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知料 | 教父柳传志的 40 、50、60 >

知料 | 教父柳传志的 40 、50、60

转载时间:2022.04.18(原文发布时间:2019.12.18)
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次

知料是36氪推出的新栏目,挖掘新闻背后那些你需要知道的料,欢迎继续关注。

柳传志退休的消息一夜之间刷屏。这并非联想一家公司的大事,他的退休更像是一个标志,意味着中国的第一代商业大佬正在转身离开。

据《晚点》报道,现年75岁的柳传志将于本周卸任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控股对此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出生于1944年的柳传志今年5月就表露过退休的想法,称退休已经提上日程,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要有自知之明,理想的状态是担任联想控股的名誉董事长,公司在战略上有大的问题,我只是知道一下,只看年轻人最后做的结果,那才是一个老头真正该做的事。”

柳传志从未出现在什么富豪榜上,但在中国商业界享有教父一般的地位。他是联想集团的创始人,王健林口中的“老大哥”,融创创始人孙宏斌的老领导,顶级商会组织泰山会的会长,还曾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主席。联想陷入“5G投票门”之后,柳传志发文《行动起来,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马云、李彦宏、刘强东、雷军等百位企业家力挺联想,其江湖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柳传志的传说犹在,但已渐渐模糊起来。尽管柳传志的故事,相比如日中天的BAT、TMD,看起来没那么性感,但他始终是一个你无法忽视的存在。

40岁:创业维艰,柳传志带头摆地摊

1983年,39岁的柳传志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了13年后,被调到了中科院人事局当干部。80年代初的中关村已经掀起了创业小高潮,很多人都在倒腾计算机。可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此时中科院计算所长曾茂朝正面临着一个头疼的问题,外面挣快钱的机会不断涌现,所里的很多人跳槽去别的公司,都能获得几倍的收入,手下人心不稳,他开始想开个公司给所里增加些收入。

恰好,柳传志萌生了下海的念头,曾茂朝素来对他欣赏有加,两人一拍即合。一番运作后,1984年底,40岁的柳传志召集了十一个人,开始办公司。计算所大笔一挥,给了柳传志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公司刚开张,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业务方向,第一次做生意就碰到了骗子,仅有的20万被骗走了14万。只剩下6万的柳传志,带着员工摆起来了地摊,卖起了电子表、运动衫之类的小商品。要知道,仅仅几个月前,他们还是中科院受人尊重的专家、干部,现在却沦落至此。当时柳传志创办的公司叫“中国科学院计算科技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的前身),摆地摊与这样高大上的名字也着实不相称。

这个时候,柳传志为了创业还把烟戒了。办公司少了交际往来,但公司没钱,抽不起好烟,柳传志就带头戒烟,18年烟龄就此中断,并且再也没有复吸。

后来,中科院要给各家研究所配备500台IBM的电脑,陷入绝境的柳传志直扑过来,揽下了这批电脑的验收、培训和维修业务,公司这才迎来了转机,赚了70万元,这是联想的第一桶金。

对于此时的柳传志而言,活着、挣钱是最主要的目的。

《中关村笔记》作者宁肯写道:“与硅谷不同,中关村至少在初期与技术创新没多大关系,主要是生意经,商品买卖,运输工具简单,至少是三轮车。”

跟今天的创业追赶风口不同,那一代大佬初期很多并没什么明确的方向,从事的业务跟公司后来的主营业务也大相径庭。王石下海初期创办的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万科前身),是做办公设备、视频器材业务进口贸易的。任正非创办的华为,早期是代理交换机的,并不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1985年,联想推出自研的汉卡,这款产品较好地解决了汉字输入的问题,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自此联想才走上了高科技公司之路。

50岁:联想上市了,但也迎来了一场恶仗

汉卡的成功让联想高歌猛进。创业之初,柳传志曾向中科院院长周光召保证,三年内200万产值,1987年,联想的营收达到7000多万元,远远超过此前的目标。

但此时的柳传志也面临一个考验,公司的下一步怎么走?汉卡早晚会被淘汰,开发自己的电脑又缺少资金和技术。柳传志选择了一条稳妥的路:先代理AST电脑,熟悉了技术和销售网络后,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做自己的品牌。

