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Model 3量产不到4个月了,3月15日,特斯拉还专门为继续推进量产工作募资12亿美元。对于Model 3用户来说,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Model 3在产品周期内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产制造方面的问题,像Model X一样让人既爱又恨吗?
关于Model 3的量产状况,我们最近一次听到的官方表述还是2月22日的第四季财报会议上,当时特斯拉在致股东信中表示,Model 3的开发、供应链和制造工作正在推进,以支持在下半年实现首批订单交付,在2月初,作为车辆设计和制造的一部分,特斯拉制造了Model 3原型车以进行测试,最初的碰撞测试结果非常好,所有的零部件采购计划将支持在7月开始生产。CEO Elon Musk关于Model 3的表述,也只有一句:“在某些方面,它变得好多了。”此外,重点介绍Model 3内饰的Part 3发布会将被推迟至7月份量产开始之后。除了这些信息,公众和华尔街对Model 3在量产方面的细节仍然一无所知。
在3月16日为募资召开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Musk和特斯拉CFO Deepak Ahuja终于松口,谈了一点Model 3的情况。
首先,对于Model 3所需资金的问题,Musk驳斥了瑞银分析师认为10亿美元募资规模过小,不足以解决Model 3带来的资金压力的观点。Musk表示,此次募资规模足以使Model 3达到“合理的生产水平”。但他又很矛盾的表示,不排斥更多资本的进入:“就今年来说,(此轮融资后)特斯拉有80%的概率不必再发起新的募资,但如果最终出现了财务问题,特斯拉不会排斥发起新的募资计划。”
这个表态类似于他对Autopilot 2.0硬件能否实现全自动驾驶问题的表态:“理论上来说,Autopilot 2.0硬件足以实现全自动驾驶,但如果不行的话,我们也可以轻松的升级硬件。”换句话说,这些情况都是他设想中的最理想结果,因此如果特斯拉在年底因Model 3再次募资,我们也不必惊讶。
在量产计划上,Musk首次透露,为了简化汽车从设计完毕到投入量产的过程,特斯拉在Model 3上限制了迭代的次数。在之前的Model S & X上,从完成设计到投入量产,两款车型都经历了pre-alpha展示车型、alpha原型车、beta原型车、发布候选车型和预生产车型五个版本。对于Model 3,Musk表示,目前版本的Model 3已经实现了“几乎完全使用量产机器人制造”,因此特斯拉准备直接跳过“beta原型车”这个版本,把这一版本命名为“发布候选车型”。
即使已经决定跳过一个版本,“从目前的生产状况来看,Model 3的发布候选车型质量明显高于同期的Model S & X。”Musk补充说,“特斯拉正在收紧零部件的公差,以更好的支持量产。”特斯拉预计在未来一到两个星期内推出发布候选车型,在这之后下一版本的预生产车型就是量产版本了。
我们认为,跳过了Beta原型车这个版本对Model 3来说是一个飞跃,通常来讲(Model S & X皆是如此),Beta原型车的大部分都是手工组装制造的。在量产前4个月,实现了“几乎完全使用量产机器人制造”才是更为合理的进度。
即便能如期量产,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像Model X量产过程中因为零部件公差、超大的全景挡风玻璃和鹰翼门等带来的种种质量问题还会不会再现?Model X早期虽然实现了量产,但由于各种质量问题导致产能迟迟得不到提升。连Musk本人都不得不承认:“我们在Model X上犯了错,一次性把太多的新功能和超前设计整合到同一个产品中,如果最初在Model X上少堆叠一些功能的话,会更加有利于量产。”
顿了顿,他又说:“我坚持认为Model X是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但我不确定特斯拉还会不会制造这种水准的产品。”
Model S & X的制造问题还让《消费者报告》将之评为车辆可靠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以这样讲,在前两代产品上,特斯拉在质量问题上吃了很多亏。
最近,消费者调研和数据分析公司JD Power针对特斯拉汽车的质量问题做了一个深度的调研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Model S & X的质量与可靠性问题已经不会影响特斯拉在车主中的品牌形象。但他们警告说,特斯拉在Model 3上必须更加重视这一问题,因为Model 3的定位是大众市场。
JD Power全球汽车咨询总监Kathleen Rizk表示:“当消费者购买了价格为35000美元的定位大众市场的汽车,也就意味着这将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对质量和可靠性的预期将大大增加。在其他受欢迎的汽车品牌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现象,这跟是否是电动汽车无关。“
为了解决Model 3的制造问题,2016年8月,特斯拉从苹果挖来了苹果可靠性与测试高级总监David Erhart。在加入特斯拉前,David Erhart在可靠性工程制造方面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一位接近特斯拉的人士表示,特斯拉将可靠性工作测试团队的员工从过去一年的几名工程师增加到了40多名全职员工。其中还包括了数据科学家,专注于设计的可靠性。但40多名全职员工可以解决2017年底产能达到5000辆/周(特斯拉致股东信中的预测产能)所暴露出的质量问题吗?
首批交付的汽车小毛病比较多已经成为特斯拉的通病,这么看来,40多万订单的Model 3采取先北美,后欧洲和亚太的交付顺序反而是中国Model 3车主的小幸运了?对于下单Model 3的特斯拉和Space X(Elon Musk担任CEO的另一家公司)员工来说,一方面,他们可以成为最早期的Model 3车主,另一方面,他们将成为测试首批Model 3质量的消费者。想必心情会很复杂吧!
我是36氪汽车小组记者郑晓康,关注特斯拉、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车联网、出行及后市场,欢迎直接与我联系,微信:1573510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