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图像影音设计 > 访谈 | 大众汽车设立亚洲未来中心,汽车巨头如何押注崛起的亚洲出行市场? >

访谈 | 大众汽车设立亚洲未来中心,汽车巨头如何押注崛起的亚洲出行市场?

转载时间:2022.04.28(原文发布时间:2018.01.29)
8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82次

前段时间,大众汽车集团亚洲未来中心在北京正式揭幕。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全球三大未来中心之一,亚洲未来中心将采用全新的方式去洞察人们未来的移动出行需求,并做出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表示,未来中心打通了各领域的传统壁垒,外观设计师、内饰设计师、用户体验专家,以及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新技术发掘、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将并肩协作。

访谈 | 大众汽车设立亚洲未来中心,汽车巨头如何押注崛起的亚洲出行市场?

新亮相的亚洲未来中心与位于德国波茨坦的欧洲未来中心和位于美国硅谷贝尔蒙特的加利福尼亚未来中心,共同构成了大众汽车集团未来中心的全球网络。大众汽车集团未来中心设立在集团不同的重点区域市场,以应对移动出行市场日益凸显的区域差异,同时进行人才储备。

亚洲未来中心将为中国和亚洲市场提供定制化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此外,这些在集团层面研发的解决方案将会被整合应用到集团旗下的各大品牌之中。亚洲未来中心有一支跨学科的工作团队,团队成员以不同的视角相互启迪,使亚洲未来中心可以从创立之初就涵盖未来移动出行的方方面面。专家们不仅仅关注未来的汽车,也会从整体出行领域考虑,满足未来几代消费者的移动出行需求。

作为集团布局的网络,加利福尼亚未来中心借助硅谷的影响力,主要负责客户数字化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软件,以及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欧洲未来中心关注以SEDRIC为代表的自动驾驶汽车,在此基础上探索未来移动出行概念的发展和整车设计,亚洲未来中心将集中力量探索针对中国和亚洲市场的设计理念。这三个未来中心将通过密切交流,把各自的解决方案推广应用于全球市场。

以下是对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数字官Johann Jungwirth、亚洲未来中心负责人Torsten Schonert博士、大众汽车集团未来中心数字用户体验总监李毓修的问答整理。

问:亚洲未来中心跟大众汽车集团概念车部门是同一个部门吗?一般汽车厂商在概念车中会涵盖很多量产车的概念,未来中心也做了概念车型,这和其他未来的量产车,以及车展上更接近量产的概念车有什么不同?会对之后的产品产生什么影响?

Johann Jungwirth:作为未来中心,我们的前瞻性非常强,要看到十年乃至更加长远的未来发展,但是概念车可能需要着手实现今后两到五年的时间框架需求。需要强调的是,SEDRIC 这款概念车是大众汽车集团的概念车,所体现的概念在将来可能会由集团旗下多个品牌、多种产品得以以实现。围绕如何实现 SEDRIC 这一款概念车所包含的理念,我们已经和数个品牌进行了密切的接触。所以大家会看到 SEDRIC当中的一些概念出现在各个品牌的概念车以及将来的量产车上。

问:汽车厂商越来越重视品牌体验,特别是汽车创业公司。大众汽车集团有没有计划把亚洲未来中心打造成面向消费者层面的开放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新能源技术和交互设计?

Johann Jungwirth:当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得到客户反馈、研究客户需求的时候,我们也会定期地邀请客户和客人来到这里参观交流。另外,楼下大众汽车品牌的4S店中也展示了一些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比如e-Golf这款纯电动汽车。

Torsten Schonert: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亚洲未来中心发挥着以未来为导向的设计中心的作用。因为要进行设计工作,所以保密级别都是最高的。另外一方面,我们会邀请客户和合作人员到这里进行参观和访谈。大家在刚才的导览环节也看到了,亚洲未来中心所有的工作都围绕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早的得到客户的反馈和需求,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住他们的需求。

李毓修:传统车企的设计中心过去更多地强调的是创意,但在今天,随着时代的改变,客户关注的不再只是外观和内饰,而是整体的感受,甚至是延伸的服务体验。这绝非通过闭门思考或者是透过传统数据就可以理解的,因为如此,我们更加重视沟通的渠道。我们不仅仅在北京,也关注其他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的客户沟通,因为不同城市的交通需求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对外交流才能让我们的服务变得更具体、更接地气。

问:刚才我们谈到了亚洲未来中心的一些做法,集团给亚洲未来中心的关键指标(KPI)是什么?最在乎未来中心做什么事?集团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高层做决策的时候未来中心的权重是什么样的?亚洲未来中心跟其他两个相比,除了本土化以外还有哪些区分点?

