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做中国的“巴博斯”,是每个汽车改装人的梦想 >

做中国的“巴博斯”,是每个汽车改装人的梦想

转载时间:2022.04.13(原文发布时间:2020.08.18)
15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55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lter聊科技”(ID:spnews),36氪经授权发布。

2020年的成都国际车展上,一台改装的“五菱皮卡”在微博上火出了圈,吸引了上千位车评人的分享转发。

自从国内的A级车展禁了车模后,如此热闹的场面已经不多见。不过“五菱皮卡”的走红并不让人意外:

它的原型车是五菱的宏光MINI EV,上市之初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据说预售单量高达3万台;而6X6皮卡的改装策略,和原型车的定位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

在时代的洪流下,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五菱皮卡”的出圈,所揭示的正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隅。

大约从2019年开始,改装车渐渐成为国内汽车大佬们乐于谈及的关键词,成为一些汽车产业论坛上讨论的焦点。改装车背后所承载的汽车文化,也被视为一个万亿级市场的中心,乃至是汽车行业走向第二曲线创新发展的核心节点。

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改装车在国内仍然很小众,中国的汽车文化还处于萌芽状态,不确定性远远大于确定性。

作为汽车博主活跃的主要阵地,我们在微博上找到了两位相当有代表性的汽车改装人@工匠派和@熬夜频道,透过他们的从业经历、行业洞察和个人理想,来聊聊中国的改装车产业从哪里来,最终又将走向何处?

被“污名化”的改装车

坦白来说,大部分人对改装车并没有太多的好感,甚至对改装车的看法带着偏见。

车身贴满了MOMO、TRD、WRC之类的贴纸,车尾加一个拉风的尾翼,标配动次大次音响和“杀人远光灯”……各种炫酷的元素的胡乱杂糅和强行结合,不仅破坏了一辆车的协调性和美感,还常常伴随着恶意加塞、马达轰鸣等不文明行为,硬生生地将公共道路变成了肆意彰显个性的拉力赛场。

结果就是改装车被污名化,某种程度上和飙车、没素质等负面标签画上了等号,也一直是交管部门严打的对象。

做中国的“巴博斯”,是每个汽车改装人的梦想

@工匠派在微博上有60万粉丝,团队动手改装的奇瑞艾瑞泽GX吸引了二十多万网友的围观。工匠派的掌门人晓彤在进入汽车改装行业之前,曾经花了很长时间玩哈雷,经常跑到国外参加摩托车改装的活动。年轻时的特殊经历让晓彤对年轻人改装车的动机有着深刻的理解:“改装车有意思的点在于叛逆,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动一动才有自己的个性,这是一个男孩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不过晓彤也坦言,污名化可能是国内改装车行业的现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缺乏和不完善,导致整个行业处于不规范的灰色地带,一些年轻人没有建立正确的驾驶观,缺少对汽车的理解和敬畏。所以工匠派在2020年加入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尝试推动汽车改装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做中国的“巴博斯”,是每个汽车改装人的梦想

@熬夜频道作为2020年新崛起的微博汽车自媒体,粉丝数量在半年内就增长到了26万。主理人ALAN经营着一家汽车综合型公司,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业务逐渐从汽车改装延伸到了产品设计、自有品牌以及主机厂品牌的零配件供应业务。作为汽车改装的一线参与者,ALAN认为:“在你的所有资产中,车可能是陪伴时间第二长的,仅次于房子,改装可以让爱车的人加深感情,对汽车有更透彻的理解。”

然而汽车改装的“半地下”状态,时常出现不和谐的一幕,容易产生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在ALAN看来,改装车的内核不应该是炫耀和叫嚣,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是告诉大家怎么改车,希望通过输出汽车相关的应用知识、改装知识,帮助观众建立正确的汽车观,进而帮助外界建立对改装车行业的正解。

在如何给改装车正名的问题上,@工匠派和@熬夜频道都寄希望于中国的汽车文化。可以找到的例子就是日本曾盛极一时的JDM文化,就连地下飙车爱好者都形成了罕见的自觉规范,即便是在街头非法飙车,也往往会重视道路安全。

类似的声音外界可能并不陌生,2017年的上海CAS改装展上,一位参会领导就曾给出这样的呼吁:“过去我们做改装车,就是集中在一个小圈子里面,你认识我、我认识你,做来做去都是熟人。如今我们需要让更多的普通人接触到改装车,那么我们应该从做文化入手,让大众们更能接受改装车,这样改装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有所不同的是,@工匠派和@熬夜频道不愿做一个纯粹的呐喊者,如何让大众接受改装车,如何让大众认同中国的汽车文化,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和方式: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去展现中国汽车改装的原创力量和独特魅力,同时为不了解改装文化的观众提供详尽的知识和正确的改装观,不再一味地追求美观或性能,最终找到中国汽车文化的落脚点。

中国的汽车文化在哪?

