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符琼尹、何润萱,36氪经授权发布。
带着166个热搜的“战绩”(数据来源:微博电视剧),2020年最热门的电视剧之一《三十而已》正式落幕。这部同档期剧集里的佼佼者,凭什么打动了观众?CBNData消费站提取了豆瓣《三十而已》页面超500条热门短评,发现了一些端倪。从词频分布来看,“女性”“三十”“独立”“生活”等关键词成为了网友们讨论的重要部分。
数据来源:CBNData消费站
在《三十而已》正式收官的周五,《乘风破浪的姐姐》也开始了第五次公演。这档参演女艺人均30+,并掀起“姐学”狂潮的综艺,在播出第一期就在文案里把“30岁”大书特书,表明了“乘风破浪”的态度:“三十岁以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却,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三十而立,我们从每一寓言里,辨认自己。”
终于,在第一批90后进入30岁的2020年,娱乐圈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标志性作品。毒眸(ID:DomoreDumou)发现,不同于以往的刻板印象,无论是对国产剧女主角还是女明星而言,“30+”仿佛成了一个勋章,意味着独立成熟,职业上有所成就,且有更多自由选择的能力。婚姻不再是必完成项目,“剩女”一词反成了批判的对象,专注搞事业的30+职业女性也在国产剧里开始出现——
《谁说我结不了婚》发出 “婚恋市场婚恋市场,别到最后把自己变成商品了”等挑战“剩女”价值观的词,剧中的律师职场戏份也吸引了许多律师观看;《怪你过分美丽》里的职场戏更是占比超过70%,豆瓣高赞评论写道:“终于看到了莫向晚这样一个独立、有主见、有魄力且不浮夸的现代职业女性角色。”
《谁说我结不了婚》台词
除掉上述作品,在2020年剧集待播清单中,还有很多以30+女性为主角的剧。如主角是四位三十岁左右的女性《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佟丽娅出演一位别人口中的“大龄剩女”的《不婚女王》。
直面30+,不单写情感也刻画职场,2020年,30+女性剧真的崛起了吗?
两年前的国产剧女主角,还远不是这样的光景。
此前,对于设定为职业女性的国产都市剧女主角来说,30岁是一道门槛,即使设定为职场精英也难以跨越——《都挺好》里的金领女强人,各种名牌加身的“明总”苏明玉,设定为29岁;《推手》里的集团副总裁陈一凡,设定为28岁。别说“三十而立”了,简直是“三十而栗”——此时的国产剧,对于30岁职业女性的态度是失语的、恐慌的、批评的。
“姐姐”在国产剧中的缺席,也让网友们的脑洞出现了。2018年3月,沉迷于陈数、俞飞鸿等几位姐姐的微博网友@SUM不二,在微博脑洞了一个“四个不婚主义身边无数狂蜂浪蝶的大龄女青年”为主角的故事《淑女的品格》,“四十岁,美丽,有钱,自由,想爱谁爱谁。女人也,至死都是少年啊。”
随后,《淑女的品格》的相关脑洞在微博被转发超10万,还被脑洞的两位女主角陈数、曾黎翻牌。娱乐博主萝严肃也就此事发布了题为《这届电视剧不行,辜负了我们的女演员》的文章,细数了国产剧在女性形象方面的顽疾:傻白甜、玛丽苏、反智、总是靠男人解决问题,并称“一旦她们(脑洞中的四位女主角)成为了女主角,尤其是时装剧女主角,崩坏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对过了30岁的职业女性来说,在2013年前的国产剧里,总是逃不开被当成“剩女”催婚的命运。毒眸曾在推文中写道,2010年至2011年间,在央视、省级卫视和其他地面频道播出的“剩女”题材电视剧有十部之多,2013年“剩女”题材剧《咱们结婚吧》还拿下了年度收视亚军。该剧女主角杨桃在第一集便振振有词:“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结婚,就死无葬身之地”。
