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作者:李卓、赵雯琪,36氪经授权转载。
自新一轮零售变革以来,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为了占领市场,纷纷加快线上线下融合的步伐。实际上,在支撑线上线下融合落地、看似传统的物流领域,巨头之间围绕“智能化”的竞逐早已“真刀实枪”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
12月,此前早有传闻的智慧物联网公司G7融资消息终于落地,3.2亿美元创下了全球物联网领域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因为背靠腾讯,这家物联网科技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G7宣布融资的一周前,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接连领投两家智能物流相关的公司。另外,京东在智能物流的投入脚步也从未停歇。腾讯、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悉数到场,让智能物流和智能新零售领域的业务合作之间正在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钟鼎创投合伙人尹军平曾表示,在传统物流领域,美国过去20年走过的路就是未来中国物流将走的路,而在‘互联网+’物流创新领域,中国和美国处于同一起跑线。
经历了前期跑马圈地和野蛮发展之后,物流这个传统又接地气的行业也开始急于撕掉劳动密集、科技含量低的标签,同时也让京东、阿里、腾讯等一开始就有互联网基因、顶层架构设计强、生来就擅长信息数据处理的互联网巨头们,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大风将起,正在接受技术洗礼的传统物流行业似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物流行业的智能化、无人化进入新阶段,科技企业不分行业皆参与其中。
时至今日,互联网巨头跨界布局物流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而随着新零售和消费者对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需求逐渐提升,智能物流领域逐渐成为零售巨头不惜重金布局甚至自建的重点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发布的《新一轮消费大淘金——“未来商业“投资报告》中显示,过去三年,在最关注物流领域的投资机构榜单排名中,京东和阿里位列第一第二,甚至超过一向专注于物流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钟鼎创投、红杉资本中国及普洛斯,引发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就在G7获得融资前的一个星期,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先后宣布投资公路货运科技创新公司中交兴路和物流云SaaS平台凯京科技。在智慧物流的布局上,阿里的动作可谓频繁。据菜鸟网络介绍,2018年,菜鸟网络全面布局IoT+人工智能,构建智能物流骨干网,加速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一大批包括物流天眼、智能语音助手、未来园区、刷脸智能柜等在内的新技术在行业内广泛落地。
正如2018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就表示要用技术连接物流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实现人、车、货、仓、店等物流全要素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智慧物流的布局版图跃然纸上。
菜鸟网络认为,IoT(物联网)、人工智能、柔性自动化、自动驾驶以及生物识别等是2018年物流业五大科技,接下来,这些前沿科技也将持续推动行业智能升级。
而京东方面,从自建“无人物流军团”到投资科大智能、智行者(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等科技公司,京东的投资布局除了自身关于无界零售战略的投入外,还涉及到智能物流及智能新零售领域的业务合作等方面,有分析显示,其投资主要集中在“货运物流”“物流信息化”“智慧物流及仓储”等领域。
此外,即便是在物流领域没有阿里京东动作频繁的腾讯,也通过对智慧物联网公司G7的多次投资展示出其在智慧物流上面的野心。今年6月,腾讯推出微信小程序微派,综合了物联网技术,AI技术和云计算,可以提供移动服务智能人机交流,场景物联等智能服务,一度被认为是其对物流行业的“搅局”。此外,不久前“企鹅物流”商标申请的曝光,也为腾讯接下来在物流领域计划留足了悬念。
百度智能云物联网部首席架构师沈忠刚曾表示,2.0阶段的物流行业进入生态化,线上、线下资源开始池化,并将2.0阶段视为百度切入物流数字化的重大契机。今年7月,百度宣布战略投资商用车智慧服务平台狮桥物流,布局智慧物流的脚步也正式迈开。
今年“双11”,当中国快递物流业进入一天10亿的新时代时,越来越多人意识到,10亿包裹流转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常态,快递企业乃至整个物流行业都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换道。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正如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快递企业唯有数字化、智能化才能应对持续攀升的业务规模,需要逐步构建人、车、仓、货的数字化和互联互通。实际上,不仅是快递企业,整个物流行业都正在迎接科技化带来的全面洗礼。
