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六土,36氪经授权发布。
有粉丝问我,多中心的城市应该怎么去选筹?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多中心城市最早是来自于欧美。
21世纪以来,欧洲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多中心巨型城市这种变化,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走向多中心。
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的聚集。
随着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不断的变大,原来几百万人的城市,后来发展成千万人口的大城市。
但人口的聚集也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说交通,这就导致城市不得不向多中心发展来分散人口的聚集。
在不同的区域具有类似的功能,使得人口可以不聚集在一个单个区域,而在不同的区域分别聚集,既起到城市的功能,又解决了人口聚集的弊端,这是多中心城市的形成的原理。
中心城市一般会形成两种:
一种叫做中心不替代的多中心
什么意思呢?
就像北京和上海,它的中心是很强的,但在这个中心被确定了以后,还会有副中心的出现。
比如上海有四个城市副中心,分别是: 徐家汇、江湾-五角场、真如、花木。
这些中心并没有替代上海传统的市中心。
第二种多中心是替代性的多中心
老的中心被新的中心所替代,这在省会城市里面比较常见。
很少有省会城市的中心能像京沪的中心这么强大,北京和上海的老中心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历史悠久,很难被取代。
而一些省会大型城市,就相对比较容易被取代。
比如深圳,它的中心就是不断被替代的过程,从原来的罗湖到后来的福田,现在很多人认为,南山前海可能未来还会到达前海、宝中这个区域,不断的向西移,新的中心不断的提高。
最终,在深圳的2020年之前的城市规划上是两个中心,一个是罗湖福田中心,一个是南山宝安中心或者南山前海中心。
这种替代性的多中心在我们的省会城市里面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南宁它现在的五象很可能会成为未来南宁真正的中心。
包括郑州也是,郑东新区很可能会崛起,或者说大家认为已经崛起,包括合肥滨湖都是这样的,新的中心会替代旧的中心。
那么未来是不是有一天,天府也有可能会替代成都的二环以内,这种可能性也是非常大。
第二方面,和大家聊聊该如何投资多中心城市?
多中心城市的形成跟这两个因素有关:
一个是规划,比如像平原型的城市就明显是规划引导
第二个是跟地形有关,比如方深圳它之所以很难形成一个单中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土地被分割,被山和水分割开了,是一个带状的,它只能朝着带状的空地向西不断的发展,向南是海洋和香港,向东向北都没有地方,所以深圳就不断地向西发展。
所以如果要投资多中心城市,要关注它的规划以及它的空间地形。
政府想要哪个地方成为中心,它就会大量的投入资金,这个地方就会迅速的崛起。
假设它崛起的速度没那么快,但是在长周期内,很可能有会某种机缘让他进一步崛起,比如说我们的郑东新区,过去认为是一个“鬼城”,今天看来它已经崛起,包括滨湖新区都有这样的质疑。
此外,要关注这个城市它可能向哪里发展。
比如说成都龙泉山以东到底怎么样,可能还有待观察;郑州黄河以北能不能发展,这些东西都是跟它的地形息息相关的。
我们选的就是方向,而这个方向就是它的未来。
第三方面,我想谈谈什么样的中心是我们首选的?
对于多中心城市而言,它的每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很可能是不同的。
比如未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它的经济中心和它的政治中心可能会分开。
在我看来综合性的功能中心是首选的,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又是文化中心。
这种中心肯定是未来最强的。
如果各个中心之间的功能定位互相不重叠了,各有各的,我们应该首选的是经济中心。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政治中心影响比较大的,要多观察。
我个人认为,要以商业和商务为主。
因为未来综合性的功能中心有可能会被“剥离”。比如广州,它政治中心在越秀,但它的经济中心或者商务中心早已经到了天河。
第四方面,我想说的是在多中心城市里面,我们一定要关注的两个点。
第一个:看产业。
我曾经多次的、重复的强调过这点,只有高能级的产业才会产生有房地产投资价值的片区。
这是从房地产投资角度去看,高能级产业当然就是指高端计算产业和金融业。但是还有一些高科技的制造业和研发。
第二点:看交通。
在国内城市的生长过程中,有的时候一个交通大动脉就会改变城市的人口流向,之前是高速,现在逐步地就变为了轨道交通。
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片区的交通能不能跟得上,有没有能把那些外面的人吸引进来的交通规划。
比如说有一个地方未来会成为它的经济中心,但是它和人口中心之间没有相应的大的动脉交通动脉去沟通,那么这个地方未来能不能成功就要打个问号?
简单的讲,我们要关注未来的中心,要选择城市发展的方向,要从功能上去识别未来中心投资的能级。
第一能级的一定是多功能综合的中心,当功能中心是分散的时候,我们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去选择那些商务中心和商业中心。
最后我们要关注产业能级和交通规划。
以上为正文,来自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