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36氪未来城市科技峰会在上海安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峰会由36氪携手Urban Lab城越企业联盟以及仲量联行、太古地产、瑞安房地产、嘉民中国等联盟企业共同举办,旨在关注智慧城市下地产科技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在本次峰会中,商业地产巨头、行业产学研专家、解决方案专家以及专注于TO B领域的投资人等角色围绕着商业地产数字化转型策略、城市发展中的技术创新、资本对智慧城市的投资观察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建人与执行主任,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龙瀛以“科技创新助推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认为,科技在重新定义我们的城市,在利用科技手段优化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关注科技的负外部性。因此在当下,我们应当思考未来城市的原型,探索如何趋利避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建人与执行主任,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龙瀛
以下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建人与执行主任,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龙瀛演讲实录,36氪整理编辑:
各位早上好,非常荣幸作为学界的代表和诸位进行探讨。
回溯历史,我们在书上看到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放眼当下,我们正在书写历史,正在经历着第四次科技革命。以史为鉴能够发现,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应着不同的城市变化。方才来自商业地产领域的讨论也都在思考这样的变革。
如今诞生了很多新兴的科技和颠覆性的手段,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等,它们都在重新定义我们的城市。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当下,什么是工作、在哪里工作、和谁一块工作、做什么样的工作,和十年前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十五年前的我走到当下的会场,观察我们的会议模式以及诸位休闲的方式,我可能会非常的震惊乃至不理解。这正是我们当下考虑的未来城市时可能经历的。如果十五年之后回顾当下的思考,会发现它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开展未来城市讨论的初衷。
除了IT技术,生物、材料、制造等方面的技术也非常深刻地改变着个人、空间,社会和城市。昨天维珍发射了个人的太空旅行飞船,这就是当下科技非常客观的反应。还有很多生物方面的技术在发挥作用,比如脑机的接口可能会重塑我们人生而平等还是不平等的最基本模式。如果基本模式都改变了,我们人作为一种社会的原子必然会发生改变,商业地产、住宅地产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过去一些年,我们实验室非常关注科技和城市的关系,积累了越来越多城市运行的数据。城市正越来越被当作一个实验室,我认为,这为地产开发提供了很多迭代的机会,比如庄院士一直在呼吁的“前策划后评估”,在地产开发中就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有如此多的领域、行业和学科关注城市。城市计算这一学科,就反映出学界许多学科都在关注城市,思考如何用科技的手段来认识、改变、优化城市。我们如今谈到的城市科技,不仅包括交通和社会,还有天文、心理、媒体、土木等等,所以现在城市越来越变得可实验、可模拟。最近我们和WHO、饿了么在开展合作,评估不同的碘盐政策对于人行为的影响,例如我们通过平台能够洞察人们行为的改变,以此评估一则呼吁“吃牛排时少放盐”广告的效果。这些对地产开发而言有很多可供借鉴的方面。
我们去年和腾讯合作,联合腾讯云、腾讯研究院发布了未来城市空间的报告WESPACE,展望未来的五年、十年里,城市空间在居住、商业、休闲、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可能性。我们展望未来十年,不是算命模式的展望,而是根据当下和过去十年的变化来推演未来,同时考虑科技发展迭代的模式,呈现未来五年、十年城市功能的可能性。并不是每一种可能性都是向善的,对此我们在报告中也做了额外深入的讨论。
城市空间有很多负外部性。当下,个人的屏幕使用时间、交通路线、外出就餐选择往往是定制化、算法化的,而非个人选择。所以,未来的社会和世界可能会越来越不平等,这是我个人非常大胆的一个推测,可能只有少数的空间赋予了很大的能量和效能,越来越空间被剩余,在城市层面上更是如此。
那么如果科技不向善,我们要如何来做?是不是可以趋利避害?这个是我们可以考虑的。
如此多的学科关注城市,越来越多的主体关注未来城市开发。让我非常感慨的是,有一次我和一个烟草商讨论,发现烟草商也在致力于打造未来城市,思考在控烟政策下,他们的出口在哪里、资本流向哪里。
政府方面非常关注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里面提到,规划师要拥抱未来的科技,考虑科技对人类社会的重塑。大厂也在努力,推出中台系统,智慧城市的纲要、框架,某某大脑等等,这可能属于是中国智慧城市的第一个阶段。
中国智慧城市一共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平行的模式,即各干各干的。科技公司致力于在系统、层面上优化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地产公司则致力于从物资空间上打造城市设计。
第二个阶段,我认为是混合的模式,好比茶和奶放在一块出现了分层。
第三个阶段是融合,彻底混在一起,一个奶茶分不出哪里是茶,哪里是奶。
为什么未来城市设计有机会融合呢?我们传统的城市开发非常关注物质层面的空间干预,后来我们有了更多参与式的设计,在未来我们还要注重空间的创新、科技的图层。
我认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在房地产领域会有很多的应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应当思考未来城市的原型。我们看到很多应用的场景,智慧城市、未来城市空间的落地,也调研了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建筑事务所,这些头部的建筑事务所在关注未来城市、智慧城市空间上的投影,就是设计、开发到底该怎么做。这反映出商业地产在这个方面的努力,这是国际上的共识,是世界前沿的讨论,中国有机会成为这样的试验场和先行者。
最后,简要介绍我们实验室所做的实践工作。我们和很多大厂有很多合作,他们提供数据、经费、平台,我们把城市作为实验室,提供科技的图层规划,比如说一平方公里如何开发。我们最近在和华为合作,致力于空间智能体SpaceGO的落地,我们负责诊断空间存在的问题,提供低成本、快速的解决方案,自动诊断空间中的问题或者评估空间的运行。我们还致力于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探索,这是最顶层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推手之一,如果在国土空间规划层面上更多地考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颠覆性技术,对于我们延续城市规划或者拓展传统的城市规划的广度和宽度也是有意义的。
什么是未来?当下就是未来。相比十年之前我们已经处于未来,未来十年的变化应该比我们能看到过去十年的变化更为深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实验室非常关注城市和科技。未来我们还要创办一个刊物,致力于从学界层面上予以推动,我们实验室非常愿意和先行者一同讨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