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iPhone12系列,看似放水,实则下套 | 超级观点 >

iPhone12系列,看似放水,实则下套 | 超级观点

转载时间:2022.03.09(原文发布时间:2020.10.16)
179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79次

带着观点看商业。超级观点,来自新商业践行者的前沿观察。

特约观察员

老麦 少数派创始人

孙永杰 独立ICT评论人

王镜宇 36氪董事会秘书(主持人)

编辑策划 | 文华 苟锦灵


 核心观点:

  1. 实际上苹果是在等生态里边,真正对网络传输产生需求,才把5G功能加上。

  2. 有一部iPhone,才能够享受苹果完整的生态圈,iPhone之于苹果,是入口级的地位。

  3. 苹果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下一个增长从哪儿来,还是要放量。

  4. 苹果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渗透,不单是直角边的问题,还有系统的适配性,交互上的舒适性。

 

编者按:本文由36Kr Live X周三有热点直播整理而来,完整直播可戳此回看>>

 

苹果上5G,到底晚不晚

孙永杰:美国的5G跟中国的5G是不同的发展路径。美国重速度,包括个人用户的应用,行业应用,先要速度。中国跟美国的环境不一样,地大,所以讲究尽量地去覆盖。

但是,真正的5G必须是二者兼备,就是既要有覆盖,同时要有速度。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和美国,都有长板,同时都有短板。中国的毫米波刚刚起步,今天(指10月14日)有新闻,国内某手机厂商和中兴通讯刚刚进行5G毫米波的外场测试。也就是中国的5G毫米波应用,刚处于测试阶段。商用的话,据说是在明年,但是我想真正普及至少得到后年吧。

苹果发布会上,Verizon说5G全美覆盖了,我觉得确实有水分。因为毫米波要覆盖,成本非常高。美国的运营商讲究盈利,要有利可图,才会去铺设。

我再补充一个信息,为什么美国发展5G动力不足。有一个报告特别有意思,就是这两天,针对iPhone12发的。美国的手机用户特别有意思,有一半以上的用户,认为他们使的手机已经是5G手机了。什么意思呢,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就是他们认为目前4G已经满足他们需求了。这就是一个需求的问题,用户对速度没有感知了,我的所有应用跑得很流畅啊。

反过来头,我们看服务端,就像Verizon这种电信运营商,他们认为美国用户可能没有这么大的需求,或者需求不大,所以他就缺乏动力。不像我们中国市场,我们中国市场除了用户端,还有一些非市场因素在起作用,所以5G发展得很快。实际上按照中国5G发牌,已经提前了一年对吧,商用牌照是提前一年发放的。

简单概况一下,中国和美国5G发展的,技术路径不同,但是二者都有短板。中国讲覆盖,但是没有毫米波,还在测试。美国毫米波很成熟,但是没有覆盖。所以未来5G要发展,还需要时间。

老麦:因为我工作特殊,会提前测很多安卓的旗舰机,现在手上有两台都支持5G。但是日常工作中,我主力机还是在用iPhone。感知不到两者的差异。就像刚才孙老师说的,环境已经铺好了,但是应用层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空缺的地方。

这次苹果还更新了很多其他的功能,这些更新是有联系的。一个是图片,支持raw格式,可以做后期加工和处理,这个格式的照片比之前更大,几十兆或者上百兆。原来我传张照片速度很快,现在在4G网络下怎么这么慢。另外一个是杜比视频,丰富度和信息量又加大很多。当你需要去做这种专业视频制作的时候,整个视频的传输,也开始对整个的网络和传输速度有要求。

所以,苹果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推5G,实际上它是在等生态里边,真正对网络传输产生需求,才把5G功能加上。

同时我印象中,看过好多次发布会,这也是第一次把运营商拉上来,给他那么长的时间阐述。这个说明,苹果希望快点把网络建起来,因为自己的生态,整个文件需求已经开始起来了。把5G模块做到手机里,网络如果上不来的话,这些东西还是废的、滞后的。它加5G这个事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像孙老师说后发制人,它一直是这么干的,从来不会走没有节奏的棋。它自己整个生态,包括VR、AR的传输,都要依靠更好的网络速度来支持。

