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格迪斯《进化中的城市》
当变化成了常态,更新成为城市进化的表征时,如何让城市变得更新更好更宜居?在中国房地产报主办,中房同创、中房智库联合承办“2021中国城市更新论坛系列活动及案例征集启动仪式”上,城市领域的专家和房地产企业把焦点集中在了“城市更新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做城市更新”两个核心问题上。
“截至2020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部分超大城市开发强度远超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如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城市化率均超过了85%,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0%以上的人口,同时贡献了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的发展也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产业空心、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中国房地产报社总编辑、中房同创董事长时昶表示,“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急需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
独立经济学家李铁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和更新过程中的经济规律。这种经济规律伴随着几个特点,一是城市更新的成本越来越高,更新难度越来越大。二是要求高。我们对自己的要求高到向发达国家看齐,甚至要超出发达国家,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最大难题,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应这个高标准?这个高标准的成本是不是可以解决所有城市居民共同向往的一种生活目标?三是如何解决收入增长和生活成本抬升的问题。如果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把所有的低消费空间全部扫平,一刀切换成高消费空间时,这样的城市生活质量看起来是高的,实际上变得越来越难。
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宋春华认为,关于城镇化的内容,在“十四五”规划中主要提了“三个推”:
通过“三个推”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顺应新的理念,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和韧性城市。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对韧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建设韧性城市的意义就在于提高我们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排除能力、迅速应变能力;提高抗压强度和处置化解能力,以及加快恢复速度,尽快回归常态的能力。”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宋春华说。
有了理论和政策支持之后,是如何落地解决现实问题。时昶认为,城市更新是城市系统全面的升级,目的是要迈上一个大台阶,而不是简单地旧楼改造、修修补补。它要求企业具备很强的运营能力,特别是产业运营能力,以及资本调动能力;要求政府、企业、社区三方共同参与、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