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书利
北京政府东迁后,通州的目标就是一个,携手东部的北三县和顺义、亦庄、平谷等打造新北京,从而与东西城的老北京争雄。这种野心在副中心总规中体现得锋芒毕露。
在通州的野心中,北京将建设一个怎样的副中心?接下来,壹书生(环京置业首席社群:公众号“壹书生说房”微信ID:yishusheng-fang)将根据刚面世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 (2016年—2035年)》,详细为壹粉们呈现一个未来的通州图景。
副中心规划:北京东部领头羊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道: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要处理好和中心城区“主”与“副”的关系,促进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与城市副中心承接的紧密对接、良性互动,加强对中心城区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实现以副 辅主、主副共兴;处理好和通州区核心与拓展的关系,加强城乡统筹,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提高发展的整体性 与协调性,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荣;处理好和东部各区、廊坊北三县地区激活带动、协同发展的关系,将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东部综合服务中心和枢纽,实现以点带面、区域共进。
也就是说,携手东部的北三县及顺义、平谷、亦庄等,打造东部经济带,从而与北京东西城为代表的主城区并立而行。
副中心范围:原通州新城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道:副中心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西至与朝阳区之间的规划绿化隔离带,东至规划东部发展带联络线,北至现状潞苑北大街,南至现状京哈高速公路,东西宽约12公里,南北长约13公里,总用地面积约155平方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副中心规划范围最南至京哈线。因此利空武清和廊坊开发区。
副中心2035年的人口上限:130万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道: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就业人口规模控制在70万-75万人,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平方公里以内。到2035年通州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 万-205万人以内,就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15万-120万人。
有关副中心人口的相关问题,可点击阅读此前的文章《通州副中心130万的人口规划量太少?亲,这相当于今天浦东两倍的人口密度!》。
城市布局逻辑:“一带、一轴、多组团”
副中心的发展规划,主要按“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构建。
一带:依托大运河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道:划定长约23公里、面积约41平方公里的大运河沿岸空间管控区。以大运河为骨架,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加强生态建设,统筹两岸公共空间、城市功能、交通组织和滨水景观。沿大运河重点培育运河商务区、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和城市绿心3个重点功能区。
一轴:依托六环路建设功能融合活力地区,形成一条清新明亮的创新发展轴。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道:划定长约14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的六环路沿线空间管控区。结合现状六环 路入地改造建设六环公园,有效织补城市空间,消除现状六环路的割裂影响,引导两侧城市功能互动发展和创新 功能集聚,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与重点功能区及相关组团建设充分融合,重点建设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4个重点功能区。
多组团:依托水网、绿网、路网,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构建集成基础设施和城市公 共服务设施的设施服务环,有机串连组团和家园,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产业布局:3+1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副中心产业布局的描述为: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
建设市级行政中心。构建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主副分明、运行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格局。适度引导相关政务功能向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布局,构建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功能大集中、小分散的布局模式。也就是说,副中心的行政板块,除了潞城外,还有少量北京市级行政机构会分散在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
根据疏解规划,副中心将有序承接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转移,带动中心城区其他相关功能和人口疏解。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到2035年承接中心城区40万-50万常住人口疏解。
建设国际化现代商务区。引导京津冀区域性金融机构集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京津冀区域性 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推动京津冀区域基金管理机构、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总部集聚。增强总部经济发展吸引力,加快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近期通州区长赵磊介绍,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大银行已纷纷落户运河商务区,而蚂蚁金服集团、北京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等一批金融机构也正式与通州达成了合作关系。
建设文化和旅游新窗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善与中心城区相协调的文化和旅游休闲 功能布局,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深度融合、彰显 京华特色和多元包容的大文化产业。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宋庄、台湖等特色地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主题旅游、原创艺术、演艺娱乐等产业,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引进顶尖职业赛事和俱乐部。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融合发展,与城市副中心三大主导功能互为支撑和依托。建立市场化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实施一批前沿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创新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制定技术领先、标准规范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算标准,推进物联网、计算机、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在城市管理的广泛应用。
根据之前的规划,未来大量的新模式会在副中心先行先试,比如北京将在副中心先行先试无人驾驶、人脸识别等前沿科技。
此外,为了推动通州的产业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道,副中心将成为北京改革的先行区,后续将通过系列机构改革政策,优化营商环境。