改装车有点像Hip-Hop,同样以年轻人为主力军,同样散发着别具一格的活力。

但改装车的大众化路线,不可能像《中国有嘻哈》那样一夜之间红遍大街小巷,否则抢先行动的可能是交管部门。

毕竟对于潮流文化的热爱几乎是不需要成本的,恶补一两档当红的综艺,买一身特立独行的服饰,大可以假乱真充当潮流Boy。但对改装车的热爱却是需要付出代价和心血的,仅仅是解开普通人“谈改装色变”的心结,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注定了改装车的市场教育不是一场简单的流量生意。

之所以选择@工匠派和@熬夜频道进行叙事,除了二者在微博上的人气,还在于微博等社交媒体天然的社交属性、开放性和传播能力,正在加速汽车文化走向大众,精心打磨的视频内容也巧妙回答了和中国汽车文化相关的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何很多改装一味追赶欧美潮流,不符合中国汽车爱好者的需求和审美?

@工匠派被粉丝称为汽车圈的手工耿,文初提到的“五菱皮卡”就是出于他们之手。有别于大多数改装人的是,工匠派的改装对象往往以国产车为主。“汽车文化的本质,都是以自己国家的改装为主。日美都有自己的汽车风格,中国的汽车文化势必孕育在国产品牌。工匠派就是传递新的设计和理念,让大家对改装有新的理解。”

做中国的“巴博斯”,是每个汽车改装人的梦想

@熬夜频道把焦点留给了中国汽车产业里默默无闻却贡献着巨大力量的人,其中第一位主角是出身于艺术世家的汽车设计师水哥,在不打孔、不拆车的情况下,水哥对特斯拉Model 3的外观进行了重新设计,打造出了符合国人审美的“机械海豚”风格。“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汽车改装就是改成眼花缭乱的颜色、嚣张的风格,我们想要打破外界的这种偏见。”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文化?我们的工匠精神去哪里了?

@工匠派和@熬夜频道的内容有一个共同点——慢而精。相较于微博上其他汽车博主的高频产出,两位博主多了些对汽车文化的敬畏。2014年成立至今的6年时间里,工匠派的内容只有50多期,最快的也要一个月的时间,慢的话可能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熬夜频道是2020年才开始更新的账号,至今上线的节目只有3期,而且每一期都采用了不同的叙事拍摄手法。

做中国的“巴博斯”,是每个汽车改装人的梦想

慢的原因是二者都采用了纪录片的制作理念,从创作构思时的碰撞,到改装过程中的艰辛,再到作品完成后的喜悦,对节目的时长没有太多限定,目的是要把故事表达清楚,然后在观众的脑海里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只是一辆车可以改成什么样,还有改装的魅力和背后的匠心。其实中国的改装车行业并不缺少匠心和本土化的创新,欠缺的恰恰是对工匠精神的记录、表达和感染。

可能在中国的改装车市场中,@工匠派和@熬夜频道还只是少数派,但微博为他们提供了价值呈现的平台,也让我们找到了窥视中国汽车文化的窗口:透过高品质的内容,让外界看到中国也有一群很棒的设计师和改装团队,一群坚持初心和梦想的改装匠,一群中国汽车文化的坚定传播者。

有预谋的“破圈”试验

对于汽车文化,多数人会习惯性联想到两个限定条件:一是悠久的汽车工业,二是发达的经济基础。

和服装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汽车文化诞生的前提是达到一定的保有量和使用率,然后人们开始追求深层次的精神需要。

所以“汽车文化”基本被限定在欧美国家,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日系车企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日系高性能车,不仅打破了欧美车企的市场垄断,还吸引了大批的欧美消费者,形成了大名鼎鼎的JDM文化。不过JDM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风靡,还要归功于《头文字 D》之类的漫画和电影,正是它们孕育了无数热血男孩的汽车梦。

