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去“秀”存“真”,纪实内卷下的真人秀们 >

去“秀”存“真”,纪实内卷下的真人秀们

转载时间:2022.01.17(原文发布时间:2021.08.18)
10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03次

“我知道现在大量的真人秀作品用纪录片的手法在拍,而且他们一旦掌握了纪录片的方法,在真人秀(领域)是(造成)降维打击的。”这是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追光者》系列微纪录片总导演周逵日前在“2021优酷媒体沙龙——发现纪实新海岸”上表达的观点。 

真人秀节目正在内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与早年间以无限放大“秀”的成分作为噱头不同,现在的真人秀综艺开始逐渐转向发掘“真”的元素,减少综艺环节的设置与干预,以趋近于“绝对真实”的人物状态在真人秀大环境中寻求内容突破。

《你好生活》《再见爱人》《念念青春》等各品类真人秀以“强纪实”的崭新形态轮番上阵之下,“真人秀越来越像纪录片了”正成为行业内外的一个普遍共识。这背后,也是纪录片本身的受众影响力在愈发强大。

去“秀”存“真”,纪实内卷下的真人秀们

根据优酷纪录片中心总监张伟分享的一组数据:2020年,优酷纪录片的播出时长达到近850个小时,其中原创纪录片占比超过45%,国产纪录片占比80%。观众层面,年轻观众和女性观众的比例越来越多,与曾经被俗称为“三高”人群,即高知识、高收入和高消费的传统纪录片观众不同,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喜欢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观看纪录片,例如今年一月份播出的《奇妙之城》,女性观众比例达到了79%,18-34岁的年轻观众比例达到了70%,《我的时代和我》第二季女性观众达到80%,《他乡的童年》女性观众占到了76%,《街舞中国》的年轻观众达到了70%,《了不起的匠人》年轻观众达到72%。

年轻用户与女性用户的高比例与综艺节目的受众组成产生了较高的重合度,让纪录片从业者看到了新的方向,真人秀综艺节目的从业者也在内容创作上衍生出新的动机,二者的界限正在被打破

打破台本限制,生活类慢综艺自由化

8月5日播出的《你好生活3》是生活类纪实综艺的一个典例,制片人兼MC尼格买提将“生活分享”作为节目的主要调性。但是,与前两季中嘉宾主观输出为主不同的是,第三季的节目在叙事方式上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减少了嘉宾自我表达的部分,对“生活”本身的发掘不再源于嘉宾的个人经历,而是借由嘉宾的眼睛去感受平凡人的生活故事。出现在弹幕中的“像纪录片一样”就从普通观众观感上直接表达了对《你好生活3》在纪实力度层面的肯定。

第一期节目中,尼格买提带着倪萍、撒贝宁、月亮姐姐等一众央视主持人来到一所山间小学,由学生们做广播体操的画面入画,直接加入他们一起做广播体操,完全没有设计其它综艺环节来打断校园的正常运行,没有欢迎、没有自我介绍、也没有什么游戏和挑战,就只是参与、观察、记录,然后表达

去“秀”存“真”,纪实内卷下的真人秀们

如果说《你好生活》系列在纪实风格的极致化上与前两季属于一脉相承,那《向往的生活》系列则是在之前的内容基础上做出着理念创新,从极强的环节感和娱乐性逐渐转向文化性和生活流。

在第一季节目的设定中,嘉宾们没有办法拿到任何生活用品和菜品原料,所有东西都需要用劳动所得的玉米来换,任务感贯穿了整季节目,虽然得到了很好的综艺效果,但是与真正的“慢生活”相去甚远,第一季为数不多的差评几乎都是基于这一点而打出的。

从第二季开始,节目组就开始了综艺任务上的“提质减量”,例如节目组会给到一定的经费,某些任务变成了游戏,整体淡化了节目任务的强制性,劳动更多地变成了一种体验和放松,尤其是在第三季中,黄磊每天记录的“田野日志”,则是让观众跟随节目一起发掘当地风土人情的过程,第五季的伊始,节目组选择让嘉宾和邻居一起乘船回家,星素同框,众生百态,俨然将叙事主角从嘉宾身上移到了录制地桃花源的风景人文,与纪录片的表达方式不谋而合。

去“秀”存“真”,纪实内卷下的真人秀们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生活类综艺节目在内容上更加弱化了环节和话题预设,嘉宾自由程度更高,也不再紧紧围绕“环节”和“任务”活动,而是趋向于发掘和重现拍摄地的自然与人文底蕴,与人文类纪录片的界限愈发趋近和模糊。另一方面,这引发了观众觉得节目“无聊”“平淡”的争议,那么这类节目怎么做、要什么,可能是未来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议题前置的问题。

纪录片团队降维入局?观察、访谈类综艺推陈出新

众所周知,真人秀节目区别于传统纪录片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用嘉宾的个人感受代替旁白去解读节目中的生活、风景、人文等各种元素,如何平衡“真实”与“预设”往往成为真人秀节目面临的一个难题,而这一问题是否能在观察类节目中则解决得顺水推舟、不着痕迹?