AST电脑今天少有人知,但在九十年代初却一度成为中国市场的PC霸主。联想给AST电脑内置了自己的汉卡,在中国市场风行一时。在代理AST产品的过程中,联想了解了PC的构造,培养了工程师团队。1989年,联想设计出自己的电脑联想286,于1990年正式生产,自此联想开始拥有了自主品牌。

此时的联想,掌握着AST在中国市场的独家代理权,柳传志利用销售AST电脑的现成渠道推出自己的产品,凭借更便宜的价格迅速站稳脚跟,AST则被渐渐挤出了中国市场。

1994年,柳传志带领成立十年的联想在香港上市。但是就在这一年,联想迎来了一场恶战。柳传志曾说联想发展史上有三场大仗,这是第一仗:

1994年,进口电脑关税由200%降低到26%,并且取消了批文。这一新政让中国的民族品牌突然间受到了巨大冲击。

柳传志说,那个时候联想面对着IBM、康柏这样的庞然大物,就像一个小舢板和航空母舰对抗。

1994年,柳传志提拔杨元庆做微机事业部总经理,负责PC的销售。杨元庆也不负众望,他引入代理制,构建联想电脑的分销网络,这为他接下来三年打赢价格战提供了必要条件。

1995年秋天,康柏电脑宣布降价13-25%,IBM两周之内宣布电脑降价20%。国产品牌被逼入了死角,联想、方正、同创都开始大幅降价。

1996年1月,联想旗下的奔腾系列电脑全线降价,入门级的“75 MHz”售价9999元,电脑从暴利时代进入了微利时代。据宁肯在《中关村笔记》中所述,面对中国厂商的反攻,康柏、IBM、惠普反应迟钝,依然把486电脑卖到15000元,“奔腾”价格则在2万元以上。

接连四次价格战之后,1996年,联想超过IBM、康柏成为中国电脑市场的No.1,中国PC市场避免了被外国品牌垄断的命运。

同样在1994年,联想爆发了柳倪之争。这一IT圈著名的公案,情节复杂,版本众多,但其初始的原因都绕不开贸工技和技工贸的路线之争。但发展到后来的权力之争,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一年,倪光南向中科院举报柳传志决策独断专行,还有重大经济问题。

中科院在调查后认为,这是联想领导层工作上存在的分歧,柳传志不存在经济问题。中科院的调查组给出了结论:“我们认为在公司怎样进行研究开发和研究开发怎样立项方面,不能由科技人员最后说了算,要由企业的总负责人根据市场和公司的情况做决策,柳传志应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决策权。”

据凌志军《联想风云》中记载,柳倪当时已势不两立,这让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左右为难。他曾试图“和稀泥”来维持二人的关系,但每一次都不成功。1995年,联想解除了倪光南总工和董事的职务。

周光召说:“我们必须在二者之间选一,要么选柳传志,要么选倪光南。我当时的想法是,科学家的人数相对于企业家还是多,企业家在中国是稀缺资源。柳传志不管怎么说,还是一个有潜力向前发展的企业家。在二选一的时候,我只能选他。倪光南是个不错的科学家,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和倪光南同等水平的科学家,人数远远多于和柳传志同等水平的企业家。”

关于技工贸和贸工技的话题,时至今日依然被不时提起。贸工技的路线可能更符合当时联想的现实,但近年来联想也被质疑大而不强,在高科技领域缺乏足够的积累。

柳传志在评价同年出生的任正非时曾说过:“在技术创新上任正非比我敢冒险,但他摔下来的时候会很重。我就是行走50米安营扎寨,然后继续。我还挺佩服任正非的,任正非走的就是一个直接往上爬坡的路。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我走一百米要大家停下来喘喘气,任正非捡一条更险的路直接就上去,这点魄力我不如他。”

在价格战和柳倪之争告于段落后,联想依然在高速发展。1998年5月6日,联想第100万台电脑走下流水线,柳传志将这台电脑送给了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这一年,柳传志也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排在第14位。

