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生活中,我们常常给自己立各种各样的 flag, 但是大多数 flag 都没有得以实现。这是为什么呢?是自己不够坚持,还是目标太大?作者 Megan McClintock 在Medium 上写了一篇名为“How to Set and Achieve Goals, According to Science”的文章,指出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设立的目标不够科学。那么如何才能依旧科学设定目标呢?以下 enjoy:
当我们设定目标时,大脑作何反应呢?我们如何根据客观真实的研究结果,调整我们的行为,提高实现目标的几率呢?
我们每天都在设定目标。网上有各种文章分享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当然,这很棒,然而让我感兴趣的不是成功的方法,而是设定目标背后的学问。
事实上,这就要看你自己的意愿了。如果你觉得不定目标你也可以获得一切、过上童话般无忧无虑的生活,那定不定目标无所谓。
很多人热衷于目标设定相关的研究,从而了解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只要设定了目标,无论实现与否,都会对你生活的其他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玛丽莲·普莱斯·米切尔博士发现,老师会告诉孩子们设定目标分多个阶段,要学会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而这时,那些从小就学着设定目标的学生调整与应变能力更强。
了解问题。
制定解决方案。
执行方案,解决问题。
回过头来举一反三,想想这个方案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成功的人生——随机应变很重要》
赛拉普·阿尔贡教授和约瑟夫·西亚维奇教授进一步发现,善于随机应变的学生比不善于随机应变的学生能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
会设定目标的孩子的执行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很强。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调查表明,执行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出规划、集中精力、记住详细的计划,最终成功地完成多项任务。
研究还发现,把目标写下来,目标实现的几率更大。盖尔·马修斯教授研究发现,实验的参与者写下想要完成的事情,成功的几率会提高30%。仔细想一想,其实承认自己想要什么会更有动力去实现这个愿望。
1968年,爱德温·洛克博士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目标的动机与激励理论》,文中他研究了有意的目标、意图和任务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他提出了以下观点:
(1)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比简单的目标产生的绩效(产量)更高;
(2)明确的目标比“尽力做”这样的模糊目标产生的效果更好;
(3)行为动机影响你的行为。
自1968年以来,目标设定理论已经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各个领域都有目标设定理论的指导。研究人员发现,许多重要的心理结果不仅会影响我们是否能实现目标,还会影响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感受。
目标远大的人往往更快乐。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教授塞西尔·赵发现,志存高远的人比那些安于现状的人更容易感到满足。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妄自菲薄,要志存高远。
但如果目标只停留在脑海中,没有落实到行动,那就不会享受到行动带来的满足感。纽约大学行为动机实验室对此做过研究,发表了一篇名为《空想使人耗尽精力》的文章,文中深刻地说明了只有空想、没有行动的危害。
一次专注于一两个目标。人生有四个重要的部分:家庭、朋友、工作和健康。我们不可能在这四方面都投入百分百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为了长期顺利的发展,必要时,我们要重点发展其中两方面。
计划列得越详细越好。国外研究发现,计划越详细,人们越可能去执行。比如,“每周一、三、五,我要六点起床,上班前慢跑3000米”要比“我要早起跑步”让人更有动力。
要对自己的计划负责。盖尔·马修斯发现,参与者把自己的目标告诉朋友,实现目标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而如果每周还给朋友讲述一周的进展情况,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任何事都不会影响你设定目标。所有的研究都试图消除或避免一些计划外的变量,否则不会知道哪件事会影响其他事情。因此,网上很多文章分享的所谓成功的标准方法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百分百有效。
也就是说,可以做一些其它合理有益的事情来整体改善你的生活方式,这样并没有坏处。就好比如果你想保持健康,不能光靠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还得经常散散步。
如果参考上述研究成果来制定目标并付诸行动,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结合上述所有研究成果,我们会得到以下结论:
志存高远,不要妄自菲薄。
不要只想不做。
把精力集中于一个目标上。
计划列得越详细越好。
胆地把你的目标告诉朋友,每周跟他们说说你的成果,最终实现目标后一起庆祝庆祝。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多次考虑,一次到位。这意味着,如果准备工作做得足够好,一次就可以成功。
设定目标很像规划工作。当你设定了一个目标,其实就是在为你的理想生活做规划。这个目标或许宏大、有难度,但如果你把目标分解开来,列出具体的实行方案,一步步灵活合理地去完成,就会为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译者: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