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谢泓
我一直在思考,广东的产业集群如何升级。浙江有些地方是通过政府介入的方式,对产业链进行重新梳理,进行分工,使到产业链能够形成专业分工及规模效应,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广东省政府介入产业更多的是招商引资,哪怕是产业提升,重点还是招商引资。
未来产业提升的关键要素已经不是地方政府所能够掌握的新要素,比如土地、基础设施等等,而是高级生产要素,比如知识、互联网大数据、工业设计、创新研发、品牌。并且新要素的投入需要长期培育,需要形成产业生态,需要软环境和市场条件,而非硬投入能够解决。
我也跟一些集群的龙头企业探讨过,但龙头企业跟集群的企业要不是供应链关系,要不就是竞争关系,通过它们来实现新要素供给、形成外部效应,一般的企业是不愿意去干的。并且,很多的大企业也不知道如何建设平台、开放平台,他们的管理考核机制也不支持他们平台的对外开放。
比如,广东省支持大企业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其本意应该是建立产业创新联盟,支持产业创新。但大企业更加愿意把政府的创新中心当成自己的研发实验室,而非公共实验室。主管创新中心的多是企业的技术人员,而非市场人员,并不擅长运行管理。
大学或是科研院所如何?科研院所是能够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的,但更多的还是检测、认定的服务,技术研发对于产业的服务相对较少,并且产业服务,也不仅是技术研发。
专业的技术机构,也很难成为真正的产业服务平台。当然,基础研究设施也很重要,应该是产业创新的基础平台,如东莞松山湖的散裂中子源,它对于产业发展很重要,但基础研究转化为真正的产业生产力还要相当的时间和过程。
广东省的各种各样产业园区星罗棋布,是广东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的是国家级的开发区,小的是村里的工业区,也有大企业举办的园区,也有专业开发商开发的园区。
但园区的属性大部分还是房地产属性,还不是产业属性。因为土地还是最重要的产业要素供给,土地转让金和租金是产业园区最重要的收入。园区给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基本上还是一般的商务服务,并没有基于产业的专业化服务。
去年我去了一趟东莞的松湖智谷产业园,处在东莞寮步镇与松山湖北区交界。第一期已开发面积为245亩,总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所引进的企业大部分为来自深圳的高端智能装备、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大数据的主导产业。用他们招商的说法是“供应链就在左右楼,服务就在园区中”。松湖智谷努力营造和建设的是产业生态园区。
尽管广东的园区发展是产业聚集方向,但总体而言,产业发展的要素还是很难集中,产业创新生态还是很难形成。园区的收入,还是以租金收入为主。
很多地方的三旧改造项目,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对于产业用地,土地价格有特别优惠。我也接触了很多房地产商,但房地产商的资金成本、运作成本太高,产业项目因为资金周转慢,产业发展也仅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拿地的一个借口。一般的做法是把地拿来,先开发住宅楼,快速回收资金,产业方面慢慢再跟地方政府磨。
这几年承担“创客广东”新材料专题赛的德美化工他们也有产业园区。产业公司比较注重的是产业创新生态的形成,而不是租金收入。他们的做法是通过“创客广东”引进创新项目,形成化工新材料的产业创新生态。
未来的产业园区发展极有可能出现专业的服务商来服务园区的招商和服务,特别是基于产业新生态的服务。未来的园区一定不是拼租金价格,而是拼服务和配套,拼服务和配套带来的价值。
在过去的产业集群发展中,珠三角的很多镇区,有时候土地同处一个地块,但属于不同镇区,土地价格差别很大。我问当地企业,他们说不同政府,观念不一样,服务供给不一样,管理方式不一样会导致企业未来运行成本的差异。所以,宁可接受现在价格高,未来成本低的属地地块。
服务和产业配套带来竞争力,带来产业效率的提升。
广东省政府将在“十四五规划”中推出“双十产业集群”的发展计划,基本上覆盖广东原来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原来广东的产业集群聚集的方式是镇区或县区的产业集聚。大的产业集群产值超过一万亿,小的产业集群产值几百万规模。顺德电器、佛山陶瓷、盐步内衣、沙溪休闲服、大沥铝型材、古镇灯饰、大朗毛衣、增城牛仔布、虎门服装、龙江家具、白云化妆品等等产业集群,朗朗上口,印象深刻,广东有各种各样的产业集群300多个。
因为土地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产业集聚所形成的供应链优势已经覆盖不了不断增加的生产成本而出现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但产业转移的问题是供应链基本还在珠三角,生产要素也在珠三角,转移出去的企业也不见得能够省掉多少成本。
广东的产业园区也在升级改造,能够跟广东产业集群的发展给结合起来?促成产业升级的新要素由园区来提供?
我看过浙江一个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是由园区提供工业设计的公共平台和软件给轴承企业。很多轴承企业因为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帮助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此基础上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供政策、金融、创新市场系列配套服务,全方位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因此驱动产业聚集。
跟原有产业聚集只能够依靠土地的方式不一样,工业设计也能过成为新的吸引子来聚集产业。资本、技术创新、大数据、物流、供应链、品牌、市场、人才能否也能过成为产业聚集的吸引子?或者是多个吸引子形成的赋能平台,资本和财务赋能、智库赋能、生产赋能、供应链赋能、管理赋能、创新赋能、市场赋能、工业设计赋能、大数据赋能、智能制造赋能、环保支持赋能等等。
涉及多种资源赋能,需要不同资源的跨界整合,需要不同政策的支持协调,需要形成平台型的产业促进机构。如果,产业促进机构就是产业园区本身,或者是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服务整合平台,是不是未来产业集群升级的着力点?
产业园区聚集垂直产业,不仅可以解决供应链集中问题,还可以解决产业发展中产业分工与协作问题,解决创新链和创新生态建设问题,产业服务的规模效应问题,解决资金服务问题,解决政策的集中服务问题。
产业园区聚集垂直产业,会让珠三角制造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大大缓解土地和劳动力上涨所带来的制造成本增加的压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也带动产业升级。
未来时代,跨界整合,平台赋能,大小融通,产业集中都可能是趋势。我们促进会如何用好手头的创新资源、服务资源,为产业园区发展服务,为产业集群升级服务,为企业服务,也是我们对于未来发展的一个思考。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原创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原创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氪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氪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