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富途研究
作者/天成henry
白云苍狗、斗转星移,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对于互联网科技这样的快周期行业来说,除了变化,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科技行业到目前为止出现过两个巅峰,一是2000年左右,出现史上最大的互联网泡沫,彼时全球市值最高公司有5家科技公司代表——微软、思科、英特尔、朗讯、诺基亚。遥想当年互联网泡沫时的光景,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当时都达到了历史估值的顶峰,这背后反应的是当时普罗大众对互联网IT行业的懵懂无知和过于美好的幻想。
另一个顶峰就是现在,FAMGA牢牢占据全球市值排行榜前五席。
「FAMGA」是美国五大科技巨头首字母缩写——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book。
从市值规模上看,截止2019年12月9日,微软11547亿美金市值、亚马逊8674亿美金市值、苹果11860亿美金市值、Google9264亿美金市值、Facebook5742亿美金市值,总和高达47087亿美金,富可敌国,而更重要的是,它们看起来还没有停下扩张的步伐,继续变得更大更强。
目前,FAMGA占据了纳斯达克Top100公司市值的46%,这个比例其实一直在扩大,2014年时其权重仅仅为32.4%。
由于FAMGA的带动,纳斯达克100指数在过去5年涨幅100%,年化15%涨幅超过标普等一众指数。
在过去十年大牛市里,如果你没买FAMGA这五家公司的股票,那一定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确定的一波机会。
以苹果为例,苹果十年股价从13美元涨到270美元,涨幅近20倍,市值来到了万亿的水平。
苹果公司估值也水涨船高,近5年估值中枢已经从10X到20X。
面对屡创新高的指数和市值,每天都有泡沫破灭的呼喊声传出,然而股指和FAMGA还是不知不觉创下新高。
FAMGA今年股价涨幅——
尤其是今年,苹果公司70%的涨幅来得有些不真实,也是创下了十年来第二高的涨幅。
所以,FAMGA是泡沫吗?
要回答现在FAMGA是不是泡沫,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看估值。
目前苹果公司PE估值21倍、微软28倍、谷歌28倍、亚马逊(PCF估值28倍)、Facebook估值32倍,可以看到虽然FAMGA估值近年有所提升,但都处于合理的长期估值中枢内,并没有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那般动辄几十、上百倍的估值出现。
而如果我们仔细比较FAMGA股价、估值与利润增幅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苹果近五年净利润基本没增加多少,但是股价涨了1.75倍,很明显是由估值推动,PE估值从5年前的16到现在的22,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存在泡沫吗?
到目前为止苹果估值并不算太高,而估值推动最主要也是由于苹果高毛利服务业务占比扩大,市场预期苹果向「硬件+软件」成功结合的步伐更进一步,因而估值得以提升。
微软近五年股价涨幅近3倍,由利润(5年涨幅2.2倍)和估值(18到28)同时推动,背后是微软云业务的突飞猛进所推动的,凭借着To B的客户优势,大有赶上亚马逊云业务的潜力。
谷歌近五年估值几乎没变,维持在28倍,股价涨幅基本都来自于净利的推动,相比其他科技巨头而言,有点落寞,广告业务增长疲软,云业务落后于亚马逊和微软,高管频繁变动,谷歌要重新奋起,还需要进一步发掘重要的增长点。
由于亚马逊净利波动过大,我们采用PCF来估值,可以发现其估值基本没变化,股价涨幅略超净利涨幅。
Facebook与谷歌近五年涨幅差不多,但净利润大增6.62倍,估值目前稳定在30倍左右的水平。
很明显,这一次龙头科技股的大涨,并没有达到泡沫的水平,与1998年9月到2000年3月的Dotcom互联网泡沫就更加不是一回事了。
当时大量的公司是有idea就能拿到钱,有Page View就能宣称自己成功。很多企业在 ipo 的时候,就享受2-5倍的股价攀升,分析师、投资者、企业家、风投、银行全部都陷入狂热的情绪当中,everybody is winner,no loser,但是不赚钱的「生意」的大量出现,终究是一种泡沫,破灭并不奇怪。
如今,财富越来越向 FAMGA 集中,原因到底是什么?