沿循这样的逻辑,我更愿意将@工匠派和@熬夜频道在微博上通过高品质内容重新定义汽车改装的行为,视为中国汽车文化有预谋的“破圈”试验。

先从数据上来看,从2017年正式运营微博开始,工匠派的粉丝从0增长到了60多万,全平台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600万,并且仍在继续稳定增长;熬夜频道2020年2月25日上线第一期节目时,就在微博上收获了高达21.1万的播放量,粉丝数量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增长到了26万。

做中国的“巴博斯”,是每个汽车改装人的梦想

比数字更有说服力的是,微博等社交媒体通过内容和用户的高效连接,构建了博主和粉丝双向沟通的渠道,潜移默化中营造了汽车文化的讨论氛围。

@熬夜频道表示经常有粉丝在微博上留下有温度的评论,有粉丝留言称:昨晚就睡了,在半梦半醒的时候,体会到一个设计人的煎熬,再找到那个象形动物前,内心和行为上的斗争,后知后觉的感受很好。

@工匠派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粉丝评论和私信,比如千匹发动机的计划公布后,很多网友认为不切实际无法完成,但还是有不少粉丝一直在支持:想你所想,做你所做,坚持;非议是论吨装的,不能无视但也别理会,相信你们!

客观的说,@工匠派和@熬夜频道的“破圈”试验还远不及《头文字 D》带来的影响力,却也验证了汽车文化在中国萌芽壮大的三个可能性:

其一,改装车在中国并不缺少走向大众化的潜力,至少微博上的用户活跃度已经验证了中国汽车文化的群众基础;

其二,在用户时间碎片化、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仍然不缺少受众,同时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也加速了优质用户的沉淀;

其三,优质的内容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者汽车工业中,就像有用户在@熬夜频道的视频中这样写道:我也是工业社交的从业者,之前一直觉得这份工作太无聊,看了水哥的设计后,原来可以这样子设计一辆车,我找到了自己下一步的方向。

在用户注意力的中心场从电视转移到互联网的时代,中国汽车文化的普及不可能复制JDM的路线,所幸也有了新的方法论:微博等开放的社交媒体,提供了汽车文化走向大众的基础设施,@工匠派和@熬夜频道等一群改装匠人主动担当了中国汽车文化的推广者,将在无形中催化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再乐观一些的话,当@工匠派和@熬夜频道的这场“破圈”试验被进一步验证,将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博主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加入到汽车改装的阵营中,形成一种玩车造车的氛围,最终像《头文字 D》那样影响一代年轻人。

写在最后

截止到2019年末,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6亿辆,千人汽车保有量赶上了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的汽车产业开始从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到平稳发展阶段,18—30岁的年轻人正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要消费力。

特别是改装限制逐步放宽、改装部位逐步解禁的局面下,从新车消费时代进入个性化用车时代,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既定趋势。

新的时代潮流中,牢牢掌握汽车工业话语权的整机厂,可能还是最耀眼的角色,将陆续推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性能车和定制车型。可如果说汽车工业是汽车文明的肉体,那么汽车文化就是汽车文明的灵魂,倘若缺少了璀璨的灵魂,中国汽车工业的生命力再旺盛,也走不出大而不强的困境。

@工匠派和@熬夜频道等扮演的或许只是小角色,却是中国汽车文明不可或缺的一环。微博让优质内容和粉丝间发生了耦合效应,帮助汽车改装匠人们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进一步印证了汽车文化的核心内涵,汽车改装已然是个性化表达最直接方的式,也是汽车消费升级的重要拉动力。

何况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

@工匠派除了改装车,还涉及自制转子发动机、自制千匹发动机、自己动手去造车,为车企提供前装市场的设计和服务,让用户能够买到性能和外观定制化的改装车,并且可以安全合法的上路。

@熬夜频道是一家创作型广告影视制作团队,同时他的兄弟团队提供着汽车产品研发设计、主机厂供应商服务、供应链管理、电商服务和线下汽车服务的综合性公司,希望能够为中国的汽车改装行业产生一些蝴蝶效应。

中国的“巴博斯”们已经走在崛起的路上。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做中国的“巴博斯”,是每个汽车改装人的梦想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