Johann Jungwirth:关于总部给我们的关键绩效指标,我们第一个指标就是要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客户的需求。无论是从整车设计上还是用户体验的设计上,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能够理解和把握中国客户的需求,以及中国客户和其他市场客户需求之间的差异。这当中既包括汽车设计、用户体验、数字技术使用,也包括对使用人工智能的接受程度以及整体有机的设计感。我们发现中国客户的审美中非常注重整体的、有机的设计感,但在其他市场的客户的审美视角就会有所不同。我们的汽车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需要能够达到中国市场客户的需求,当然我们也会通过对客户各种形式的反馈调查来证明这点,这是我们首要的绩效指标。

排在第二位的绩效指标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效果,时间框架关注五年、十年以后。第三位的绩效指标就是对新技术的发掘,以及寻找初创企业或项目来进行合作进展,发现未来的“金矿”,助力集团的业务决策。

现在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想通过三个事情回答包括亚洲未来中心在内的三个未来中心对于集团总部决策的重要性和权重。

第一件事,在2015年11月1日我上任的第一天,大众汽车集团CEO穆伦先生就明确地指出我们要在亚洲、加利福尼亚和波茨坦建立未来中心。这不仅是集团层面的决定,也是穆伦先生个人作出的承诺。

第二件事,从管理的层级上,李毓修先生和卫石(Peter Ortlieb)先生分别负责亚洲未来中心的数字用户体验和设计。在亚洲未来中心,他们向Torsten Schonert博士汇报工作,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直接向总部进行汇报。李毓修先生向我汇报工作,而我的上一级就是集团CEO穆伦先生;卫石先生也是一样,他向负责全球汽车设计的集团总监Michael Mauer汇报工作,而他的上级也是集团CEO穆伦。这种简单直接的汇报架构也说明了未来中心的价值和重要性。

第三件事, 关于SEDRIC。没有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和全球管理层对未来中心的重视,我们也不会在今天看到这个概念车以及它身上所实现的多种理念。2015年11月我刚刚上任,仅仅几个月以后的2016年日内瓦车展上,集团CEO穆伦先生就和我一起进行了讲演,介绍了大众汽车集团关于未来移动出行的愿景,以及三个未来中心的使命。一年后的2017年3月,我们的概念车SEDRIC就实现了全球首秀。这款概念车的所有设计都是在未来中心完成的,包括外观、内饰,甚至它所使用的所有软件都是未来中心内部开发的。一个月以后,也就是2017年的上海国际车展,我们把 SEDRIC 带到了中国。这个例子也能向大家说明,未来中心在大众汽车集团管理层的决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权重。目前有关的概念已经在实施的阶段了,我们正在把“移动出行即服务”这样一个理念落实到实处。

Torsten Schonert: 2017年11月,当我与穆伦先生见面的时候,穆伦先生严肃地告诉我亚洲未来中心的责任非常重大,这句话他说了两次。我不只是听到他这样说,而且我也从他严肃的表情中感觉到我肩上的责任。所以从亚洲未来中心的角度来说,我们也非常幸运,能得到全球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

Johann Jungwirth:接下来回答您第三个问题,关于亚洲未来中心和另外两个未来中心之间的分工和差异,这有几个方面:

首先,这三个未来中心分别覆盖了亚洲、欧洲、北美,这三个地区市场的情况有差异,客户的需求也不一样。这是三个中心重要的不同点之一。

另外一个不同点是我们三个未来中心都有一些重点的工作领域。例如在加利福尼亚未来中心,工作的重心就是用户界面的软件层开发。无论是大众汽车品牌、奥迪还是保时捷和其他几个品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用户界面的技术有HTML5或者Java,但我们现在也是在探索和寻找再开发一些新的用户界面平台,比如Qt这样的用户界面技术,也就是说我们正在开发新的用户界面的软件框架和平台。

与此同时,加利福尼亚未来中心也在打造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从早期的用户界面开发,一直到量产车型中所应用的硬件化对象。这样把汽车的设计、工程设计以及用户界面的开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具链,贯穿从形成用户界面概念到最后量产车型硬件的各个阶段。

欧洲未来中心的重点是原型车模型的构建,特别是1:1的模型,他们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专长。针对概念车型,他们不仅能够做出所有的外观、内饰、色彩的搭配,并且能够做出1:1的原型模型,也能够以此支持另外两个未来中心的工作。

亚洲未来中心比较独特的工作领域是研究一些特殊的客户群体。如盲人这样的客户群体,我们研究如何让他们在使用汽车和移动出行服务的时候非常便捷。我们经常提到移动出行服务化,我们也非常注重研究将来  SEDRIC 这样的自动驾驶车型如何能够成为城市中的车队,服务于智慧城市的移动出行并满足相关的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看到我们非常重视智慧城市的发展的原因,我们认为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首先要有“移动出行即服务”的概念或者说服务化的移动出行概念。第二,我认为智慧城市要拥有某种意义上的城市操作系统,这里有移动出行服务,也有能源和空气质量等系统。我认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移动出行服务是格外重要的。

大家可以看到   SEDRIC 的熊猫形象,它通过前脸上的灯光来实现熊猫形象的建立。还有就是“鸿运当头”这个红色,客户戴上VR眼镜看到这些概念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并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反馈。刚才在揭幕活动上我已经讲过,中国是我们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市场,我们在中国的客户群也是最前沿、最新潮的,而中国政府的前瞻性也非常强。

问: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而言,本土化思路非常重要。未来中心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上是否会承担相应的角色,比如应该如何做技术服务支持?亚洲未来中心是否会承担大众汽车集团面向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落地的研发任务?