目前来说,它想清楚了。但在应用层面,我不知道美国5G的铺设速度能快到哪里,是不是真的像他说的那么理想化,还不清楚。5G可能在国内的空间还更大一些。头部的用户可能先把5G的速率真的用起来,这个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苹果的产品策略:看似放水,实则下套

孙永杰:iPhone12,加上今年发的SE,从399到1099美刀全覆盖。苹果的策略是,所谓的标准版和mini版基本要走量,要抢量,从安卓手机的用户里边去抢。高端走利润。因为安卓机一直都在以性价比来夺量,苹果意识到,iPhone连续五年已经销量下滑了,而下滑的幅度尽管不大,如果未来不能遏制这种销量下滑的话,早晚有一天它的生态会动摇。

在苹果发布会的之后,IDC发了一个报告,针对中国的5G市场,苹果的发布有利于在600美金以上的市场抢夺份额。中国的5G手机现在目前各主要厂商110款左右价位段几乎集中在是1000到2999元人民币,以中低端为主。那么在600美金以上是一个空缺,厂商很少。

在今年的上半年,600美金以上出货量里,苹果占到中国市场的44%,另一个厂商跟苹果几乎相同,是华为。除了华为之外,那三家手机厂商基本上是在中低端的5G手机市场,那么高端就会给苹果留出很大的空间了。这个高端市场目前只有苹果和华为有高端品牌。今年,手机市场,5G手机全球平均价格是840多美金,中国市场是400多美金,言外之意就是中国高端市场没有合适的机器可以选,而非大家没有购买需求。          

老麦:iPhone是苹果生态非常核心的入口,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呢,第一,现在苹果推出了越来越多的软件和服务,比如说基于内容生态的Apple TV,Apple music,基于健康领域的血氧检测、心跳检测。但是所有的一切,至少你得有一部iPhone,你才能够享受苹果完整的生态圈,所以iPhone对于苹果的作用,依然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入口级的地位,孙老师的这个判断非常地正确。

从用户的角度来讲,今年基本上全给足。按以往的话,一般会有乞丐版。今年突然从mini到12,再到pro,除了摄像头跟外观的一些差别之外,全都是A14芯片,全都是HDR的屏幕,分辨率也给足。基本上你想要的都有。差别是从12到pro多一个摄像头,pro到pro max,在摄像头里边又加强了一些能力,包括激光雷达。今年怎么这么良心呢?想通了还是怎么回事?

其实可以理解为现在是苹果一个新的阶段。它一直以少数的份额占掉了大量的利润空间,支撑到它有两万亿这样的市值,可以说它已经到了瓶颈,下一个增长从哪儿来,还是要放量。这件事情谁也逃不了,还是要让更多用户进入到整个生态里边来,才有后边配件的消费,以及连带手表、电脑的消费。

原来那套策略在少数派市场里已经到顶,现在就是要开始吃更多的市场,所以开始下放所有配置和资源,让你尝甜头,让你用很低的价格去买到一个中端旗舰的概念。

它还有一个目的,为它后边整个新的生态、新的增长去做铺垫。在软件和内容服务上做铺垫。举个例子,新的raw照片格式、新的杜比视频格式,以及整个AR文件的支持,如果没有强悍的CPU,这些服务在低端机上用不起来。相当于,买了一个手机,但是不会成为这个生态里的消费者,不能被进一步被套牢或者能够去压榨更多的价值。

所以今年,看起来苹果放了个水,但其实是给你下了个大套,进来之后,在新的生态里边继续去榨取价值,这一套我回想起来实在太厉害。

iPhone12的工业设计,梦回乔布斯时代

孙永杰:从理论上来说,苹果的工业设计比较繁琐。设计最终体现在给用户外观的体验,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苹果手机,不管它这次iPhone12,所谓的致敬iPhone4设计,还是之前一些圆润的设计,它的观感就是男女老少通吃,大家都喜欢。

反观安卓手机,可能有一部分,男士更喜欢,更适用于男士的外观,另一部分,可能更适于女士,偏女性化。比如华为的手机设计也很好,但它偏“硬”。OV的手机偏“软”,偏“柔”。苹果的手机恰到好处,不管男女看着都很舒服。