此后,虽然剩女题材剧开始退潮,但是30+女性的主角们依然离职场很远。她们要么在悬浮爱情剧里谈恋爱——如2016年《放弃我抓紧我》里记忆停留在23岁的女主角,设定是知名服装设计师,但主业似乎是在两个男人之间做抉择;要么是在家庭剧里打转,如《老有所依》里致力解决养老问题的女主。
而当在《老有所依》等多部家庭剧里以30+的“人妻”形象示人的刘涛,凭借《欢乐颂》里的30+精英女高管再度迎来事业高峰,且开始转型为“总攻”“老公”后,国产剧30+女主的故事似乎就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到了2020年则迎来了阶段性蜕变——
最为明显的便是对30+女性婚恋态度的变化。2020年的开年甜剧《下一站是幸福》,女主角把“剩女”定义为“资深少女”,择偶比起经济实力更考虑自己的“心率”,并说“二十二岁的女性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三十二岁有啊,至少我不用在爱情和面包之间做选择。”
在女主角摒弃“剩女”这个概念时,她的父母也与以往国产剧中张牙舞爪的催婚,认为女儿再嫁不出去就“贬值”的父母不同——她的父母会说“如果实在遇不到你喜欢的,就不结婚”“我养女儿一辈子,我乐意”。而且,在“重男轻女”仍普遍存在的当下,主角家里地位最低的却是弟弟贺灿阳。
《下一站是幸福》台词
婚恋态度和家庭氛围的改变带来的,还有以婆媳、妯娌等家庭间矛盾为主要呈现对象的家庭伦理剧的熄火。2010年,《媳妇的美好时代》曾打破北京卫视收视纪录;2013年,《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也创下深圳卫视当年最高收视纪录,以及“妯娌的三国时代”“婆媳过招”“婆媳的战国时代”……等剧集。
“那个年代,婆媳剧就是火。”一位曾执笔了几部婆媳剧的编剧告诉毒眸,“这个跟那个时代的家庭构成成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都是有关系的,包括电视剧观众的构成可能是一个大家庭。现在一个电视剧纯写婆媳关系的话,可能就不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注意了,因为这种关系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
过去可能会放大婆媳关系之间的矛盾,到了2020年,《三十而已》的编剧却刻意没有让主角与父母住在一起。“写这部戏的时候,我有一些明确的不写的点,比如说我不写婆媳矛盾,剧中已婚的顾佳、钟晓芹都没有和婆婆生活在一起。我也不写闺蜜撕逼,尽管这样能多写几集,能撒狗血,但我还是想尽量写一些自己有感触的新话题、新人物、新关系。”编剧张英姬在采访中说。
编剧口中的“新话题”,或许也包括了职场。职场戏常常是国产剧备受诟病的部分,而今年30+女性们的职场戏已经经得住推敲了。《三十而已》中王漫妮奢侈品销售的经历,引发了微博上许多奢侈品柜姐的共鸣;《怪你过分美丽》在素材搜集阶段,艺术总监梁振华与编剧团队采访了数十个各层级的经纪人,其职场戏篇幅全篇占比达70%。
《怪你过分美丽》里女主角的工作内容
《三十而已》也将这个国产剧习惯避讳处理的“30岁”,直接的放到了标题里,甚至与几个月前播出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一起,助推了“30+”女性话题。“30+”也成了今年许多热门国产剧女主角的共性——《下一站是幸福》主角32,《怪你过分美丽》主角30,《谁说我结不了婚》34……
一位剧宣告诉毒眸,《乘风破浪的姐姐》的高讨论度,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三十而已》的走红。
“姐姐带动了舆论场对30+女性的关注,《三十而已》在宣传时也努力在往姐姐那边靠,比如你在QQ音乐上搜《无价之姐》,最先出来的几个视频中,就有《三十而已》里三位女主角在发布会上跳《无价之姐》的视频。”而毒眸也注意到,另一支“无价之姐踩点视频”也被《三十而已》放进了宣传战报中,足见其传播度。