因为我们正在走向一个科技垄断的时代。
优胜劣汰、赢家通吃,盈利不断改善。科技是全球下一轮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全球科技股近年来持续获得超额收益。已经建立优势的科技龙头公司有望凭借市场、资金、技术、人才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份额,实现强者愈强。
1)收入、利润稳健增长,我们正处于科技进步斜率快速提升的时代,智能硬件、数据智能对生活的渗透影响愈来愈强,科技行业发展趋势确定向好,龙头公司业绩增长可得保障;
2)在手现金多,投资能力强,投资意愿充足,具备较强行业整合能力;
3)占据人才优势,研发实力强,可在科技进步迭代过程中稳固核心竞争力。
FAMGA一年的营业总收入达到8770亿美元,净利润为1583亿美元,相当于一年赚了一个中国移动。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的生长出垄断,这是客观规律、基本趋势,无可回避的。
当14、15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渐渐消失,科技企业从自由竞争时代走向了垄断竞争时代,2015年之后,合并、收购的案例更加频繁的发生,且规模远超以往。大规模的兼并收购产生的结果必然是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垄断。
比如:
美国的Facebook收购了WhatsApp、Instagram、Spaceport、Friend.ly;谷歌收购了Android、YouTube、NestLabs(智能家居)、Boston Dynamics和DeepMindTechnologies(人工智能)、DNNresearch Inc(神经网络)、Titan Aerospace(太阳能无人机);亚马逊收购了CD NOW(网络音乐零售商)、KivaSystems(物流)、NICE(云计算)、Endless.co和Fabric.com(分别为鞋类、服装类细分电商)、IMDB(最权威的电影评分、购票网站)。
频繁的并购带来的结果就是,FAMGA 拥有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能够威胁到 FAMGA 统治地位的迹象,FAMGA 正利用它的生态系统,从它的用户那里获得更大的价值。
当垄断给科技巨头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时,风险也在累积。
腾讯要解决游戏的防沉迷问题、百度要解决虚假信息的问题、阿里要解决假货的问题,BAT不再简单是改变世界的公司了,而是各自就成了一种「世界」,甚至「世界的中心」。
这也可以理解为,在利润之外,还有更多东西应该成为BAT经营中的重要考量维度。
而对于脸书和谷歌的垄断,更是被西方人士所痛批。
索罗斯认为,社交媒体公司通过欺骗的手段,故意将用户的注意力转移到它们提供的服务上。
这种行为十分有害,尤其是对青少年。互联网平台与博彩公司颇具相似性。赌场开发的技术能将赌徒引导到特定的赌桌,让他们输光所有钱。他们正在引导人们放弃自主思考的能力。对民众思维的塑造力正越发集中到少数几家公司手中。我们需要努力捍卫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所称的「思想的自由」。而对成长于数字时代的人们来说,一旦失去,就难以重获这种自由。
的确,我们的生活已经被互联网包围,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的思想某种程度上被其绑架——我们只能看到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
Tristan Harris,曾经在谷歌担任设计伦理学家及产品哲学家。他研究了科技如何影响十亿人的注意力、身心健康和行为方式,之后他得到的结论是科技正在绑架人的思维,就像是老虎机劫持了赌徒的思想一样,它们充分了解你的心理弱点,然后「操纵」你的思想。
这大概是所有科技垄断企业的原罪,算法和人工智能在极大程度上便利民众的同时,也在将人们引向极端,而人工智能的背后也是带着设计者的偏见和利益的。
有人说,一个企业的增速不可能永远高于GDP增速,否则迟早有一天,这个公司会比国家还要大。很不幸,FAMGA的存在告诉我们,这是有可能的。
今天,全球大约10%的上市公司掌握了80%的利润,美国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中,有40%收入来自于其关联公司,这个比例在1980年的时候,仅为1%。信息、互联网时代,那些超级大的科技公司将越来越像一个个「百年老店」一样,变得「长生不老」,随着护城河越来越深,市值将变得更大。
那么,对于这些庞然大物,没有什么办法打破垄断么?
微软在2000年前后曾面临差一点被分拆的命运,对于谷歌的垄断,欧盟花了七年时间来搜集有关谷歌垄断的证据,在欧盟竞争委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的努力下,证据搜集的进程大大加快,甚至影响到了美国民众对待谷歌垄断问题的态度,不过,它们在交了罚款后,最后还是活得很滋润。
大国的崛起,一定会伴随着世界级科技公司的诞生,可以期待,在中国市场,也一定会是强者恒强,未来科技股大概率的会朝着大科技的方向发展。
编辑/Sylvie
风险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富途将竭力但却不能保证以上内容之准确和可靠,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