我始终在想,这是工业设计的一个非常有功力的地儿。到底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值得其他手机厂商认真去考量的。    

老麦:接着孙老师所说,其实苹果对于设计的整体感的理解会更深,它设计过程中,在研究设计的本质。国内的安卓手机,每个都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性,要么偏这个,要么偏那个。它可能追求了表面的东西,比如表面材质,比如摄像头的个数。近两年安卓机一发,总有不痛不痒的点,或者总有比较花哨的东西做主打。看着好像还行,但你天天用,很容易腻。

但苹果就是把它当成随身的伴侣一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感觉。它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渗透,不单是什么直角边框的问题,还有它系统的适配性,包括交互上的舒适性。关键的东西在于它整体的协调性,在使用上最佳的体验。 

还是会有基因的问题,刚才聊到,华为的东西偏硬,这其实本身是跟它的企业的初始基因有关,因为它本来是做B端,做运营商产品出身,它最早接触的用户群,以及它团队里的人,可能和这种气质相关。OV的话,另外一种基因在里面。苹果的话,是有乔布斯的基因,这次又回到了iPhone4和iPhone5的设计,它是在致敬乔布斯最开始所谓的基因,或他那套产品逻辑。今年正好是乔布斯去世十年,库克前几天的微博纪念他,说道:“伟大的灵魂永远不会逝去,他一次又一次地将我们召集在一起。 

我们要重新思考,乔布斯当年留下来的所谓的设计遗产或者基因,大家一直在说,库克这几年经营得非常地厉害,但是总觉得好像少了一些当年的味道,或者说乔布斯的感觉。可能他在慢慢往回找这种感觉。当然他会用更好的供应链的东西,更好配置的东西,来给我们惊喜。

 

 Q&A环节

@赵博康:长期来看,苹果是否能够影响到整个这个手机产业链的发展的?

@孙永杰:提到产业链,比如说苹果发布之后,至少国内的苹果相关的产业链厂商股价都跌了。因为苹果的股价跌了,这个不要太在意,在苹果发布前大概六个月,半年时间,是股价飞涨,因为大家都有一个预期,有预期,就会飞涨。发布会的当天,基本都是下跌,从苹果2007年发布第一代iPhone,到现在为止大概80%左右的时间段都是这个规律。发布前涨,发布中跌,发布后六个月涨,它已经形成一个规律。

国内供应链厂商肯定受一定的影响,但是呢,iPhone11,做过一个拆解,中国大陆生产的元器件大概占到百分之十几,大多数还是日本和台湾厂商。所以对国内就苹果相关的供应链厂商,不管它是跌还是涨,影响都不是那么巨大。核心的元器件还是以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为主。咱们大陆厂商占的比重比较小。

@老麦:这次苹果把包装的充电头、耳机去掉之后,其实在产业链里边形成了对20瓦超小充电头的一个疯狂竞争。这个事情反而是带动了一个新的东西,在这个事情之前,大家都是在去做氮化镓,就是65瓦还往上的竞争,希望一个充电头解决电脑、iPad、手机全部的充电需求,都在往这个方向拱。苹果不送那个充电头,大家全都回来搞20瓦的小充电头。

这个事情就非常地有意思,苹果确实有能力去左右整个的市场。所以这块确实会有很多好玩的变化,值得去期待一下。


@waiting:怎么看苹果的HomePod想要构建的这么一个生态?

@老麦:如果说音响是家居入口的话,苹果会觉得它现在没有占住这个入口,而且被人家抢了。所以它现在的目的是要尽快继续抢占这个入口。

这个价格这样的品质也还是挺良心的,但是它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海外市场。因为它的功能或者配置更多地是为了大house、别墅,按照它的意思是每个房间配一个。对于我们国内的用户来说,体验影响不是特别大,我觉得音质不会差,但是单身青年弄这个,音质也不会好太多,当成一个陪伴产品吧。749人民币我觉得应该挺好卖的。