一时间,“无价之姐”成了30+女性的代名词。“一个女性成长要历经多少风暴,做自己才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这句《无价之姐》中的歌词,也仿佛成了30+女主角们共同的注脚。“三十而栗”就这样走向了“三十而立”。
国产剧30+女主角在今年突然爆发,同时在婚恋、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态度也较以往不同,这背后是一个用户群体的悄然迭代——观众大盘已经从80后迁移到了90、95后。
《香蜜沉沉烬如霜》《冰糖炖雪梨》总制片人、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刘宁工作室总经理刘宁先生告诉毒眸,在他看来,剧集市场的女性用户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成长的初期,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就是恋爱,因为这个阶段你经历比较少,就是所谓的青春这样的甜宠剧或者成长剧;第二阶段则是成长期,步入职场,谈过几次恋爱,有了一些些的感知;第三个阶段我们说的是成熟期的女性,这波用户群体话题度很高。”
按照刘宁的划分方式,前两个阶段的受众群体是14-29岁的女性,而这一年龄段也覆盖了国产剧市场几乎85%的用户。在他看来,《三十而已》能成为热门话题,也正是因为这部剧的目标受众正好是电视剧的主流受众人群,这部分女性正好处于这个人生阶段,即在职场、婚恋、育儿等方面有很多困惑,可以从电视剧里找到自己的对照。“这些年这类剧其实都在演,只是每个人在自己的年龄段关注的点不一样。”
《三十而已》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受众群体的年龄段不变,但背后的群体却从80后到90后、95后的迁移,所以影视作品的内容也需要为处于当时的这个年龄段的人服务。《三十而已》的走红,在刘宁看来,“说的直白点,就是吃了90后的红利。早些年如果同样是这样的题材可能跟现在比要差很多。现在30+、未婚的独立女性更多,他们也更能从这样的女性身上找到共鸣。”
《怪你过分美丽》原作者、总策划,恒星引力明月夜工作室总经理未再也肯定了女性群体的整体变化对剧集内容的改变:“女性独立意识更加明确了,那在二三十年前,可能是《渴望》中刘惠芳那样贤惠型的女性形象会比较受观众的欢迎,但是中国现在经济这么发达,女性相对于那个年代来说也更自信、独立,个人女性意识相对于那个年代的剧来说会更有力度。”
而剧中独立女性的形象,也与时代女性趋势暗合。据Mob研究院《2020“她经济”研究报告》显示,从75后到95后,硕士及以上学历女性占比从1.6%上升至7.6%,占比已经反超男性;男女收入差距也日渐缩小,95后男女占比差距仅有0.1%。收入与学历上差距的弥合反应到女性身上,便是她们也比过往更重视“个人价值”。
图片来源:Mob研究院《2020“她经济”研究报告》
而作为剧集市场活跃用户主力军的95后女性用户,她们在内容上更偏爱韩剧和美剧,韩剧美剧这几年来的30+女性剧的增多,也让其将对女性形象的要求投射到了国产剧当中。
就连剧集的创作者里都涌入了许多女性。《怪你过分美丽》出品人、总制片人,恒星引力创始人、CEO王一栩告诉毒眸,他创业近5年的时间里,能深刻感受到女性创业者是越来越多的。《上海女子图鉴》《谁说我结不了婚》出品人,兴格传媒董事长杨文红也对毒眸说,女性正在渐渐站上影视创作的主舞台,这几年也接触到了更多女性从业者,“比如《谁说我结不了婚》研发团队从早期,剧本的撰写,整个团队都是以女性为主的。”
《谁说我结不了婚》剧照
值得提起的另一件事是,随着独立女性剧集的崛起,不同类型的女性群像也在国剧里得到了丰满的体现。在毒眸和多位从业者的交流中,面对当下30+女性剧集涌现的现状,他们都会提及一部2016年播出的电视剧——《欢乐颂》。
《欢乐颂》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在杨文红看来,《欢乐颂》打破了大家对于女性群像剧的一个固定认知。“过去大家会从创作和剧本的角度认为,凡是多个人物、多线叙事,人物之间既要有关联度还要有矛盾冲突,会比较难创作。”而这也是因为在网络时代,大家对剧情和结构的宽容度更高了:“观众会更关注事件、名场面、剧烈的冲突。”
