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转载时间:2022.02.24(原文发布时间:2021.03.23)
3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4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熟财经”(ID:Banshu-Caijing),作者:陈敏,编辑:余乐,36氪经授权发布。

如今,临期食品市场一片红火的矛盾之处或许在于,它既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出售的大多数产品也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接近过期”;它既推崇减少食品浪费,同时又离不开消费社会的繁荣与不断扩张。

家住北京朝阳门附近的胡先生最近爱上了逛临期食品店。

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买临期的场景:开业没多久的店里人头攒动,店员时时刻刻忙着补货,几个收银台前都排起了长队。超市里9元一瓶的依云矿泉水在这里只要3.5,有人一买就是一箱;海底捞的自热火锅堆成了小山,素的5块,荤的15元,便宜了一半还多。

胡先生略有些艰难地从货架上抢了好几盒速食,给自己挑了两瓶10多块钱的红酒,又装了一篮子均价不超过5元的零食。结账时提了满满当当两大袋,一看小票,200元不到。

“这物价,感觉穿越回了10年前”,有网友如此感叹。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胡先生的战利品

临期食品,顾名思义就是接近包装上标注的最后保质日期的食品。

这并非一个新兴概念。为了减少货品损耗,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大型连锁超市长期设有专门的临期食品货架,或是以“买一赠一”的捆绑形式出售快要到期的牛奶、水果和面包,部分商超还会在每晚结束营业前2-3个小时打折售卖生鲜食物。

但在以往,临期商品主要面向的是对于价格敏感度更高的中老年顾客群。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追求品质生活的同时,也不忘注意性价比,临期商品便成了他们的消费新宠。

作为典型的“临期生活”拥护者,24岁的丽文但凡在家煮菜,就会选择临期食材。打折面包是每天早上的刚需,鱼和海鲜因为折扣力度大,也常被端上她的餐桌。

“晚上八点以后的盒马像是另一个世界。”丽文感叹道。她曾在盒马烘焙区与一位阿姨“狭路相逢”。只见阿姨眼神笃定地盯着几包土司,等待工作人员给它们贴上象征折扣的黄标。可能是出于对阿姨的天然信任,鬼使神差地,丽文也在旁等候起来。半小时后,阿姨终于无奈放弃,转而寻找自己在猪肉折扣区排队的“队友”。丽文这才明白,原来阿姨们是“团体抢货”,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不过那天我最后还是买到了打折土司,”丽文言语间透露出小小的得意,将其称为“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夜晚,平凡社畜战胜阿姨的冒险故事”。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盒马店内堆起的临期折扣食品

谁带火了临期食品?

“白天老年人,晚上年轻人。”杭州一家临期食品店的店主冯女士这样概括店里的主要顾客。说话之间,两位奶奶走进店里,各自买走了一大袋食品。她们已经是这家店的老顾客了,其中一位还专门坐车赶来采购了走亲戚用的礼品。

两年前,冯女士的儿子听说一位老同学在上海做临期食品生意“赚大了”,手下已有40多家加盟店。当时,冯女士所在的城市还没有类似的生意。一番考虑之后,母子两人在当地一条热门商业街附近开了一家40平米的临期食品折扣店。

不算大的店铺里摆放着上百种货品,只留下两条细长的过道。每到下午放学,一大群家长带着周边学校的孩子来买吃的,想要转个身都困难。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冯女士家临期食品折扣店的货架

和市面上大部分临期食品店一样,冯女士的店主打进口食品。《2020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食品进口金额高达90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02.2亿元),同比增长23.4%,为2015年以来连续第五年持续高速增长。

但由于采购、物流运输、报关查验所需时间较长,一旦过程中有所延误,许多进口食品在还未进入市场之前,就已经徘徊在了临期的边缘。

冯女士告诉记者,店里进的货保质期大多都还剩下半年左右,进货价通常为市场价格的10%-30%,出售折扣在3-5折之间。以一款荷兰进口酸奶饼干为例,天猫超市两盒标价35元,冯女士的店里一盒只卖8元,进价更是低至1.45元。

