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能想到一夜之间充电宝租赁就“火了”。
36氪在一天之内独家报道了两条充电宝租赁玩家获得融资的新闻,投资方不乏金沙江创投、IDG等资本巨头。投资的核心逻辑只有一个——充电是高频刚需服务。
但是随着电池容量扩增和快充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充电频率以及充电时长是否会降低?另外,成本低、体验感优的无线充电设备是否有可能会取代充电宝,成为商家店铺内的标配?
此篇文章旨在分析这三项新型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至于技术发展对充电宝租赁生意有什么影响,相信每个人的想法都有所不同。
电池容量扩增
在电池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电池密度是衡量电池容量的重要因素。其实,在划时代的新技术或者新材料出现之前——比如燃料电池在手机上放个微型核反应堆什么的——出现之前,大幅增加电池密度且保证安全性是比较难的。目前,主流的手机电池能量密度保持在600Wh/L左右,有些厂家的产品会稍微高一些,比如金立M5 Plus,电池能量密度达到660Wh/L。
不过此前一家名为SolidEnergy的公司就推出过高达1200Wh/L的电池,提升能量存储的秘密在于他们没有采用传统的电极材料石墨,而是采用了薄片状的锂金属箔,SolidEnergy表示使用该技术制作的电池可存储同重量电池两倍的能源,在经历300次充电之后依然能够维持80%的容量。据悉这种电池技术将在谷歌模块手机Project Ara中率先使用。
快充
快充技术目前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高通的Quick Charge系列,联发科的Pump Express系列,OPPO VOOC方案三种主流的阵营占据国内主要的快充市场。此外包括华为海思的FCP (Fast Charge Protocol),德州仪器的MaxCharge等技术也在积极推广。搭载高通快充技术的手机有小米4C、HTC ONE、乐视MAX2等,搭载联发科快充技术的手机有魅族MX5、金立M5、蓝魔MOS1 Max等,OPPO和华为的快充技术主要服务于自家的手机产品。
快充技术也的确可以有效降低充电时长。我们看下方的普通手机和快充手机的充电速度对比,快充技术可以在30分钟左右将电充到60%左右。而且快充技术在不断升级,比如OPPO的超级闪充技术可以在15分钟充满2500mAh的电池。
有人会说快充会发热、不安全,但其实也有手机厂商使用双充电芯片技术来解决该问题了。双充电芯片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充电方式,利用两个芯片的平衡控制,更加精细化的调节充电电流,优化充电效率。其次利用两个电芯隔离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电池风险。最后利用双电芯设计降低了电池发热的风险,提升电池寿命。
无线充电
第一代无线充电方案是基于点磁感应原理的,充电距离仅有几毫米,需要对店面的桌子进行改造,将发射端嵌入桌内,这对于商家是比较难接受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精确对准充电板,只能“一对一”进行充电,体验感甚至不如有线充电。不过第二代基于电磁共振原理的无线充电方案,相比第一代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充电距离提高至了数厘米,并且可以一对多充电。这也就意味着商家无需对现有桌面进行改造,充电灵活度也有所提升。消费者也无需再使用有线的充电宝,只要把手机放在桌面一定范围内就可以自动充电,而且充电速度也与有线充电相差不多。
再说成本,有无线充电方案商告诉36氪,他们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产品整套售价在200元以内,安装费用基本为0。未来大批量生产的时候成本会更低,售价也会更低。这也就意味着同样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快速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