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傅淼:最大的遗憾是0.04%的精英毕业后,考上清华成一生最大的成就 >

傅淼:最大的遗憾是0.04%的精英毕业后,考上清华成一生最大的成就

转载时间:2021.09.22(原文发布时间:2017.11.27)
20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04次

编者按:

上周,清华大学2018校园招聘专场上,星河互联CEO傅淼作为清华毕业生回校分享,他向在座的各位清华学子提出一个思考:“如何不让考入清华成为你一生最大的成就?”傅淼建议是个人择业有3个关键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了解、有判断行业迭代的洞察力、懂得借力一个赋能平台让自己职业生涯事半功倍。

一、从老一辈的清华人毕业之后的择业选择,你学到了什么?

几年前,在翻阅某期《清华校友通讯》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非常感慨。更具体的内容记不清楚了,但是有一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作者说:“考上清华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作为一个清华人,我们当然可以轻易读出这句话背后的酸楚与不甘。

首先我想让大家明白,清华,可能是全世界最难考的大学,至少也是跟隔壁并列最难。

大家可能觉得哈佛、斯坦福才是全世界最难考的大学,其实并不然。我这里给大家算一笔账。

大家都知道美国大学有八所常春藤名校,再加上麻省理工和斯坦福,一共十所顶级名校。如果十所里面再分出个高低,有一种分法,叫“大藤”和“小藤”。所谓“大藤”就是指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和麻省理工,这五所学校基本上是不分伯仲,都是顶级名校。

他们每年的本科招生规模约10000人。去掉国际学生,本科学生大约有8000人。这意味着美国的孩子每年有8000个名额可以进入最顶尖的大学。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美国每年大约有400万新生人口,在这些同龄人中,前0.2%的人可以进入顶尖大学。

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中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而考入清华北大需要排名前八千名左右,大约2500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你的同龄人中,你必须排到前0.04%,才有机会进入清华大学。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平均难度,是美国孩子考入美国顶尖名校的五倍。

所以说,清华是全世界最难考的大学是毫不夸张的。从这个角度讲,考入清华绝对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反过来讲,如何保证你在离开校园后,依然保持前0.04%的水平?比如说,在大学毕业20年之后,在你整个职业生涯大局初定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在同龄人的前万分之四?

听上去,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目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你进入清华之前,经过十几年的奋斗,进入到了同龄人的前万分之四。如果在清华上完大学之后,反倒不能保持这个水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是这个清华白上了呢?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中,也有从北大、社科院、人大等学校过来的学生。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同样重要。

清华有一句口号大家都知道,叫“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但是有另外一句话,或者说是三句话,在校的同学们未必都知道,叫“十年打基础,二十年出成绩,三十年见分晓”。所以大家都展望一下,想想看自己毕业二十年之后,或者三十年之后,将处于你所在的行业的什么位置?而清华的同学是否能排到同龄人的前万分之四?

多年前清华最优秀的毕业生,基本上排名前一半的同学,都去国外留学了,并且绝大多数都留在了国外。

我记得饶毅教授有一次讲话说到,很多留在美国工作现在在普通岗位上的同学们,他们的潜在能力,远远高于他们的上司。对此我深以为然。为什么?因为他们二十几岁的时候是同龄人中前万分之四的比例,并且他们在万分之四中是最好的那一半,也就是说甚至是万分之二、万分之一的比例。

这样比例,如果在自己的国家,在母语环境中,在文化上没有弱势的环境里面,一定是社会的精英。但在国外很可惜,很多人只是做了一份很普通的工作。

所以,在座的各位很幸运,起码不会被当时中国跟美国那种看起来的巨大差异所迷惑。当然即使是现在,出国留学还是很有意义的,但是绝大多数选择出国留学的同学,都已经决定学成以后要回来。这在我们那个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对我个人来讲,实际上我也是去美国留学的那一波人中的一员。

我88年入学,93年本科毕业,读研两年以后95年去美国留学。刚开始跟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根本没有想过要回来。后来因为自己供职的美国公司要在国内开展业务,机缘巧合回到国内。

2005年开始在国内创业,又从2007年开始涉足风险投资,2009年跟我的合伙人徐茂栋先生创建了星河互联。到明年我本科毕业25年了。回顾过去,一直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参与到了国内最快速发展的阶段。