进口食品的溢价本就偏高,就算个别滞销货降到1折,整体仍有盈利空间。比如最近摆放在进门显眼位置的一款澳洲麦片,过年期间卖得好进了一大批,现在距离过期只剩不到半个月,只能从40+的原价直接“打骨折”到10元两包。

在冯女士看来,不同城市的畅销款各不相同,所以自己每隔四天就会去上海的库房选品。“爆款都得靠抢,这次卖得好的,下次就不一定有了。”冯女士拿一款日本进口巧克力饼干举例,“拿了一次之后,三天两头有人来问,但后来再没抢到过。”

据山东一名从业人员介绍,临期仓库的货大致来源于三种渠道。一是线下商超的临期产品,二是电商退换货。再就是一些专门“薅羊毛”的工作室以超低价格“薅”到的商品。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临期仓库里的可乐和牛奶

以往,商超卖不完的尾货只能自行报损或退至厂家和代理商。后者为了尽量止损,往往选择在熟人间内部消化、以低价卖给下一级商户,或按几毛一斤的价格出售给加工动物饲料的过期食品回收处。

相比于上述途径,临期仓库开出的收购价虽然不高,但已经足够诱人。食品新零售平台“临期捕手”的创始人陈杰就曾在《创业中国人》节目中提到,2019年,苏宁的一名供应商找到他,着急处理两百多万的食品库存。对方的价格在扣除佣金、服务费之后,还能以低至市场价格两折左右出售。结果商品大受欢迎,半小时直播就卖完了。

与立足杭州、借势直播的“临期捕手”不同,位于国内临期大本营——上海的新零售品牌特卖折扣连锁店“好特卖HotMaxx”自2014年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线下布局。好特卖的创始人顾晓健曾任阿里巴巴零售通项目开发主管,其母公司上海芯果科技已于2020年9月获A+轮融资。据最新项目合作书内容显示,好特卖目前在全国共有170家门店,仅上海就开出50多家。

观察好特卖在上海的店面分布可以发现,其选址基本位于人流量较高的商圈、火车站、大学城以及创业园区。2020年8月由范智峯创立的Boom Boom Mart繁荣集市同样主打临期折扣商品,并且采取了相似的选址策略,将大学生、白领作为主要受众。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好特卖HotMaxx线下门店

强粘性、高复购率是临期食品消费者的一大特征。初入职场的三三就是临期食品店的回头客,“我很爱吃零食,距离过期还有2-3个月的,我两周就能吃完。”三三选择入手一款临期食品的条件很简单,一是自己平常就爱吃,二是价格足够优惠。

正如三三所言,临期食品店的热卖产品大多是进口或者国内一线品牌的休闲零食,例如巧克力、膨化食品、饼干糕点、特色饮料等等。前阵子过年期间,国内大牌的坚果礼包、饼干礼盒则成了爆款。

这种背景下,能够提供更广阔选择范围的线上临期店铺应运而生。在淘宝以“临期食品”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找到数十家名字里包含“裸价临期”、“临期特卖”、“进口折扣”、“临期特惠”字眼的商家。推荐页面中销量最高的是一款乐事薯片,多种口味可选,270天的保质期还剩余3个多月,售价1.99元。

当前,中国对于临期食品并没有通用的明文规定。按照北京工商《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中提到的6种不同品类食品的临界期来看,该款乐事薯片属于“保质期半年以上但不足一年的产品”,临期界限为期满之日前20天。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该项规定,这批薯片距离被归入 “临期食品”,本应还有较长时间。笔者观察另一家淘宝“10年老店”发现,销量前20名的产品中,保质期剩余时间短则两个月(总保质期120天),长则七个月。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实体商超和电商平台出于库存压力和各方面成本的考虑,通常会拒绝接收保质期过了2/3的国产食品和保质期过半的进口食品,个别商家的标准甚至更为严苛。这些被“拒之门外”的商品,摇身一变就成了临期食品市场中的“好日期”。在评论区,不少网友都认为,买到保质期还剩六个月以上的食品是“捡了漏”。

