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科技创新加持下,公卫应急防控的发展趋势 >

科技创新加持下,公卫应急防控的发展趋势

转载时间:2022.03.29(原文发布时间:2021.07.14)
20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00次

政策引导下公共应急防控信息化建设加速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近年来危害最强的一次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对各国社会、经济的冲击无需赘述,时至今日其影响也尚未完全消除。

而在疫情之下,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突发事件应急、疾病监测、控制、预防等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关键。

因此,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去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随着数字化时代来临,在公卫体系建设的方向中,对公卫应急防控的信息化亦是一大重点。

回溯我国公卫应急防控的发展史,对应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其标志性事件之一,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建立了全国疾病报告计算机网络系统。

再到1999-2000年前后,卫生部启动了国家卫生信息网建设项目,标志着我国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建设有一定提速。但在彼时,由于整个项目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标准化程度都偏低。

2003年,监管层及时总结了SARS的经验教训,明显意识到在突然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防控重要性。于是开始着手加强全国公卫应急防控体系的建设工作,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提升信息化程度。

这又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系统)最为典型,该系统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期间经历了数次信息化迭代改造,并在新冠疫情的应急防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0年的新冠疫情,表明我国在公卫应急防控上依然存在短板,尤其是信息化程度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因此,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其中以2020年12月卫建委下发的《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尤为重磅。

文件着眼未来5-10年公卫应急防控的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不仅提出了基本要求,还进一步细化了相关的建设内容,尤其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评价方式,预计我国公卫应急防控的信息化部署将会明显提速。

今年以来,多个省份下发了与公卫应急防控建设相关的省市级政策,不仅表明政策面还在持续释放利好,而且更多细化的省市级政策,将有助于相关项目的落地,行业增长的逻辑因此而兑现。

科技创新加持下,公卫应急防控的发展趋势

2020年以来我国部分省级与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政策及主要内容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必须说明的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科学不仅天花板高,而且发展迅速。那么,提升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水平的相关建设工作,也必然需求长期的投入,才能跟上信息科学发展的脚步。

目前,公卫系统补短板的政策基调已定,对于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而言可以说全面的利好。展望未来,无论是信息化建设的长周期性,还是公卫系统所面对的潜在威胁(疫情、自然灾害等),从利国利民出发,对持续发展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的政策支撑必须也是长期的。

作为医疗新基建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对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的投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这一点已经由多个省市相关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予以佐证。

重庆市原市长、著名学者黄奇帆曾建议花2000~3000亿补齐我国公卫系统的短板,这一观点代表了目前的趋势,所以未来对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不仅要持续投资,而且总体的投资规模必然也不是小数。

作为大力发展公卫应急防控领域的企业领军人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高孟轩的感想是,政策基调虽然全面利好,但是很多细化政策还有待出台,这就导致在建设细节上,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考虑到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建设中,资本支出具有长周期性,政策补齐亦具有长期性。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不仅极具投资价值,更是长坡厚雪的存在。

我国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的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方面,医疗卫生在排序上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教育。而公共卫生又是医疗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家重视。

随着信息科学在近10年中的高速发展,全球信息存储量急速扩张,公卫系统亦是如此。为了跟上时代发展,对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的投入亦随之加大。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市场扩容明显,尤其是在2018年后增长明显提速。受疫情影响,2020年市场增速预计达到峰值,之后增长会相对趋缓。

科技创新加持下,公卫应急防控的发展趋势

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信息化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速

单位:亿元 来源: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对于这个变化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2020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排序中,医疗被提到首位,而公卫应急防控补短板又是重中之重。

而作为信息化作为其最核心的建设方向之一,将在众多利好政策的引导下,于这两年间经历一段集中建设,2020年的市场增速陡然提升亦兑现了这个逻辑。

再之后,市场预期行业增速将会放缓,这并非动能不足,实则是行业规模已经起来后,基数已明显高于之前。所以,即便增速有所走低,市场增量实际上并不低。趋势上看,政策长期有支撑,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在未来的确定性极高。

再来看成长性,即便在过去20多年间,我国公卫应急防控的信息化水平为了跟上时代,也在不间断的建设。但是,目前我国公卫应急防控的信息化程度依然不足以满足当下的要求,而且在结构上存在区域不均衡的问题。

所以在未来,除了继续提升公卫系统信息化程度这个基本目标外,再就是要消除区域间的不平衡,可以让这条“看不见的战线”在各个角落,都能起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关键作用。

发展的大方向如斯,在细节上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成果的应用,都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

