提到,这个伟伦楼国际报告厅是特别有气场的一个地方,马云、扎克伯格、库克、马斯克等改变世界的商业领袖都曾经在这里演讲。我自己是从清华毕业的,这个报告厅对我而言还有很特殊的意义,主要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1998 年 9 月清华举办了中国第一次大学生创业大赛,当时四个团队就在这个报告厅进行答辩,台下坐着国内最早的一批 VC 做评委。最后我们团队以一个洗菜机的项目获得了冠军,今天看也算是创业的一个种子。
当年参加大赛的很多人,现在都在创业这个圈子里积极奋斗,包括现在百合网创始人田范江、慕岩,清科创始人倪正东、美团网 CEO 王兴、副总杨锦方、中文在线创始人童之磊等。王兴当年还是个刚上大一的协会宣传干事,负责张贴海报,我们现在开玩笑说,美团地推的能力可能是从那时就开始积累的。所以,这里是一个和我很有渊源、很有气场的地方。
第二件事,2000 年初,第一波互联网创业期,那时候我在经管学院读研究生。有一天晚上,就在这个报告厅听了一个讲座后,我跟 CEO 聊上了,然后一激动就退学创业了,所以这里也是我人生创业的起点。
今天回到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过去做得对的经验、或者是一些失败的教训,希望给大家一些思考。
创业者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创业是一件挺难的事,成功率非常低。每年创业企业几百万家,拿到 VC 的投资可能也就四五千家。怎么提高创业成功率、选择创业方向呢?
我自己也看了几千家的创业公司,总结下来,创业最重要的是“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这是《从 0 到 1》这本书里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
如果画一个 2×2 的矩阵,X 轴上一个是正确的,一个是错误的, Y 轴上一个是主流的,一个是非主流的。在这样一个矩阵里,很自然的一个趋势就是大家会选择正确的,同时又是大多数人认可的一个方向。 我在恺英网络也是同样的发展道路。2009 年起家时,我们做类似偷菜的社交游戏,后来很快也做网页游戏,平台火了又做平台。可以说在每次大浪的时候也能抓到一些机会,这些都是在主流意见都认同正确的方向上、采取了快速跟进的策略,拼的是公司的执行力。
到 2013 年,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年利润做到几千万这个台阶上后有点上不去了。于是当年我们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和天马时空联合做一款手机上的端游。尽管那时的市场主流是微信的打飞机、卡牌游戏等轻、中度的手游,我们还是想做一款领先行业两年的产品。
产品花半年时间在 2014 年初做出来了,拿去给大的渠道看(包括腾讯、360、百度),反馈意见是惊人的一致——产品太超前了,品质太高。我们的游戏 App 大概是 200-300Mb,而市场主流是 30Mb。大家都说越小越好,便于下载,转化率高,在 500Mb 内存的安卓手机搞 300Mb 大的游戏,有谁会下载?所以是一片的反对声。
后来事情有了转机。我的朋友尚进在小米负责游戏。小米是搞硬件的,他们对这个趋势可能更有研究,选择支持我们,就跟我们一起赌下来了。
之后,我去韩国谈奇迹 MU 的授权,一开始韩国方面都没有听说过我们恺英网络,我每天早上八点半给他们打电话。韩国的时差比我们早一小时,就是他们九点半刚上班的时候。这样连续打了几个月,他们才愿意跟我们见面。
结果他们一看,中国人能把产品做得这么好,别人的游戏人物形象都是做一面,我们做了六面,那些流光的特效、品质确实可以说是惊艳。最后我们将 IP 授权也谈下来了,这在 2014 年也是一个挺超前的事。
结果到 2014 年底,智能手机的快速迭代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巨浪:苹果推出大屏手机了,安卓主流机型的内存也升级到 1G 了,游戏玩家也突然厌倦轻中度游戏了……我们的重度手游《全民奇迹》应该说是生逢其时。
《全民奇迹》是 2014 年 12 月 10 日全网上线的,当天充值营收就达到 2600 万元。那天晚上,我们和小米的总裁雷军一起开了香槟,庆祝这样一个行业纪录的诞生。
做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事情,只能拼执行力和努力程度。而真正的突破只能来自于这样大部分人反对、但实际上正确的突破口。恺英网络 2015 年实现了 6-7 亿元的利润,实现了同比近 10 倍的增长,并成功在 A 股中小板上市、目前市值 300 亿,都是源自于这样的一个思考。
所以创业方向的选择,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像《从 0 到 1》这本书里谈到的,要养成一个批判性的、独立思考的习惯。你如果跟大多数人有不同的看法,你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是一旦是正确的,这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可能诞生一个很大的公司。
尽早奖励给自己犯错的机会
逆向思考,或者独立思考,本身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智商,关键在于有足够的勇气,而大部分人缺乏这样的勇气。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经说过,“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我觉得挺有道理。因为胆子大是说你敢尝试,不怕犯错。