我吃临期,我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好日期”并不意味着绝对不存在问题。由于受到食品品类、储存方式等多方面影响,不同食品变质的速率很难一概而论。准确地说,任何一样食品都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即便是专营临期产品的垂直电商平台,也无法百分百确保食品质量。目前国内相对成熟的品牌食品特卖电商“好食期”,按照保质期剩余时长、库存、销售额等因素动态定价,将上万种产品以2-6折的不同折扣出售,以期提高临期食品的流通效率。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图源:好食期官网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成立的“好食期”隶属于上海多维度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在2018年获得阿里巴巴独家1.1亿元C轮融资。但在该公司企查查条目下记录的199起用户投诉中,有多项系针对“好食期”入驻商家商品质量问题,其中包括包装破损、食品变味、牛奶发霉、出售假货等等。

“临期老手”鱼鱼总结了一套降低踩雷风险的“四不”原则:没见过的杂牌不买;不易保存的不买;自包装的不买;不马上吃的不买。

即便如此,她在淘货时还是不幸中过招。有一次,她买了一大袋的洋葱奶酪味玉米片,“高钠高糖,最不容易坏”。没想到打开才吃一口就有一股油臭味,“刚开始我还觉得是不是就这味,再尝一口才确定是坏了。”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鱼鱼所说的“油臭味”,也被叫做“哈喇味”,是食物脂肪发生氧化产生的。一般来说,脂肪含量越高的食品越容易氧化,像坚果、油炸零食和烘焙食品就是过氧化值超标的“高危区”。

“但目前尚未有科学研究表明,食用稍微氧化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何种影响,” 食品研发工程师、食品安全领域科普博主钱程解释说,“生活中一些非常受欢迎的食物,比如中式腊肠和豆浆,它们的典型风味其实正是来自于脂肪氧化。”

钱程认为,现在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的临期食品专卖店,所售的多属于长保食品,它们在保质期内,甚至过保几个月后都只会出现风味变化、口感下降的情况。相较之下,新鲜奶制品、冷鲜肉、烘焙面包之类的短保食物在预包装前微生物未被完全杀死,虽然商家也会设置保质期余量,但过保后微生物超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不过,宁波一家医院的孙医生告诉记者,只要在保质期内、储存条件符合要求就不用担心。孙医生自己就是个“临期控”,基本每天晚上都会去超市买临期牛奶,运气好的话,还能买到临期牛肉和豆制品。

与人们普遍认为的“买临期是为了便宜牺牲健康”这一想法截然相反,孙医生过着自律健康的生活。他健身、记录饮食、甚少外食、每天摄入大量蛋白质。“还剩3、4天过期的1.5升装鲜奶,我一般隔天就能喝完。”

在拯救临期食品这场战役中,丹麦超市Wefood迈出了更加“激进”的一步——只卖过期商品。Wefood的所有食物都由生产商、当地超市和公司无偿提供,除了长保和短保食品以外,也不乏蔬菜、水果等生鲜食物。后者并不存在明确的保质期规定,但往往因为品相上的瑕疵或天生“长得奇形怪状”被过早排除在流通市场以外。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在Wefood门口排队等待营业的顾客们。图源:inhabitat.com

“现代人类应该学习如何使用感官观察食物的状态,异味和霉斑就是最简单的两项标准。” 美国“妈妈有机超市”创始人斯科特•纳什(Scott Nash)曾带领全家人在一年中尝遍各类过期食品。他的经验是,轻微变质的蔬果只要经过挑拣清理就完全可以吃,像是萝卜、苹果这样比较坚硬的,在切除发霉部位周边之后也可安全食用。

