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医疗健康领域更是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但AI+医疗目前都没有很好的产品落地案例,其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有标注的高质量的患者数据。
患者一直按照过去的“生病才就医”的方式生活,保留下来的健康数据往往只是医院的挂号记录,病历信息,价值有限。而且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一直以来都以既定的医疗模式为中心,用户在医疗过程中没有任何发言权,所有的医疗数据都牢牢把握在医院手里。
为了充分留存患者的院外数据,小白健康设计了一款基于交互方式记录用户的健康信息的小程序。用户通过参与互动的协作方式形成“健康日志”和“健康成就”,建立具有分享价值的个人医疗健康数据体系。
小白健康创始人刘宇表示,即便各种可穿戴设备的开始被广泛使用,但能收集到的多是用户的客观健康数据,是不完整的。他认为,从生病到痊愈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可直观反映病情进展,这是任何传感器或医院做不到的,不过一旦能记录下来并保存就可视作一个医学数据标签。举例来说,一患者感冒头疼,吃了某种药就不头疼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标注数据:即某种药有疗效。
当然,为了确保数据价值,小白健康是想基于个人建立用户完整的健康数据体系,包括健康基础(基因)是什么;做过哪些对健康有影响的事;有哪些伤病或不适的经历,具体感受如何;经历过哪些改善健康状况的尝试;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如何等信息。平台会要求用户输入结构化的信息、固定场景,并采用统一的存储标准,保证数据积累足够多的时候能被有效应用。
在我看来,由患者自主记录健康变化会过于主观,缺乏临床价值。但刘宇表示,人治病的核心是让自己的感觉变化,虽然主观但大数据能呈现出规律,待积累到足够多的用户数据后就能发挥临床价值。
另外,让用户主动记录和分享数据略显“反人性”,如何保持用户粘性是个问题。为此,小白健康使用了一些“新玩法”让每个用户能更积极地记录健康数据:不通过AI自动回复(互动性差),而是由专业医生(通过众包模式招募)参与指导以激励用户;另外,也会用代币来激励用户。要知道,用户对医生有天生的信任感;且整个记录还能作为后续临床诊疗的参考。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确保医生的响应速度,会对医生进行现金激励,后续会用区块链的方式用奖励模型的方式去记录,每周也会组织专家进行互评,对表现好的医师也会有额外奖励。
刘宇告诉36氪,截止目前,小白健康已积累2000多名种子用户。至于平台推广,可基于显示有身体变化的过程(生病到治愈)的“健康成就”进行推广。要知道以往对他人有价值的患者治愈病例都掌握在医生或医院手里,很难提取、过滤和传播。
“健康成就”
当然,考虑到小白健康长期记录个人信息的服务属性,这款工具未来主要会面向两个群体:慢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小孩妈妈,前者记录健康的行为很高频;后者则是对孩子的变化有很强烈的记录动机。
至于商业变现,刘宇告诉36氪,未来会考虑向第三方医疗健康研究机构提供数据服务,或探索知识付费模式。他表示,当数据越来越多的时候,用户健康记录对他人的参考价值也会越来越大,可激发后者的付费意愿。他还强调,不会做医疗广告,因为导流和导医容易引起数据的失真。
团队方面, 创始人刘宇199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是一名连续创业者曾创建深圳世纪网通公司和海傲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被并购)。其他成员则通过 “众和社区”而来,形成一套ICP流程:所有流程全部公开,所有工作以奖励为核心(自主制定),会淘汰组织中效率最低的人。
目前,小白健康已启动首轮融资,计划融资数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