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工作和生活的许多逻辑都有相通之处。本文作者Tiago Forte在“Personal Sprints: Applying Design Thinking to Your Life”一文中将工作中的“冲刺”理念引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并得到良好反馈。
近几年来,许多旨在加快工作进度的内容异常火爆:日常报告、每周回顾会议、以及我所热衷的“冲刺(sprints)”计划。在此种语境下,“冲刺”一词用来指在某一限定时间内实现某个目标。许多科技公司基于多年来的反复试错,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各自具体的实施形式有所各异。
我在Degreed学习平台上了解到“冲刺”如何在工作中发挥作用之后,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如果我将这种理念应用于自己的个人生活中,采用相同的迭代创新和快速反馈循环方法,会有什么结果呢?”
所以一次大胆实验开始了。
我从“冲刺”工作中获得灵感,想看看如果自己不再以每年一次的频率进行年终总结,而代之以每月进行一次会有什么新收获。我也想知道,与其每年伊始就慎之又慎地制定下计划再转而忘记它,如果我每月都设立一个新目标并努力完成它那么生活将会有哪些变化。
我的实验贯穿了2016年一整年,我在这12个月里完成了12项计划。这些计划即有大到在新城市里举办周日晚宴,也有小至每周的锻炼计划。这些计划令我得以挖掘出自己的兴趣,成功培养新技能,并逐渐成为拥有更高效率的学习者。以此为基础,我完成了许多之前根本无法想法能够完成的事情。其中有一个月份的计划是,成立一个在线计划加速器项目服务于那些想通过个人冲刺计划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成效的人。
个人冲刺与工作冲刺类似,只不过前者所关注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个人目标。谷歌的设计冲刺框架能够帮助我们思考关于个人冲刺的事宜:
谷歌冲刺框架:
谷歌从冲刺框架中收获良多,其仿照IDEO设计思维设计出了包括Gmail在内的多款产品。Uber、Slack和Blue Bottle Coffee等其他公司也据此取得重大成果。
这个冲刺框架包括产生一个新想法、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并基于具体情况进行改进。正如上图的灰色圆圈所示,冲刺计划代表一个理解并测试待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将这个理念应用于自己的个人生活中,但是其目的并不在于开发出好的产品,而是设计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个人冲刺是一个过程优先的生产力方法,其重点是创建一个能够无限循环且无缝链接的系统。要知道,没有谁的知识不存在盲点。因此,我们主要通过不断试错学习我们所需要学习的东西。这种迭代式的学习方法于我们大有裨益,尤其是我们处在激变的时代,那些不断变革的技术和当今最吃香的职业在十年前仍未出现是不争事实。个人冲刺能够让我们在观赏沿途风景的同时令我们不至于掉队。
我的个人冲刺计划以30天为期限,其中包括月度回顾(即我所记录的计划进展情况)和月度新计划(即我在本月所进行的实验)。在这些个人冲刺计划的辅助下,我成为一名全职自由职业者,并成功创造出教育型聊天机器人,且让我可以专注于自己的MBA课程等。
虽然每个人的目标计划各不相同,进而其所带来的创造过程和所体会的经历有所不同,但是仍有一些对于人们来说的共同益处:
建立“快捷”时间:年度回顾和月度回顾所带来的效果存在天壤之别。想一想,每个月一次(一年十二次)和每年一次(一年一次)的迭代所带来的复合效应。在过去,我只做年度回顾,结果是我常常发现自己会忘记年初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初所定目标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抑或是,我在没有目标地漫无目的地前行。更加频繁的回顾行为能够反馈给我们更多的数据信息,从而令我们对于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10倍的效率:当你既想有效又想高效的完成工作时,就不得不面临效率的问题。在我的个人冲刺计划中,我会尝试各种各样的副业以寻找可能的职业方向。我曾在五个月的时间里在五家公司就职,结果发现相比执行计划而言我更喜欢提出好的想法。举个例子,我以为自己想成为一名舞蹈教师,但是在一个月的尝试之后我发现自己并不愿意反复教授舞蹈动作。这种方法与频繁实习的思路相似:我们可以不断尝试那些自己想要选择的方向,并理清楚自己的偏好。
美好生活:与其等到所有条件都具备,或者是推迟某个计划直到条件完全完美,我们可以选择先尝试体验微型版本。个人冲刺计划相当于一个人生命中的MVP目标:与其犹豫于它是否在某些时间内有效,不如最好清楚知道哪些东西不适合自己。我们常常会等待“那一天”的带来,但是往往“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人们经常因为自己没有做过什么而后悔。往往迈出第一步是最难的,但是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于我而言,我的工作、爱好和生活方式等许多东西都是在2016年所做的12个项目中开始进行并形成的。
迫不及待想要开始自己的个人冲刺计划了吗?你可以依照下图中谷歌的冲刺框架来一步步创建自己的个人冲刺计划。
谷歌冲刺:
谷歌冲刺计划5天为一周期。周一,你需要进行头脑风暴,选择一个自己想要投入的领域。周二,你需要草拟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周三,基于假设进行测试。接着,周四,你需要创建一个模型,并在周五面向用户展开测试。
因为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那么就应该游刃有余地将整个过程替换成自己你的个人冲刺计划。你可以选择以5天为期,也可以以一个月为期,或者是更长的时间为期。于我而言,我习惯于在每月伊始基于我想要测试的假设建立一个行动计划,然后用余下的时间来实现这个想法,并在月末进行回顾。
你可以参照下面的四个步骤开始自己的个人冲刺!