如果你经常尝试,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在主流的世界里,你犯错和正确的回报都是差不多的;而在逆向思考的、非主流思考的世界里,错误和正确的回报的机率分布不是均匀的——相比你一旦正确成功可能获得的收获而言,犯错的成本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创业的本质就是不断尝试,不断地犯错误,最终找到可能爆发的、对的那个事情去做。
所以,在学校期间,我认为最重要的不一定是学习和考试,还要多去尝试不同的事,这个阶段不多从错误中学习是很可惜的。大家应该奖励自己去尝试,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越早越好,会对未来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分享两个我自己早期犯过的错误——
我是 1998 年从清华本科毕业的。之前我的成长道路跟在座的差不多,老老实实读书,主要奋斗目标是成为年级第一名,也做到了。后来到了大五,暑假发现自己缺了什么东西,感觉学校里当第一名没有什么用,就找了实习、加入了联想。
联想当时跟神州数码还没有分开,我当时去神州数码的 HR 部门做了一个暑假的实习,算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企业。开始做 HR 的时候挺激动的,后来发现部门的管理比较混乱,跟想象中的不一样。我心想,这算怎么回事啊,联想名气很大,但怎么没有体系,没有流程,没有制度,跟书上学的完全不一样?就感觉有点 low。
我当时觉得我的空间应该挺大,回来在学校图书馆借了许多关于 HR 的书,实习两个月自己埋头写报告,打算要重整神州数码 HR 体系。后来到实习结束的时候,我把这个厚厚的报告递给总监,她看到这样一本大书非常惊讶,看着我说:感觉你不太适合做企业,你挺适合当个老师。
我印象很深刻,当时非常伤感,因为大五毕业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想自己到底该干什么。本来有做企业的雄心壮志,没想到被完全否定了,特别受打击。这是完全不跟人沟通,照书搞企业的后果。 1999 年,我去香港实习,去的是一家 IT 经销商公司做营销。我在香港的时候特别爱跟人沟通,大会小会都经常举手发言,老板越大我越积极。
这很快引起了我的部门经理的不满,他说你得注意一下。可是我还感觉挺好的,跟领导的矛盾越闹越大,我还觉得是他嫉妒呢。我觉得自己是清华出来的,我懂得多一些。
我记得当时离开那个公司最后一天的时候特别伤感,因为香港公司的办公室员工出门要刷卡,可我门卡已经上交了,要走的时候发现周围只有那个部门经理在,只好请他帮我开门。他把我送走了,很高兴的感觉,终于走了。 两次的实习经历都不美好。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非常好,让我真正懂得企业是跟人打交道的地方。在年轻的时候犯的错误越早越多越好,否则你没有镜子可以照,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
所以希望大家在大学时代要能够敢于犯错误,甚至奖励自己犯错误。
三类大学生可以率先创业
2015 年全国大学生毕业 750 万人,如果笼统地鼓励去创业、或者说他们都不适合创业,是没有意义的。
我的看法是,一部分大学生可以先创业起来。
现在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大概是 1-2%。刚才跟清华的老师聊了一下,清华每年毕业 4000-5000 人,直接毕业创业的公司大概 40-50 家,大部分是美院的同学,做一些工作室,因此创业比例确实非常低。
我看到一份好像是联合国的报告里面谈到,美国的比例大概是 20-30%。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比例太低了。我们经常拿中国的 GDP 跟美国人比,但是这个数据也得比比。
现在知识的更新折旧非常快,大学生做一个新的行业,完全可以做一个颠覆性的事业。
举个例子,如果你学汽车专业研究发动机效率的改进,可能一辈子改进 1% 就很了不起了,但是如果通过共享经济的模式,效率可能会有指数级的提升:
《资源革命》里面就提到,每辆汽车在整个生命周期里面平均只有 4% 的时间是在行驶的。全球每年的汽车销量近 1 亿辆,如果通过互联网的共享方式,把车的利用率从 4% 提高到 8%,那汽车每年销量可能降低一半。
这样的颠覆性创新机会一定是属于年轻一代的。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大学生创业机会其实非常大。我觉得,有三类人特别适合尽快行动——
第一类,“富裕二代”。不是带点贬义的“富二代”概念,而是指那些家里有商业氛围熏陶的同学,比如扎克伯格、比尔·盖茨,还有马化腾,他们创业成功率肯定不低;
有些可能不一定那么富,但父母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有 2-3 套房,这样的同学也可以考虑创业。如果他们选择给其他人打工 30 年,年均税后工资 30 万,打一辈子工也就是一套房的钱,这样的家庭不创业真挺可惜。
第二类,可以称为“在校赚宝马”。我见过不少创业者在大学期间就自己做个网站或者淘宝店,靠自己劳动就开上了宝马奥迪。这种商业天分,不去创业会很浪费。
第三,极客级别的。我有一个朋友,是《全民奇迹》的开发商、天马时空公司的创始人刘惠城。他本科学法律,一入校发现自己对法律毫无兴趣,转学编程,一下就成顶尖高手。
《全民奇迹》是用 Unity 开发的,他用两个月时间直接现学现用。我后来找了 Unity 官方的人去跟他交流辅导,结束后我问他:“聊得怎样?”他说:“聊得挺好的呀,他们请我去做讲座。”
这种天才是存在的,总会有 1-2% 的人在天分上超过大多数人,不要让传统的道路来束缚自己。
所以,我觉得有一批大学生可以应该尽快地干起来,这个时代,完全应该干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