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书生说房(ID:yishusheng-fang),36氪经授权转载
2月2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通州区政府参加,全面介绍2020年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2020年城市副中心将集中推动197项重大工程,其中计划新开工82项,续建115项,力争当年完工71项。总投资约5225亿元。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发改局局长张艳林同志系统介绍行动计划内容、亮点及落实举措。
此次行动计划编制过程中,坚持三个原则遴选项目列入:
1.注重项目规模。原则上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方可列入行动计划。
2.注重项目重要性。涉及城市框架、城市重要功能节点以及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项目,均列入行动计划。
3.注重群众所急所需。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公共服务、生态修复、环境美化、丰富文化生活、城市修补以及解决社会关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的项目,都在此次行动计划之中。
行动计划聚焦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行政办公四大重点领域,集中推动197项重大工程,其中,计划新开工82项,续建115项,力争当年完工71项。
197项重大工程中,基础设施领域80项,民生改善领域83项,产业领域23项,行政办公领域11项。总投资约5225亿元,当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857亿元。
2020年城市副中心将在民生改善领域启动83项重大工程。其中,新开工37项,续建46项,当年完工32项。
其中,在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转移布局,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方面,将建成北京学校、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开工建设北京二中通州校区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儿研所通州院区,加快建设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建成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通州区养老院等。
“通州堰”分洪体系建设正在城市副中心有序推进。项目建成后,城市副中心防洪标准将由原来的50年一遇提高为100年一遇。
大运河是元明清三代南北交通动脉,构建“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就是为了传承运河历史文化,秉承自然生态理念,保障城市副中心防洪防涝安全,重构水与城、水与人的和谐关系。
实现“通州堰”的功能,主要是实施4项综合治理工程:温潮减河、宋庄蓄滞洪区(二期)、温榆河综合治理和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上蓄、中疏、下排的分洪体系,防洪标准由原来的50年一遇提高为100年一遇。其中,宋庄蓄滞洪区(二期)、温榆河综合治理2个项目计划2020年内完工,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1个项目计划2022年完工,温潮减河项目正在开展深入研究。
2020年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建设将有新进展。
环球影城北交通枢纽、通马路交通枢纽将在年内开建。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平谷线、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等在建工程将加快建设进度。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规划中的京唐(京滨)城际铁路近期初步确定的始发终到站,也是城际铁路联络线、远期规划的京哈铁路以及北京市中心城区至城市副中心市郊列车S1线的重要车站;同时还有地铁6号线、规划平谷线及规划M101线3条轨道交通衔接,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的10个全国客运枢纽之一,也是城市副中心的重要交通门户。通过京唐(京滨)城际和城际铁路联络线,可以实现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该项目计划2024年完工。
轨道交通平谷线将推动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轨道交通对城市副中心、北三县等区域的衔接和覆盖;还将探索通过对既有线路的修补织密,提高整体线网运行效率,改善居民出行条件。该项目计划2022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