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 未来汽车日报」,(微信公众号ID:auto-time),作者:吴晓宇。
头图来源:滴滴官方
文 | 吴晓宇
编辑 | 王妍
曾经明确宣称“不会造车”的滴滴,其首款汽车也落地了。
11月16日晚,在朝阳公园西南角的北京凤凰中心,滴滴出行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按照规划,D1将在12月正式上线,首个落地城市为长沙。
按照官方介绍,这是一款为滴滴“量身定做”的车型,由滴滴联合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经过了滴滴平台上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而研发,并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进行了优化。也是首家由出行平台主导推出的全新车型。
这个在滴滴出行创始人、CEO程维心中萌发多年的想法,如今终于落地。在此之前,没有车企针对网约车的场景去设计一辆车。更重要的是,涉足“造车”的滴滴正力图转型成为一家按里程付费的汽车运营商,去争夺下一段赛程的主动权。
在发布会现场,程维调侃自己为“无证青年”,他解释称,在未来,购买服务将替代购买工具。自己的理想是让人们不需要拥有汽车,也能够拥有美好的出行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滴滴要花时间,去研发这样一款专为共享定制的网约车D1。”
不止于此,一经出手,滴滴就致力于将其打造成爆款车型。在程维的预测中,到2025年,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辆。这也意味着,未来5年内,平均每年滴滴将向市场投放20万辆 D1。
此外,将D1作为起点,滴滴还将同步优化软件和硬件,新的迭代版本能够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到2030年,“希望去掉驾驶舱,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程维在演讲中透露滴滴的野心:“共享化是未来出行的最优方案”,共享出行现在占据所有出行的比例为3%,而滴滴的理想则是将其提高至30%。
“D1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由内而外的设计;二是产品即服务;三是智能可迭代。”滴滴出行副总裁、D1首席产品管杨峻总结道。
与目前城市街道上车辆的常规颜色相区别,D1采用清新的“青果色”作为主打色调。未来D1还会在不同城市,推出不同的颜色的车辆。
相比其他车型的始于“颜值”,作为定制化网约车,D1则更加忠于从司机端和乘客端的需求,对车辆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的设计。
在整车设计中,D1以乘坐体验优先,所以其后排的空间较为宽敞。作为一款A级的MPV车型,D1的长、款、高分别为4390mm、1850mm、1650mm。轴距达到了2800mm,轴长比高达63.8%。后排腿部拥有1000mm、头部空间有992mm、后排肩部空间1425mm。
程维在现场演示时表示,自己能够翘二郎腿。经未来汽车日报体验,D1的宽度可保证后排三人舒适乘坐。身高165cm的女生坐在后排可以轻松把脚放平,并在车内移动方便。
据柳青介绍,D1的最大亮点还包括右侧电滑门,这是第一款在A级车型上配置电滑门的汽车。电滑门由司机控制,这使得乘客在开门时避免碰到侧后方的车辆,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滴滴则在软件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D1 首次在数据层面将整车数据与滴滴平台数据打通,实现了线下交通工具与线上运营平台的结合。”程维坦言。滴滴表示,其计划每18个月对D1进行一次升级。
来源:滴滴官方
此外,在乘客端,D1还通过数据互联,实现了乘客“可遥控汽车”的功能。
当乘客呼叫车辆时,可以在平台上的6个彩虹颜色中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颜色,与接单车辆匹配,避免了车与人定位重合,却互相找不到的尴尬。此外,乘客还可在上车前通过滴滴App调节车内空调温度、风量、座椅加热等,无需再与司机沟通操作。
在司机端,D1也充分考虑到司机的需求。首先,在座椅方面,滴滴借鉴了欧美卡车司机长途驾驶的设计理念,在座椅的发泡硬度上做了特殊的处理,司机专属座椅整体偏硬,可以减轻司机长时间驾驶的疲劳度。另外,标配的电动腰托、单侧的肘托,都将进一步提升司机的驾座舒适性。
此外,滴滴还开发了全新车机系统——DIIA车机,司机可以通过语音助手完成滴滴司机端的一些复杂交互,包括智能充电、智能维保、无感人脸识别等功能。其中,车辆在剩余电量20%的时候,车机系统将会主动推荐附近的充电站并一键导航,降低司机的续航焦虑。
未来汽车日报摄
在安全方面,司机师傅可以通过方向盘上的“滴滴键”,实现一键接单,再也不用在行驶过程中用手机接单。此外,驾驶安全系统可有效进行如车道偏离等危险驾驶行为等识别,危险驾驶形式还可通过语音播报及方向盘震动来提醒司机注意交通安全。
对于D1的投入方式,程维介绍称,其并非整车售卖给司机,而是专为共享出行而设计,采用按照公里付费的模式。
这意味着,在司机端,该运营模式可以帮助司机端实现“0成本”运营。而在购置端,通过大规模定制,滴滴可以极大降低采购成本。而对于比亚迪来说,如果滴滴能够实现5年100万辆的目标,并且全部由自己生产,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也将实现翻番。
此外,D1搭载的比亚迪最新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和后者成熟的供应链,都能够帮助“滴滴牌”汽车实现降本的目标。公开资料显示,相较三元电池2019年的成本价0.9元/Wh,刀片电池的成本价低至0.6元/Wh,刀片电池的设计将会带来20%-30%的成本下降。
未来汽车日报摄
而布局D1的背后,是滴滴要做“汽车运营商”的野心。事实上,早在2018 年初,滴滴“造车”的念头便出现。彼时,滴滴推出“洪流联盟”,与包括北汽、比亚迪、宁德时代在内的31家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公司达成协议,意图打造“汽车全产业链上下游平台”。
在一位行业人士看来,“该定制网约车将加速主机厂沦为出行公司的代工厂。以滴滴为首的出行平台,正在改变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将有机会与主机厂争夺汽车产业的主导权。”
但滴滴并非没有对手,传统车企也在试水“出行服务运营商”。今年9月底,领克公布了其“欧洲计划”,即由“汽车制造商”转变为“出行服务商”。根据规划,在欧洲,领克汽车有多种使用方式,用户可以买、可以租,可以长租也可以短租。
和这些拓宽业务边界的新玩家相比,滴滴的优势在于其占据绝对优势的数据能力和市场容量。滴滴表示,目前滴滴平台上连接了超过3100万台的车辆。在分析了大量的出行场景和数据后发现,部分出行问题需要从交通工具侧的变化来解决才更有效。
半个月前,滴滴宣布国内月活用户突破4亿。过去五年,滴滴年运送乘客量超过100亿人次。今年国庆节前,滴滴创下了单日为全球提供6000万次服务的纪录。同时,从当前来看,D1的推出也是滴滴寻求业务新增量的探索手段。
今年4月,滴滴在战略会上定下新的增长目标,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如今车已下线,能够载着滴滴驶向多远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未来汽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