2000年,柳传志将联想集团分拆,拆出来的神州数码交给郭为执掌,杨元庆被选定为联想集团的接班人。柳传志把一线的业务交给年轻人,自己则更多地为年轻人搭建舞台。于是,2002年,他创立了投资各种项目的联想控股,旗下除了联想集团外,还有君联资本、弘毅投资、佳沃集团等等。

60岁:收购IBM,联想跻身一线巨头

2004年12月8日,60岁的柳传志宣布,联想集团以总价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的PC业务。与此同时,他也把联想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交给了少帅杨元庆。这起震惊世界的并购案改变了PC市场的格局,联想一跃而成全球第三大PC厂商,仅次于戴尔和惠普。

在此之前,联想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PC厂商。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联想的品牌形象大幅提升,业务和销售网络扩展至全球,大大加快了国际化部署的节奏。

但在当时,这起蛇吞象的并购案并不为人看好。同期的一些并购,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TCL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都并不理想,却连年亏损。

柳传志所说的联想发展史三场“大仗”,其中第三场就是并购IBM。他说:

那一年年底,我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讲课,他们EMBA的两个班合起来大概90多人,我进去的时候问他们,凡是对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看好的请举手。当时三个人举手了,有两个人是我们联想的学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实际上并购,人家不相信,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那确实是一个蛇吞象的并购。在当时的电脑行业里面并购的成功率是25%,如果说蛇吞象的并购,一个别人认为是落后的中国的企业并购被看作为美国精神的IBM这样的公司的并购,谁能认为是成功的?

他还提到:“一些老朋友们,老记者,握着我的手说,柳总,我不一定相信你们能赢,但是,你们就是死了也给中国人争光了,我为这个给你鼓掌。

从当时来看,联想收购蓝色巨人的PC业务,是给国人争光的举动,但联想从此陷入泥潭,还是借势腾飞,依然前途未卜。

柳传志说,并购之后存在三大风险,其一,ThinkPad有品牌受损的风险,“ThinkPad在美国人手里是ThinkPad,到中国,还是吗?到中国股东手里还是这个牌子吗,”其二,员工流失的风险,“人家本来在IBM工作很自豪,到中国股东人手里之后还会那样对待他们的员工吗?”,其三,文化冲突的风险,“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合在一起怎么干活呢?谁听谁的呢!”

果不其然,2008/2009财年联想受经济危机冲击,大幅亏损,杨元庆也与其他国际高管产生了冲突。柳传志认为:“金融危机只是个导火索,不是真正的炸药桶,炸药桶在哪儿呢?我觉得管理上有问题。”

2009年,柳传志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将领导班子稳住理顺,不仅让杨元庆和其他国际高管和谐相处,还让联想的业绩迅速回升,仅仅一年后联想就恢复盈利。2011年,柳传志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

目前,联想稳居全球第一大PC厂商,PC依然是联想集团最重要的业务,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利润。

这种大型并购案为联想提供了经验。收购IBM PC业务十年后,联想集团再次大手笔收购了手机巨头Moto。虽然在2014年之后,联想自己的手机品牌被华米OV冲击惨重,但凭借Moto仍保持了手机巨头的地位。迄今Moto仍是美洲市场的主流机型,在收购Moto五年后,联想的手机业务也开始盈利。

2011年之后,柳传志在联想集团只担任名誉董事长,扮演顾问的角色,不过依然担任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的董事长。本周卸任联想控股董事长后,柳传志就算彻底从联想的战舰退休了。

同时期的大佬,王石已经退休两年,任正非和张瑞敏虽然奋战一线,但也被频频问及退休和接班人的问题。这几位大佬都不像马云、雷军那样拥有惊人的财富,但在商业界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如果说BAT在互联网兴起的历史级机遇崛起,TMD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这些大佬更像是一片荒地上开拓,各自构建起一个商业帝国。柳传志作为这一代企业家的标杆性人物,他转身离开的背影,象征着一个商业时代的落幕。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知料 | 教父柳传志的 40 、50、60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