观察类节目在诞生之初就是源自真人秀节目观众对“真实感”的迫切需求,在原有的真人秀形态基础上,加入了演播室的观察部分,以“真人秀+演播室”双线交互叙事的新形式割裂节目中的“真实”与“预设”,将更多的话题预设和综艺情节给到了观察室的嘉宾们,被观察的对象则扛起了“真实”这杆大旗。

自然直接的形态划分吸引到了一众纪录片团队将这种节目形式作为入局真人秀领域的第一步,今年年初,生活蒙太奇剧式化综艺《同一屋檐下》成为一个典例。

去“秀”存“真”,纪实内卷下的真人秀们

《同一屋檐下》的拍摄团队在这档节目之前主攻纪录片,在这个项目中,他们延续着过去部分拍摄习惯,使用电影级别的摄影机和镜头,以4k、50帧高规格影视化拍摄,以求能够“高度还原生活本质”,在剪辑上也摒弃了综艺节目常用的花字、重复镜头等元素,转而运用空镜、留白等方式制造“纪实感”和“追更感”。

制作团队用了105天的时间,像拍摄纪录片一样记录着同一屋檐下六位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在真人秀部分中彻底淡化了台本痕迹,导演黄斌曾经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将充分尊重素人的意愿,只会想办法呈现和外化他们的情感,而不会给他们强加节目组的想法和设计。相较于强烈而失真的戏剧冲突,我们更倾向于保护素人最真实的情感状态,因为真实的内容表达往往才最有力。”

此外,访谈类节目也成为纪录片团队青睐的转型目标。七月末,青春文化纪实综艺节目《念念青春》开播,节目中,嘉宾可以选择他们青年时期的私密文字、涂鸦、摘抄、创作、手作、数字记录等各类可视化文本进行念诵和演绎,借助个人叙事文本,重现集体式青春记忆,这档节目由优酷和CNEX视纳华仁联合出品制作。

去“秀”存“真”,纪实内卷下的真人秀们

此前,CNEX视纳华仁一直深耕在纪录片领域,与《同一屋檐下》摄影团队不谋而合的是,他们同样选择借助丰富的纪录片拍摄经验来制作综艺节目,创新性地尝试了非线性剪辑的方法,在访谈中加入了纪实的部分,以期突出话题的深度性和人物状态的真实性。

腾讯视频出品的新一季《仅三天可见》在对“真实”的追求上更是达到极致,去除了之前一直延续的主持人设置,给到两位节目嘉宾完全自由和未知的访谈环境,没有提前刻意安排综艺节目所必需的戏剧性,意在最大限度地追求“真实”而回避“刻意”。早前,节目主创在与骨朵的交流中就表示,节目中的一切选择权都被交给了嘉宾自己,即使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着一定的风险,“但是这也是节目里非常有意思的、很真实的部分,给节目带来的加成是特别好的。

去“秀”存“真”,纪实内卷下的真人秀们

纪录片+综艺:内容融合之下的新物种

融合正成为趋势。

早在2018年,明星纪实真人秀《奇遇人生》就打出了“纪录片+真人秀”深度结合的概念,《奔跑吧》《极限挑战》等户外真人秀节目频频推出文化季,节目内容和制作方式向纪录片方向靠拢,选秀类综艺节目也不乏《宿舍日记》等全纪实式衍生节目的存在,“纪实”越来越成为综艺节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去“秀”存“真”,纪实内卷下的真人秀们

一位曾经从事过婚恋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导演告诉骨朵,综艺节目的观众正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年轻观众们对节目中的台本痕迹越发敏感,即使是某些正常的节目冲突也会归咎与所谓“剧本”从而给出负评,“不相信真实”成为年轻观众呈现出来的重要特征,他们宁愿相信各大网络平台上不真实的“爆料”,也不愿意相信节目组更接近真实的呈现。

而纪录片手法的引进不乏这个原因,综艺行业从业者们希望可以从外在表现形式上将节目的真实性直观地告诉观众,以破除“剧本”误解。

同时,从纪录片角度来说,加入综艺元素也成为了“何乐不为”的一个选择,影视市场的泛娱乐化趋势十分显著,在“如何让纪录片有趣起来”的命题作文下,“纪实+”的探索正在路上。纪录片《奇妙之城》总制片人周京京也曾表示,他们做了很多综艺化的宣发,效果非常不错,却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专业层面的宣发。在她看来,C端更需要专业层面的宣发教育,而他们希望艺人介入片子,最早的初心就是借助粉丝的帮助进行UGC的口碑传播,先把更多的人吸引过来,然后传播内容。所以,纪录片同样需要综艺化元素破除圈层壁垒,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效果。

对内容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所有内容形态都在破圈交融,正如海外正如火如荼发展的“纪录片+剧”所形成的纪实剧,融合之后的“纪录片+综艺”或许也会在内容市场上形成一个新的物种。

周逵也对此分享了观点,“比如《奇妙之城》,包括高概念的纪录片,已经在突破传统的边界,我们所有传统边界都在被突破,为什么(纪录片)不能和其他的题材进行突破的融合?只要能促进对话的发生,就是新的物种,不管它叫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骨朵网络影视”(ID:guduowlj),作者:霜绛,36氪经授权发布。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去“秀”存“真”,纪实内卷下的真人秀们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