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脱水版】 90条干货精读北京新总规 >

【脱水版】 90条干货精读北京新总规

转载时间:2021.09.17(原文发布时间:2017.09.29)
11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15次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京房字,微信公众号“京房字”,36氪已获京房字授权转载。

各位粉丝,

刚刚,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新总规获得批复之后,很多粉丝在问其中的细节。【京房字】团队梳理官方已经披露的88条内容,带您一起精读。

PART  1   关于“四个中心”。

1.“四个中心”是指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政治中心。

政治中心建设,就是坚持把政治中心安全保障放在突出位置,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国家政务活动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

3.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建设,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新产业引领区建设,建设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4.国际交往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着力优化9类国际交往功能的空间布局,加强国际交往重要设施和能力建设,健全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长效机制。

5.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三城一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园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空间格局,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

多说一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指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

PART 2   关于2020、2035、2050三阶段目标。

6.新版总规设下三个阶段目标,分别是2020年,2035年和2050年。

7.到2020年,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将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首都功能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8.到2035年,北京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形成。

9.到2050年,北京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PART 3   关于城市空间布局。

10.城市空间结构将成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脱水版】 90条干货精读北京新总规

11.“一核”指的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也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

12.“一主”指的是中心城区(城六区),是“四个中心”的集中承载地区,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区。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优化首都功能,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注重“留白增绿”,改善人居环境。

13.“一副”指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要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示范带动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和人口疏解。

14.“两轴”指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要以两轴为统领,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的秩序,展现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

15.“多点”是位于平原地区的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5个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

16.“一区”是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大氧吧”,要将保障首都的生态安全作为主要任务。

PART 4   关于人口总量上限2300万等三条红线。

17.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并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保护好生态涵养区。

18.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9.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平原地区人口规模有增有减,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20.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减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21.划定并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保护好生态涵养区。

22.加强首都水资源保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确保首都水安全。

PART 5   关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23.压缩生产空间规模,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

24.要确保核心区建筑规模负增长,中心城区规划建筑规模动态零增长。

25.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形成城乡职住用地合理比例,促进职住均衡发展。

26.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27.优先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幅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

28.加强浅山区生态修复与违法违规占地建房治理。

29.提高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

30.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PART 6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

31.严格控制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选址布局。

32.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要长期抓,打持久战。

33.核心区切实把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降下来。

34.要严格执行控增量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

35.城六区工厂和全市工业大院、一般制造业和散乱污企业要坚决退出。

36.按计划继续腾退区域性批发市场。

37.列入疏解计划的高校、医院要鼓励整体搬迁。

38.要坚定不移拆违,把安全隐患突出、人口无序聚集、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作为重点,对违法建设一拆到底,同时确保新生违建零增长。

39.“开墙打洞”整治要毫不动摇继续推进。地下空间、群租房、城乡结合部等整治,都要打好阵地战,治理一块,巩固一块。

40.要加紧研究疏解腾退空间利用问题。核心区的腾退空间应优先保障中央机关办公需求。

41.注意补充完善居民身边的菜场、便利店等生活服务设施,新增业态要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匹配。

PART 7   关于老城

42.老城不能再拆了。

43.保护传统中轴线、保护明清皇城、要保护原有的街巷胡同格局、恢复历史河湖水系、严格建筑高度管控、保护重要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保护老城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

44.保护好13片文化精华区。

45.打造沿二环路的文化景观环线。

46.推动二环路外8个片区优化发展。

47.重塑首都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

48.制定街区城市设计导则。

49.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打造精品胡同,再塑街区生态。

PART 8   关于南北均衡

50.制定新一轮南部地区发展行动计划。

51.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南苑—大红门地区、房山创新城等功能区为依托,推动一批新项目在南部布局,提升发展水平。

52.南部相关区注重打好交通市政生态等基础,补好教育医疗短板,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PART 9   关于城乡一体化

53.提高农村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54.促进农民增收,营造美好家园。

55.稳步推进小城镇尤其是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靠的是产业特色,而不是房地产堆出来的。

56.农村建设要避免大拆大建,要留住田园风光。

57.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组织制度改革,发展租赁住房及文化创意、旅游度假等融合性产业,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58.要打破区与区之间的“一亩三分地”,促进跨区域协同发展。

PART 10   关于轨道交通和住房

59.生活空间则要宜居适度。其中2020年全市城乡职住用地比例由现状1:1.3调整为1:1.5以上,2035年调整为1:2以上。

60.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战略,加强交通需求调控、完善城市交通路网、鼓励绿色出行,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2035年绿色出行比例将不低于80%。

61.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在加强需求端有效管理同时,加大住宅供地,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使更多的人实现住有所居。

62.今后五年全市计划供应建设150万套住宅的用地。

63.在这150万套中,70%为产权类住房,30%为租赁类住房。

64.在产权性住房中,商品住房占70%,保障性住房占30%。

65.在商品住房中,共有产权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占70%。

66.在共有产权住房中,70%面向本市户籍人口,30%面向非京籍人口。

67.源头减排、过程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全力治理大气污染,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

68.到2035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

69.提供更平等均衡的公共服务,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到2035年无论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的社区,都能享受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带来的便利。

70.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推进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设。

71.全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72.更加重视消防、防洪、防涝、防震,增强城市韧性,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安全、更放心。

PART 11   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

73.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

74.编制好控制性详细规划,把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三大功能定位细化并落实到空间布局与要素配置上。

75.副中心设立多个组团。各组团都要制定城市设计导则。

76.要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紧凑集约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

77.城市副中心将没有“城市病”。

78.有序推进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等重点功能节点建设。

79.优先安排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好公共文化设施。

80.统筹好副中心与通州区、副中心与北京东南部地区、副中心与河北廊坊北三县地区的关系。

PART 11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脱水版】 90条干货精读北京新总规

 81.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82.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构建北京新“两翼”。

83.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包括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合作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促进公共服务合作。

84.北京携手津冀两省市推进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85.加强京冀、京津交界地区管控。

86.与河北共同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87.抓紧推进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等项目建设,以及三个赛区的交通、水利、市政、住宿、无障碍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PART 12   关于加强规划管理

88.多规合一。全面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管控体系,实现底图叠合、指标统合、政策整合。

89.城市体检。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脱水版】 90条干货精读北京新总规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