1. 想法
选择一个目标想法需要经过两个过程。
首先,我通常会整理出一个我想要尝试或者是想要更加精进的目标清单。如果你觉得做这件事情有些困难,那么可以参考Wheel of Life,它涵盖了与个人计划相关的8个生活领域。我们的第一步目标是整理出3-5个想法。
第二步与工作冲刺类似,选择一个与自己生活最具相关度的计划,并且为整个计划设定一个最高的投资回报率(ROI)目标。此时,你可以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我在这个月里想要达成什么成就?
2. 制定计划
现在到了制定行动计划的时候了。我们可以从SMART原则着手(specific, measurable, actionable, relevant, time-bound分别代表计划需要是具体的、可以衡量的、可达到的、与其他计划有一定相关性的、有明确截止期限的),明确为了达成自己的月度计划你每周需要完成哪些计划?
行动计划相当于我们所需要依照实施的计划蓝图,其中需要考虑自己当前拥有的资源、成功指标、所需要的工作会议等,有了这些东西才能确保我们的个人冲刺计划最终成功。
3. 实施计划
这一环节完成的好与坏是影响个人冲刺计划完成程度的因素之一,其中准备工作甚为重要。要知道,一个新品发布会的准备工作十分繁杂,员工们需要联系媒体,调试程序,甚至需要准备一个应急计划等。
如果我的冲刺计划是围绕形成新习惯而展开,那么有时我会提前半个月就开始慢慢培养这种习惯。比如说,我为了学会冥想在计划开始前一个月就尝试练习,这样就使我能够在之后的一个月中开始习惯于做这件事情。有了前期准备工作的铺垫,我得以游刃有余地面对每个月的新计划。
4. 学习
我们已经从图中了解到冲刺周期中“想法”和“学习”两个环节由一条蓝线串联在一起。在学习时,我们的想法会随着计划的推进而不断产生新信息并巩固加强之前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会使想法变得更加可行或者是相关性得到提高。
为了随时了解进度安排,我们可能在每周回顾时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哪些事情进展良好?哪些事情进展不好?我需要在下个星期进行哪些改进?若要更加全面了解每月的冲刺计划,那么我们可以在每月结束时以每月目标为主题撰写进度报告。不得不承认,我愉悦于看到自己制定的个人冲刺计划能够一点点帮助勾画出我的整体规划,并对我之后的大幅度调整计划有所帮助。
基于过去两年的月度计划项目,我所收获的结果如下:
工作效率:在以前,我每天的工作日仿佛只有半天可言,下午的时光奇迹般消失在没完没了的新闻当中。如今,我通过为自己制定冲刺计划管理着自己的工作时间,当然也对于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任务的完成。
通过对那些“基础性技能”的灵活使用,我已经具备了熟练应用Excel、相关设计和前端开发方面的技能。
业务拓展:即便我下决心选择辞职,但是依旧从之前的学习过程和所犯的错误中收获满满,我为自己建立一个学习训练营,围绕写作和教学设计制定每月计划和行动目标。
因此至今年年初,我得以顺利从这两个领域中推出个人业务:一个面向教育类科技公司的内部咨询机构和一个称为One Month Projects的在线辅导与课程项目。
生活幸福:如今,我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健康。在此之前,我对于创造性内容的追求过于蜻蜓点水,有时干点这事有时又干点那事。现在,我养成了一些固定习惯,包括冥想、写作和录像,以及做20个俯卧撑(对此我真的十分自豪,因为在之前我甚至无法举起自己的床垫!)像饮食健康和定期睡眠这样的优质习惯被我自然而然的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
此外,个人冲刺计划使我的生活与事业保持一致性。经由我精心设计的职业生涯使我保持了足够的灵活性,令我有时间与那些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并使我能够将时间花在真正需要关心的事情上(教育和自我表达)上面。
当我于2016年初次尝试这个为期一年的计划时,简直像是在困惑的迷雾中来回徘徊。而经过每月计划的推进,我已经能够更加明白自己想要抵达的方向,以及该如何抵达那里的方法。要想知道自己未来的工作境况最好通过不断尝试,个人冲刺计划正是一种一直在进行的实验,目的是创造出我们想要的生活。
那么,接下来就是你自己的计划了:你将选择什么作为自己的第一次个人冲刺计划?
无论你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些具体想法还是只有一些模糊的蓝图,从列出自己的冲刺计划清单开始吧。
原文链接:https://praxis.fortelabs.co/personal-sprints-applying-design-thinking-to-your-life/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