@孙永杰:苹果未来要抢量,这个目标很重要。另外,为什么跟iPhone12同时发?是为了引起关注,它推低价的HomePod就是为了抢量。

生态这一块,大家都愿意谈生态,比如说未来的IoT,物联就是为了互联,包括这一次它可以跟苹果的手机互联,稍微一接近就有感知能力。

所谓的IoT互联,设备的互联最基本的是什么?互联设备要做到极致,而不是连接的问题。连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但是连接的每一个设备都要做到极致。苹果最初的HomePod就是这样,但它现在推了新款依然是这样,价格低但是技术并没有特别打折扣,苹果改造了它的生产空间、生产技术,音质依然很好。

如果单个产品做不好,连上了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所以归根到底,用户体验很重要。


@薄荷:苹果现在是不是已经没有创新能力了,还是说智能手机的天花板已经到了?未来能够超越苹果或者超越智能手机的设备会是什么呢?比如马斯克的脑机的接口。

@孙永杰:任何一个产业都会有一个瓶颈期。在智能手机这个产品形态里面真的颠覆性的创新很少有机会再出现了,都是一些精雕细琢。

通过机器识别你的意识真的太遥远了,事情一定要正反两面都看,它肯定有它的弊端嘛,但是我觉得要真正实现需要的时间太长。

@老麦:我们做少数派也做了八年,马斯克当时做电动车特斯拉,也是16年前的事,它刚刚盈利,之前一直在亏欠。所谓的科技迭代在科幻片里面看到的那个场景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长。

还有很多眼前我们在布局和努力的东西,比如说穿戴设备,比如说智能眼镜,包括VR、AR的设备都还没有普及。谈脑机这个事确实是太早了,我是特斯拉的用户,我还是心存一点他有可能会改变这个世界,他有可能在某一天确实是做到这件事情,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个人做事的风格来讲,还是一步一步地要往前走。

@王镜宇:首先,苹果是不是没有创新能力了?我觉得完全不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苹果依然是这个星球上最具创新的企业之一。第一,苹果过往的技术积累非常的庞大和深厚,甚至是无法窥探其全部。第二,苹果有数以千亿计美金的现金储备,凭借它的“钞”能力,我觉得都是能够追赶的。第三,以苹果现在在业界的影响力,对于供应商也好,对于开发者也好,整个生态的掌控的能力没有第二家公司能够做得到的。

其次,智能手机的天花板是不是已经到了?刚刚孙老师、老麦都说的很清楚,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固定的生命周期,从我们目前认知来看确实是智能手机的发展进入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颠覆式创新,但是我们看到很多边缘创新,或者叫做渐进式的创新依然是存在的。

每一个iPhone手机的发布总会有几个亮点,所以创新还在持续。至于未来说是怎么样,我们从有第一台iPhone开始,整个社会步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和数字世界的交互开始有了密切的交互。在没有手机之前我们靠电脑来交互,电脑交互就有很多场景的限制,比如说你必须要坐在电脑前。手机的出现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我们和数字世界非常紧密的、深度的交互。这个交互发展了十年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固化的交互方式。但是我相信随着数字世界本身的发展、数字内容的发展,以及随着硬件的发展,未来有可能会有新的方式够突破现有数字世界的交互。

但是这个交互方式是什么,比如说是AR、VR、脑机等等,不知道,现在没有一个像乔布斯式的人物和iPhone式的产品出来,我们都不知道。

但是现在我们是可以去期待未来的一些设备的交互是什么的,这是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苹果发展了十年,安卓发展了十年,就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形成今天我们和这个数字世界的交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不是一家或者哪几家公司的努力。第一我们有硬件厂商,我们定义产品的形态。第二我们更多的是还有无穷无尽的、无数多的开发者会基于你的平台来构建整个数字世界交互的体验。把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赋予了它整个数字世界交互的内容和大家交互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期待下一个,不管是脑机也好,什么也好,它一定不会在一个或者某几个公司就能定义,一定是说能够有一个,可能是有一个革命性的交互的方式、交互的设备出现,但同时一定是会有更多的交互内容能够参与到其中,才能够形成更好的交互,这是我的观点。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iPhone12系列,看似放水,实则下套 | 超级观点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