尤其是在面对新冠疫情这种影响巨大的突发性事件中,政府部门通过公卫系统所开展的应急、防控、督导等工作,为整个防疫、抗疫工作主持了大局。

其工作内容具体包括了疫情监控、病例追踪、物资调配、信息收集与披露、科学教育等诸多应急防控措施,这些工作具有即时性极强、信息需求量大的鲜明特点。

因此,政府部门的这类应急防控工作,对公卫系统有着极其强烈的信息化需求。故而,满足政府部门公卫应急防控工作诉求的信息化建设是目前的主流。

以医院为代表的医疗系统作为提供救治的主体,在公卫应急防控中,需要与政府部门相配合,通过信息互通来做到快速反应,以此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与医护。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与政府部门的信息交互、医院自身的信息管理,都需要建立在信息化、智慧化系统之上。因此,智慧医院的建设也是加强我国公卫应急防控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技术取向上,从主导公卫工作的政府部门出发,其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传染病监控、疫情预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需要处理庞大的数据,所以大数据是信息化的根本之一。

而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与预测,可以辅助政府部门监控疫情、了解疫情发展态势,从而制定对应的防控决策。其关键是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之于公卫应急防控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技术发展路径上,未来我国的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将主要围绕建设多个不同维度的大数据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强调人工智能在其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信息化建设里的核心企业

在我国的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虽然,政府部门是主导,相关的建设工作,主要以政府部门的诉求为核心点。但是,为了实现政府部门的诉求,企业就成为了公卫信息化的实际主要建设者。

其中,以平安智慧医疗、腾讯云最为突出,其次万达信息、中科软、中电太极、辰安科技等上市企业在公卫应急防控领域的介入也颇深。这些企业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科技属性极高,都是我国医疗相关大数据的核心玩家,在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建设中,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平安智慧医疗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主要从事医疗G端、H端业务的核心板块,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事业部(以下简称“平安智慧医疗”)在近年来参与了众多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建设项目。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一次对公卫应急防控的实战检验,平安智慧医疗通过发挥其在信息化、智慧化方面的优势,在对疫情的监控、防控工作中,表现的相当突出。

首先,在技术细节上展现出了不俗的疫情预测能力,彼时平安智慧医疗不仅向15个省市提供疫情预测分析报告,同时还统计全球的疫情数据,并基于自身独立的数据智能分析模型,对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地区进行疫情趋势分析,准确率最高可达99.98%。

其次,同时参与多地的疫情应急防控,强大的G端渠道是平安智慧医疗的另一大壁垒。正是依托其强大的G端渠道,才做到将AskBob 疫情速递平台嵌入了约 300 个地方政府平台和官方媒体,每天可以为超百万人群推送医学知识和疫情防护信息。

今年年初,平安智慧医疗为广东省卫健委提供技术支持,成功落地了被称为疫情哨点的民营诊所监管系统。只用了2个月,就已覆盖省内21个地区,截至目前,已覆盖全省2万多诊所,实现了2.7万名医生注册系统,200多万就诊人次。该系统还对接了广东省发热门诊系统,完成对各诊所发热患者的闭环跟踪管理。

疫情哨点系统是以社区诊所为切入点,通过监控诊所内可能出现的患者发热、炎症等医学现象,让监管层能够及早发现疫情,将传播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平安智慧医疗为疫情哨点系统设置了监管端、诊所端和居民端三大入口,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也实现了不同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互通。

再来看平安智慧医疗与珠海市卫健委联合打造的珠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该平台已全面对接了多家珠海市属医院、疾控中心、120急救中心、核酸检测科室这四大监测渠道。

并基于自身知识库、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技术,针对症候群、新冠多点触发上报、药品管理等搭建了七大预警体系。不仅可以精准查询全市的疫情状况,还提升了应急资源的动态跟踪和综合调配能力的效率。

上述的相关建设工作主要都是面向政府部门,同时平安智慧医疗也有参与医疗系统的公卫应急防控系统建设。

比如,年初广东省某三甲医院上线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正是由平安智慧医疗牵头承建的。这是一个针对呼吸传染病,集监测、预警、统计分析、辅助治疗、宣传教育等工作内容于一体的综合公卫应急防控平台。

该系统的智慧化等级颇高,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记录发热患者情况信息,并进行数据统计,从而实现了医院方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

尤其是对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做到提前预警,实现“三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其关键之一是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做到快速且精准的响应,辅助相关人员决策,并综合提升防控与救治的协同能力。

正是基于这些已有的成功经验,和自身在医疗智慧化、信息化上的技术优势,平安智慧医疗成功中标了省级公卫应急平台全国第一标湖北省的“公共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项目。

腾讯云

腾讯云主要参与智慧医院建设。但作为互联网大厂的核心资产,腾讯云也有参与到我国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的建设当中,并取得了一定建树。

2020年,针对疫情监控,腾讯云依托在智慧医院和医院信息化方面的经验,推出了3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平台。

该平台不仅可以可视化的反映疫情的动态,还能反映疫情的严重程度,即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疫情发展的趋势。而支撑平台运行的背后,是巨量的相关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从而可以精准的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卫应急监控的诉求。

2020年11月,由湖北省成套招标股份有限公司受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托,公示了腾讯云中标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与疫情数据应用系统建设项目。

