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白纸黑纸
今日锦囊答主:吕定海 上海评驾科技有限公司 保险板块首席精算师
在车险改革之前,保额大小的判断依据是车型,而不是司机。换句话说,无论你是循规蹈矩的“好司机”,还是一个随意强行、闯黄灯的“坏司机”,保险公司都是毫无区别的对待。但随着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车联网数据技术的发展,车险将迎来了一个重大变革,以“人”为中心,好司机将享受车险的好价格及服务,而行为习惯差的司机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付出更高成本。
这种保险模式也叫UBI(Usage Based Insurance)—— 基于用户行为的保险产品,旨在通过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数据,从而按照实际的风险进行精细化及精准化保险产品设计和定价。这是在新技术变革下,一种刚刚兴起的保险定价模式。
问题的关键在于,保险公司如何评判你是不是一个好司机?这肯定不是靠人力能够解决的,毕竟个人感性认识往往存在偏差,而保险公司往往需要处理非常多的订单,人力也分配不过来。在这个模式下,引入数据模型就更加有必要,这其中重要的参考数据包括:
1. 驾驶车辆的年限:一般而言,“老司机”还是要比新手司机更能判断情况,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也更能采取有效措施。
2. 驾驶习惯:相比较年限判断的“简单粗暴”,驾驶习惯则是日常数据的收集——通过各种方式,车辆将收集驾驶人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判断发生有责道路交通事故的概率。
数据主要包括:百公里急加速次数、百公里急减速次数、百公里急变道次数、百公里急转弯次数、超速情况——这些明显属于不良好驾驶行为的数据。
此外,对于行车时段分布、连续长时间疲劳驾驶情况、路线固定程度、活动范围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对驾驶员的判断。比如,夜间行车的风险较高,如果一个驾驶员连续夜间行车,则有可能被保险公司认为是: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近而影响保费。
除以上两点之外,个人信用记录也是影响保险公司判断驾驶员的关键因素。在美国,个人车险保费的高低与个人的信用记录也是直接相关的,目前在中国个人信用记录与车险保费还未挂钩,但也有公司在整合相关数据来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度。
获得这些全部数据后,不同的公司会通过不同的模型计算得出相关结果,并给出相应的保险费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