可以看出,从用户群体的变迁再到媒介转变带来的影响,2020年30+女性剧集的走红更像是一次蓄力已久的爆发。不过,在30+女性剧集的热议中,一些问题也开始出现。
“不满意,我还是比较喜欢爽剧。”8月11日,针对《三十而已》编剧对结局“不够爽”的回应,微博娱乐发布了投票“你满意这个结局吗”,其中这个选项的投票数排在第一,“我还是希望林有有得到报应”则排在第二。
这也是强调“独立女性”“现实”的《三十而已》所陷入的舆论困境——虽然剧中不乏对30+女性的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但是前期出圈的话题“用爱马仕包挤进太太圈”“顾佳为儿子打家长”“顾佳扇小三耳光”等等给了观众太多戏剧性的刺激,临到结局,三位主角的成长似乎已经能不重要了,观众的注意力只落到了“恶人”身上。
不少网友把这一段循环播放
对“爽感”的强调和追捧,并非是女性剧的“特产”, 对极致矛盾的外化呈现,事实上是这几年国产剧屡试不爽的成功套路。
多位制片人告诉毒眸,虽然个别言情剧被网友嘲价值观腐朽,剧情雷人,但却能平台有不错的点击,甚至有的还能获得S级项目的播放量。“多数观众对于剧集的话题度,以及矛盾的外化表现要求很高。如果剧中的情感表现,被拍成一种情绪流动,一种欲言又止的表现,很多观众是get不到的,现阶段很多走红的国产剧都必须要有外化的极致矛盾。”杨文红对毒眸分析。
如今抖音、快手上遍布的爽剧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是目前诸多打着“30+独立女性”的剧仍然摆脱不了男性凝视,才是最重要的弊病。一位制片人告诉毒眸,曾经有一位社会学教授愤怒地打电话对她说道:“如今这些女性剧,都是独立女性剧的外壳套着宅斗的内核。说是独立女性,做的事儿和过去宅斗剧里的大房却没什么区别。”
当这样的“新瓶装旧酒”仍然是剧集市场的大多数,从职场角度展现女性成长的剧集,其受众依然与庞大的下沉用户群体并不重合。在王一栩向毒眸展现的数据里,《怪你过分美丽》的主要观众为居住在一二线沿海城市,学历在大学以上,年龄在25岁以上的女性,在上文提及的主要女性用户群中仅占少数。而兴格传媒出品的《上海女子图鉴》《谁说我结不了婚》的用户画像也是如此。
而当观众的注意点都落到“爽文叙事”之后,剧中的男性角色也很难再得到正视和谅解。《三十而已》的三位男主角便被网友戏称为“渣男天团”,各有各的“渣法”,编剧原本想探讨的情感模式、男性的心路历程,也就都被“渣男”二字所掩盖了。
如此这般对男性的描写,也引来了一些编剧对“男性剧”的呼吁。《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编剧余飞就在微博写道“看了很多女性视角的社会话题剧,我认为舆论积攒的力量已经够了,是时候打造一部三个好男人被理想、事业、婚姻、家庭无休止地折磨并无处倾诉,最终由朝气蓬勃踩着滑板来的阳光男孩变成抑郁症缠身、每天把所有能量释放在路怒症里的秃大肚子的过程。女人不容易,男人也有一把鼻涕一把泪,只不过都和着啤酒往肚子里咽了。”
如果把2020年看成“30+女性剧”爆发的分水岭,那么下一阶段,女性剧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或许,对于女性困境会有更深刻的思考和呈现。《我的前半生》《如懿传》制片人黄澜告诉毒眸,她现在能够明确感觉到,女性题材到一定的程度还是应该再走得更深,“比如在表现困境的时候,能不能再多一些表达挣脱这个困境的方法,能不能让我们女性走得更从容和自在,而且理性的反思再多一些。”
更多像《怪你过分美丽》这样搞事业的职场剧也将出现。未再告诉毒眸,接下来她在筹备的作品《我要逆风去》,就是一部“女性创业燃剧”。“《我要逆风去》其实是一个25岁+的女性,一次破釜沉舟的创业奋斗。民族企业的复兴、国潮、直播、网红……这些时下正热议的点都会在剧中出现。”
希望到了下个阶段,能有更多的“独立女性”成为剧集里真正的内核,而非为了“政治正确”所做的“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