除了BAT头部企业,传统医疗信息化厂商在公卫应急防控建设上面也有不少亮点。

万达信息

作为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万达信息在公卫建设及信息化方面也颇有建树。

2003年,万达信息开始介入公卫建设领域,标志性工程之一,是由其承建的上海市突发公卫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之后还将成功经验推广到浙江、广东等其他省份。到去年疫情时,由万达信息提供的公卫应急应用保障了14个省市的疫情防控需求。

业绩方面,2020年实现收入30.08亿元,同比增长41.60%;同期净利润依然亏损,主要系历史遗留问题,且在新管理团队的领导下,幅度已大幅收窄。到2021Q1,万达信息业绩超预期,实现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183.6%,净利润也实现了由负转正。

从去年全年到今年Q1的收入大涨,主要还是万达信息在智慧医卫方面持续发力,除了传统的“三医”项目,在公共健康管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智慧医院建设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预计这样的良好势头还会延续。

其中,在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建设方面,万达信息从2019年起就开始布局未来公卫,并于今年5月成功中标了湖北省卫健委下的公卫应急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医疗救治及能力评价系统。

中科软

中科软也是公卫信息化建设的老玩家,早在2003年就在第一时间参与了公卫应急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彼时参与的经典项目是为国家CDC承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监测信息系统。

中科软作为中科院软件所实际控制的企业,同时又具备国资背景。因此,依托中科院的技术与人才优势,通过国资背景又有利于B端客户的拓展,技术与渠道互相配合,使得中科软在公卫应急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中颇具优势。

这一点已在中科软的相关业务上得以验证,根据2020年报披露,中科软在医疗领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通过与各地疾控中心、卫生管理部门的业务合作,尤其是在传染病防控、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等方面提供的信息化服务,除此以外还承接了一部分医院信息化的项目。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中科软作为一家以软件开发与销售为主的企业,它的基本盘是在保险领域。根据2020年报数据,保险领域的收入占比超过了50%,医疗领域的收入占比仅3.6%。

虽然在收入结构上,医疗相关,尤其是公卫应急信息化并非是中科软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在这个领域深耕了接近20年,相关的技术积淀亦相当深厚。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中科软与中国CDC专家紧密配合,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国家级报告系统的建设,并于春节前上线投入使用,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其他的典型项目还包括,24小时内完成了广东、郑州等省市疾控中心的信息系统更新,让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疾控平台实时上报相关病例信息,提升了报告效率。

24小时内完成了CDC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的改造工作,提升了监测效率的同时,还促进了资源共享,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

上述公卫应急信息化项目带来的收入增长,也在公司业绩中得以兑现。受去年疫情催化,2020年中科软在医疗领域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0.18%,其中软件业务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73.45%。

中国电科

作为公卫应急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中国电科也是个成立近20年的老兵,最初由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的电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共同组建而成。

目前由国资委全资控股,主要承建国家重大军用、民用信息系统工程,同时也参与相关的设备、软件、元器件等的开发工作,其中自然包括公卫应急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项目。

国资股东背景,加上旗下科研院所的人才与技术支持,展业逻辑亦与中科软一致,尤其在拓展B端客户上具备相当明显的优势。

去年疫情期间,中国电科调动系统内的太极集团、电科院等单位与国内传染病学专家一齐,快速成立了一个约200人的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意在通过信息技术来阻击疫情。

成果方面,首先是为相关监管单位快速构建了疫情传播与与接触者分析模型。之后,由中国电科主导并深度参与开发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为疫情防控以及之后的复工复产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撑。

长期来看,信息技术在去年抗疫行动中表现亮眼,国家必然会对以公卫应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基建加大投入,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因此被看好。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凭借其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方面已有的渠道优势,中国电科旗下资产目前已经获得了大量新基建相关的订单,其中亦包括了在多地开展,以数字防控网络为核心的多个公卫应急信息化建设项目。

辰安科技

辰安科技作为电信控股,同时清华背景深厚的高科技企业,主营公共安全应急平台软件和相关应急平台装备的开发与销售,其具体的业务内涵则主要在消防安全、工业安全、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综合应急指挥等领域。

正是基于在公共安全应急方面的长期积累,在去年疫情初期,辰安科技快速研发了一套疫情防控信息化产品 — 疫情通系统,目前在国内部署应用该系统的城市已有80多个。

除此以外,还研发了智能流调分析平台,主要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提供流行病学数据调查与分析服务,为多地疾控中心的防疫、抗疫工作提供信息数据支持。

虽然辰安科技在公共应急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电信战略入股后对公司的渠道能力有明显加强,并大幅提升了承接大型项目的能力。

但是在业务内涵上,辰安还是以城市安全为主,公卫应急信息化相对而言只是对原有业务的加强。然而,随着行业长期景气,在未来则有望成为业绩增长的一大看点。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科技创新加持下,公卫应急防控的发展趋势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