人的一生很长,但是决定你一生高度的,往往就是那么关键的几步。毕业后择业的这一步,一定是关键几步中的一步。往往是最开始最不经意的一次选择,决定了人生不一样的道路。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如何才能做到“不让考进清华成为一生最大的成就,分享完这一代清华人毕业后道路的回顾,我想提出第一个建议:个人择业要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二、决定择业选择的基础思维模型:有无判断行业迭代的洞察力

中国有句话叫“男怕入错行”,当然现在女性也适用这句话,但是道理却没有改变。职业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这既是一种职业选择,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判断。我当初差点留在了美国,只不过有幸又回到中国。

从业这么多年,我个人的感受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未来跟国家的成长结合在一起,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到底加入一个怎样行业?根据我们的判断,也是星河互联全力投入的行业——产业互联网领域,这也是中国发展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为什么是产业互联网领域?

今天互联网领域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中美各有五家,体量上美国稍大一些,但基本上与中国跟美国的GDP比例是一致的。同时,这几家公司都是面向大众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称之为消费互联网。但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也就是面向企业的互联网领域,从企业服务软件市值这一细分行业来讲,中国只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这个数据远远没有反映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体量。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这个领域具有爆发性增长的潜力,这是第一点原因。

第二点,中国产业互联网落后的原因,是因为之前整个行业的体量不够大。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有一个概念叫网络效应,就是网络的价值跟节点的数量平方成正比。所以对于一个互联网领域的经济体,它的价值和发展体量影响很大。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天生有垂直分割的壁垒,即会被细分为无数个不同领域。在行业体量没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行业内部的信息化需求和对产业互联网的需求都不足。

但是从2000年到2015年,中国GDP从大约1万亿美元增长到了10万亿美元。一个10倍的经济体量的发展,使得很多相当规模的企业服务软件或者互联网的企业,就可以在不同的行业中存活下去了。

第三点原因就是近几年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开始时只能上主板,后来可以上创业板,还有新三板。一方面垂直细分领域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另一方面整个资本市场壁垒降到了一定程度,这样风险投资就开始大量进入这个行业。

当然还有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十九大报告里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等,这些国家战略层面的内容都是对产业互联网领域的重大利好。

2005年我回国之后开始创业,当时就是在企业互联网和企业应用软件这一领域。但是那时面向企业的项目很难拿到风险投资。现在的情况跟当时恰好相反,过去三年风险投资大量进入这个行业,几乎每个细分领域都有爆发性增长。现在进入产业互联网,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三、职场智慧:借力一个赋能平台让自己职业生涯事半功倍

有人说,投资应该是人生中最后一份职业。我会说,选择职业和选择人生伴侣一样,婚姻中最幸福的人往往是那些结婚对象就是初恋对象而且从一而终的那些人。投资确实是一份不错的人生最后一份职业,但是从逻辑上说,这个命题和“投资是一份不错的人生第一份职业”并没有任何矛盾的地方。

职业生涯中成就最高的那些人往往是那些一辈子坚守一份事业的人。

风险投资是一个精英中的精英游戏,你要判断谁能够成为下一个最成功的企业家。最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是精英,而你必须读懂他,看懂他,对他进行评价,这样你才能挖掘出成功的企业来。

当然这点对个人能力、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做投资其实就是经营一个投资管理机构,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创业的方式。做一个成功的投资人所需要的素质和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几乎是相同的。

所以,加入一家靠谱的风险投资机构,基本上就是以精英为伍,保持在前万分之四的机会就大很多啦!当然必须是一家靠谱的风险投资机构,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当你对一个行业做到深度掌握的时候,如果你愿意,你可以选择再横向拓宽你的行业覆盖,往通才的方向发展。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风险投资人?有人会说工作5-8年,做一个完整的周期,起码要投出上亿美金。狙击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好的投资人要用钱堆出来,要师父带徒弟,慢慢磨。而借力一个能赋能且高速发展的企业,可以做到职业生涯事半功倍。

好的,时间差不多了,再次谢谢大家!记住我给你们的挑战去思考:“如何才能不让考入清华成为你一生最大的成就”?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傅淼:最大的遗憾是0.04%的精英毕业后,考上清华成一生最大的成就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