此外,副中心将制定高精尖产业发展细分行业目录和标准体系,建立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和财政扶持专项资金,制定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产业统筹发展工作机制。同时加大投资倾斜力度,扩大支持范围。优化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国家政策金融支持,用好地方政府债券和企业债,规范使用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基金。
与此相呼应的是,此前北京已规定:未来几年,北京全市至少30%的政府投资将落在通州。
宋庄、张家湾、马驹桥、潞城和台湖镇等重点发展
在多组团发展中,宋庄、张家湾、马驹桥、潞城和台湖镇将是发展的重点,而西集、于家务、漷县和永乐店等四地被规划为“乡风浓郁的美丽乡村连片区”。
具体来说,副中心各城镇的定位如下:宋庄艺术创意小城镇、潞城生态智慧小城镇、张家湾文化休闲小城镇、台湖演艺文化小城镇、马驹桥科技服务小城镇、西集生态休闲小城镇、漷县文化健康小城镇和于家务科技农业小城镇。而永乐店被规划为战略预留区,说白点就是“预备干部”,即等上述相关区域发展到“饱到吃不下去”时,再轮候到你。
副中心的愿景:绿色环绕
在一带一轴交汇处,规划建设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对原东方化工厂地区进行生态治理,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建成大尺度的城市森林公园,实现森林入城,全面提升 生态效应和碳汇能力,在绿树掩映中高水平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 化设施的亲民性、便利性和实用性,形成森林郁郁葱葱、小径鸟语花香、景观四季分明、空间充满活力、游人流 连忘返、群众幸福乐享的市民活力中心。
此外,为了防止城市副中心与周边地区贴边连片发展,在通州区形成“两带、两楔”的绿色空间结构,在城市副中心西侧与北京朝阳区之间有条件地区规划预留宽度不小于500米的生态绿带,东侧与廊坊北三县地区之间共建平均宽度不小于3 公里的生态绿带,南侧与北侧划定宽度约7公里的生态廊道控制区,共同形成城市副中心外围的环状绿色生态绿带。发挥生态绿带护蓝、增绿、通风、降尘等作用,促进城市副中心与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机衔接。
副中心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满足通勤需求,强化公共交通对城市空间优化和功能提升的引导作用,抓好交通运行 管理,实现不依赖小汽车就能便捷出行。
倡导绿色出行,构建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内部通 勤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构建环形+放射的轨道交通网络,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达到1.1-1.2 公里/平方公里。加强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耦合,适当提高轨道车站周边地区的开发强度和混合用地比例,实 现轨道车站500米半径范围覆盖63%的就业岗位和47%的居住人口,居住区与重点功能区之间轨道一次换乘即可到 达,部分轨道交通车站预留同台换乘或越线运营等多种组织方式的条件,满足乘客多样化出行需求。划定轨道车站地上地下一体化管控区,提高一体化开发建设和接驳换乘水平,营造舒适有序的步行和自行车接驳环境。
同时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层次对外交通系统。
发挥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门户作用。依托京唐(滨)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在京津冀地区构建与河北雄安 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及枢纽机场之间直连直通的城际铁路网络,实现城市副中心1小时直达河北雄安新区,15 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廊坊北三县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优化中心城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之间的出行结 构,以速度快、站距大的城际铁路、区域快线等方式满足出行需求。加强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的交通联系,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为辅的公交体系,建设两条地铁快线、三条地铁普线、一条市郊铁路,在广 渠路和朝阳路开行大容量快速公交(BRT)。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的互联互通,形成以轨道交 通和地面公交为主导的交通体系,加强规划控制,预留轨道交通连通条件。
提高城市副中心对东部各区的交通辐射能力。加强南北向交通联系,建设城际铁路联络线、M21线(原区域快线 S6线)和M22线(平谷线)。完善对外道路系统,设置快速公交走廊,实现城市副中心与密云、怀柔、平谷、顺 义、亦庄、大兴主要产业功能节点的快速便捷连接,引导东部各区的功能分工协作和良性互动发展。
优化过境交通组织。采用道路降级、线位调整、入地改造等措施,弱化城市副中心过境通道功能,将过境交通疏 导至外围高速公路、快速路系统。加快城市副中心境内六环路部分路段入地改造,通过货运交通外移、客运交通 入地,有效缝合城市空间,同步推动六环公园建设,做好精细化设计,加强安全、环保、交通、景观、运营、成 本等方面的论证工作。充分发挥千年之城历史性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份独特城市遗产,体现城市副中心 建设的决心。
教育医疗配套:与东西城争雄
教育方面,城市副中心各组团引入优质学校,引领形成教育 集团品牌,拓展区补充完善优质基础教育设施,推动通州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快老城区等基础教育设 施欠缺地区的实施推进工作,重点补充小学、托幼短板。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设施千人用地面积达到 2992平方米,通州区达到3068-3336平方米。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城市副中心人才 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撑。
2017年11月23日,根据北京市通州区人代会六届三次会议要求,北京城市副中心计划3年内新增133所学校和幼儿园。如北京学校(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中国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黄城根小学、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海晟实验园副中心园、北京第五幼儿园副中心园等,皆地处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及周边。而其他的北京二中通州校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北京五中通州校区、景山学校通州校区等一大批名校,已在通州布局。
未来通州学校的分布图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 (2016年—2035年)》
医疗方面,建立常规医疗、中间性医疗、公共卫生三大医疗设施 系统。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强化康复、护理和基层医疗功能,推动急慢分离、分级诊疗,将社区医疗服务中 心纳入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结合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规划建设急救工作站,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基层医疗服 务。支持发展健康产业,为社会办医适当预留发展空间。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力争达到 7.7张,通州区达到7.25张。
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首儿所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胸科医院现址扩改建、北京急救中心通州部将于2019年开工。而包含妇幼保健院、新华医院两个项目的通州区医疗中心,以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也有望在今年底前开工建设。此外,已经开工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东直门医院东区二期、潞河医院四期、潞河医院分院,都将在2019年完工。
未来通州医疗资源分布图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 (2016年—2035年)》
从增量发展的角度来,通州毫无疑问会是未来北京的新高地和领头羊,且看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