买临期,不再羞耻

在纪录片《可持续的浪费》中,脱口秀演员史炎曾“吐槽”父母们对待过期食品的态度就是不承认它过期:“过期一个月之内的放心吃,过期半年之内小心点吃,过期一年以内的大胆点吃。”

尽管经营、销售过期食品在中国仍不合法,但国家在反食物浪费法领域的政策导向,无疑促进了临期食品行业的发展,让更多投资者注意到了其中的巨大能量。

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指出,2020 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

今年26岁的张先生正在谋划离开互联网行业,自己开一家临期食品店。然而他发现,随着各路规模化资本的相继入场,个人想要找到合适、稳定的货源变得十分困难。尤其是在疫情过后,库存积压大大减少。“去年因为春节滞销价格‘大跳水’的乳制品,在北方卖得很好。现在同样折扣的牛奶已经拿不到了。”

如果选择加盟,面临的则是高昂的加盟费。按照好特卖的计划,2021年度它将在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合肥、南京等城市开出800家门店。合作政策也从之前80多万的“加盟模式”变为如今35.98万的“合伙人模式”——34万的货品保证金加上1.98万元的培训费用。虽然省去了选品、物流配送、选址等麻烦,但这对许多人而言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好特卖2021合伙项目介绍

一些从业者也坦言,伴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他们更多时候会拿低价临期食品引流,采取“临期+正期”混卖的形态。冯女士就表示,自己的店里现在有4成商品为正期货,大多数是国产,原因是“疫情期间大家不敢买进口食品,光卖临期的话来不及卖。”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线下商家都不约而同规避了“临期”的概念,巧妙地打出“折扣店”的招牌。国家要求大中型食品超市、商场在出售临期食品时必须主动向消费者明示,但市面上的连锁“折扣店”暂时不受该制度监管。许多第一次接触的消费者糊里糊涂买走了临期商品却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捡了个便宜。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某大型超市的临期销售专区提示牌

如今临期食品市场一片红火的矛盾之处或许在于,它既不敢以真面目示众,出售的大多数产品也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接近过期”;它既推崇减少食品浪费,同时又离不开消费社会的繁荣与不断扩张。

虽然各类特卖店扎堆出现、全面开花,但艾媒咨询数据表明,仍然有超过60%的消费者对临期食品带有负面看法,未来行业想要讲好临期食品的故事,需要更多举措以扭转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印象,从而走上良性循环。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近期登上微博热搜的Precious SH就正在为此目标努力。这款上线一年左右的小程序搜罗了上海200多户优质商家的晚间食品折扣信息——7点后打8折的面包店,8点后促销的连锁超市,晚上更便宜的生鲜菜场——Precious SH就像一份“上海折扣生活指南”,满足了商家减少损耗和人们降低生活成本的需求。

服务设计师咪咪告诉记者,Precious SH的灵感来源于自己在英国留学期间使用的软件“Too Good to Go”。这款应用能够挖掘周围哪里有卖不完的食品,用户可以花非常少的钱下单买到一个“食物盲盒大礼包”。

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目前Precious SH尚未和Too Good to Go一样支持在线交易,而仅仅是作为信息共享的平台。咪咪强调,“Precious SH希望利用这些折扣信息告诉大家,存在另外一种对个人、对地球更好的、可持续生活的方式。”

正如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口号所宣告的:“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可以买!临期食品不丢人!”从劝阻长辈丢掉过期食品,到主动购买打折货,经历了消费观念转变的年轻一代不再将购买临期食品视为羞耻的行为,转而成为这阵热潮背后不容忽视的推动者。他们之中有人因为急速增长的生活成本选择消费降 级,有人希望践行更环保的生活方式,也有人乐此不疲地寻找着临期食品,挖掘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

未来某一天,当一样食物被打上“临期”的标签,将不再意味着它开启了死亡倒计时,而是代表它将去到更加需要它的人手中。

*应受访者要求,丽文、三三、鱼鱼、咪咪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只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游走在美味与变质的边缘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