“一年前,所有人都关注永辉被谁买了、银泰百货和谁签约这些每个人都接触的零售、电商、交付环节等领域,实际上无论电商还是零售,决定交付体验的是物流服务成本、效率,而决定物流服务的则是物流基础设施。”G7首席财务官张杰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位曾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从业超过12年,长期专注物流、金融、汽车、能源和新零售等行业的投资“老兵”解释到,未来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将是信息化的,这也让整个智能物流行业都处在风口中。
另一方面,巨头扎堆布局的背后,是物流行业在智能化过程中隐藏的巨大机遇。
中物联数据显示,在中国物流运力资源中,有1300万辆卡车、2000万卡车司机,社会运力占比80%以上,但成本、管理及装载率则是一大痛点。而新零售的发展对物流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让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中,风口已然形成。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目前的干线货车数量超过700万台,每辆车每年消耗80-100万元,是一个数万亿级别的市场,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随着物联网技术普及,越来越多公司、巨头开始下手。
巨头的关注,资本的涌入,也为智能物流平台和技术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长与想象空间。今年4月,获得19亿美元融资、估值高达60亿美元的满帮集团,也开始将智能调配车辆调度、无人驾驶等作为公司战略发展重点。
运满满副总裁徐强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预测,智慧物流领域在2018年底、2019年初的时候会出现两到三家的超级独角兽,未来判断一个智慧物流企业能不能胜出,要看其是不是具备三个要素:第一是有人,第二是有钱,第三是有数据。
业内普遍认为,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智慧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将促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转型升级,成为“新零售”不断优化的中坚力量。
从投资人角度看,张杰龙表示,浅层次信息化在过去十年将物流运营过程从‘搬一下,记一下’发展到标准化,这为多数物流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红利。未来,这些物流运营的标准化将被固化在智能装备里,物流运营设备自己互相感知、交互将成为物流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他透露,即便是资本寒冬,整个私募股权市场在这个领域的投资也会更大。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可以看出,物流行业迫切需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联网化、智能化转变。也正是这个原因,通过技术实现人、车、货、仓等物流全要素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平台,越来越受资本和市场看好,智能物流似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场面。
但是无论从技术还是生态角度来看,智能物流在中国都只能算是刚起步阶段。
正如此前有人认为无人驾驶正处于“BP机”阶段,曾将智能物流设备比作智能机的G7创始人兼CEO翟学魂向记者表示,目前智能物流大概相当于苹果公司刚推出iPhone 1的年代,也就是2007年,后来发展了差不多十年,整个的移动互联才做起来。走出了基础性的一步,后面的发展就会快一些。
不过他也指出,在公司发展的每一轮过程当中,技术、营销、管理上都面临一次次巨大的挑战,和面向C端客户的公司2-3年就能完成从创建到成熟不同,多数智能物流2B公司成熟可能就需要8-10年,这么长的赛跑,就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这也是最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在资本、巨头的加持下,物流公司、平台也必将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此前,满帮集团宣布收购干线物流车队志鸿物流,就引发了有关满帮集团未能保持平台中立性的讨论。
而获得腾讯几轮增资的G7,在谈及背靠巨头时也显得非常谨慎。张杰龙表示,做一个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公共属性,保持中立,向所有人提供普惠服务,没有任何歧视的服务。
“如果你看物流服务这一层,有通达,也有顺丰,还有京东以及各种各样的人在犹豫要不要站队,但是对于平台公司来说,他们都是客户,中立地、开放地向所有人提供服务则显得非常重要。”他表示。
不过,虽然智慧物流现在仍处于初级阶段,天津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刘伟华教授则指出,未来3-5年是智能物流发展关键时期,具体表现在:技术进入快速扩张期、模式逐渐进入成熟期、生态进入关键重构期三个方面。
在传统快递公司集体上市之后,物流行业正在迎来各个领域的入局者,新一轮的竞争也一触即发,不过也正是在智能物流的初级阶段,在传统物流公司之外,互联网巨头、智能物流公司正在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