另外,您刚才也提到了一些挖掘初创的公司,未来中心是否会与中国本土的技术企业开展新的合作?

Johann Jungwirth:集团旗下的奥迪在中国有一个相当大的工程设计团队,他们的工作是根据中国的情况进行自动驾驶的研究和测试,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年。奥迪中国以及奥迪德国总部针对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的研究与未来中心之间是沟通协作的关系,并且已经在中国找到了几个合作伙伴,并且用不同的自动驾驶系统在中国做自动驾驶的测试

我们认为未来中心的角色并不是直接实现量产车型的落地,这个工作是由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各个品牌来各自完成的。我想谈谈移动出行服务,我认为移动出行服务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自动驾驶系统,这需要有专门做自动驾驶系统的供应商来提供。毫无疑问,我与他们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汽车的设计、研发和量产,这个工作是由汽车企业来负责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各大品牌会借助未来中心所提的概念;第三个层次是车队运营;第四个层次是移动出行服务—— 在中国我们专门成立了智能出行服务公司Mobility Asia为消费者提供各项智能出行服务,为客户提供无缝、融合的智能出行体验;第五个层次是服务供应商。移动出行服务的第二个层次——也就是整车设计、研发和量产是由集团旗下品牌来完成,而其他四个层次均需要与外部的供应商结成合作伙伴的关系得以实现。

Torsten Schonert:未来中心是大众汽车集团的重要一员。一方面,三个未来中心在工作上被赋予了很大的自由度,我们可以去畅想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未来话题;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从集团以及集团品牌中汲取营养,得到其强大研发能力的支持和互动。比如,在欧洲,我们能得到集团总部旗下如大众、保时捷、奥迪、斯柯达各品牌总部给予我们的支持,而在中国,我们又能受益于合资企业的伙伴关系和集团及旗下品牌的整个研发网络。总而言之,我们有足够的探索未来的自由度;而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能和各大品牌密切合作、相互支持。

Johann Jungwirth:我们在集团总部设立了加速器、孵化器机制,建立网站为集团与寻求合作的初创企业或者创业家搭建桥梁;我们也设立了创意中心机制,能让初创项目和成员在大众汽车集团内找到对接人。Torsten Schonert博士可以进一步为我们讲讲亚洲未来中心的初创企业(项目)发掘工作。

Torsten Schonert:举个例子。集团在去年开展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即围绕着初创企业、初创项目的发掘工作,协调集团以及旗下品牌,建立起一个运行良好的内部交流平台。每两周会进行一次交流活动,来自集团及旗下品牌的同事会在一个内部交流平台上进行针对初创企业及项目的交流和分享——项目是什么?这个企业是怎样的?业务进展情况?

通过这一个平台,集团内部能确保初创企业及项目发掘工作进展得更加有效。而在中国,我们既有像BAT这样庞大、成功的创新企业,也有刚起步的初创企业,亦有介于两个阶段之间的企业。

Johann Jungwirth:去年,集团工程设计部门关注到了出门问问这家公司。虽然出门问问尚处于初创阶段,规模较小,但是它确实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目前,出门问问正在与Google开展合作,Google研发的可穿戴设备,尤其是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设备,均部署了出门问问的语音识别技术以用于研发智能化可穿戴产品的语音助理功能。随后,我们向出门问问投资1.4亿美元,随后又各出资4000万建立起一个合资企业,在出门问问前沿的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汽车应用程序。目前,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智能化的程度,我们所实现的人工智能助理都已经领先于同类了。

问:请问出门问问系统的产品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应用到大众的车辆上?第二个问题,刚刚提到,大众汽车集团的玩法是更多地与初创公司一起。之前福特已经跟阿里签约,在智能联网、智能驾驶方面进行比较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我想请问一下,大众汽车集团在这方面会不会和BAT这些玩家进行深度的合作?

Johann Jungwirth:我也是大众汽车集团与出门问问的合资企业董事会成员,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是: 这项工作正在向前推进。我们在探讨把出门问问的技术集成到汽车产品中的多种方案,而且就此和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以及与江淮汽车成立的合资企业在交流和沟通中。目前,我们还不能够披露更加详细的计划或时间。我只能告诉大家,我们在这个领域正进行非常积极地工作,把出门问问的技术集成到出厂的整车产品中。我们正积极地推进工作,一旦时机成熟,我们会把这个惊喜带给大家。

关于您的第二个问题,在苏伟铭先生以及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智能出行服务公司(Mobility Asia)的引领下,我们与BAT处在深入探讨的阶段。虽然目前没有任何详尽的细节可供披露,但也请大家保持关注。我们对合作的态度是开放的,我们认为在这个领域和合作水平上,达成适当的合作伙伴关系会带来双赢的结果。

我是36氪汽车记者卢姿伊,负责特斯拉、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联网、出行及后市场,欢迎直接与我联系,微信:17701221940

36氪企服点评

图像影音设计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限时免费的图像影音设计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