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4000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创投圈喜欢以“XX元年”来形容行业里某个新趋势的出现,比如2017年就被好事者命名为“AI元年”,2016年也曾被冠以“VR元年”的称号。
价格涨幅超过黄金乃至毒品的比特币的横空出世,愣生生把民众对于新鲜事物的美好期待从“年”压缩为“日”。上至理性专业的金融界从业人士,下至不知道区块链为何物的中老年大妈,都对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代币投入了巨大热情,官方数月前对于数字代币无序市场的打击并未影响全社会层面对于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的关注,在这种民众情绪的裹挟下,当创投界大佬级人物徐小平于2018年1月9日在一个有着500人的微信群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喊出“区块链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伟大技术革命”这类煽动性口号后,“区块链”这个名词以截图形式引爆朋友圈与创投圈,这一天也被某家自媒体命名为:全民区块链日。
大致说来,官方与民间对于区块链及代币有着四种态度。
官方对于区块链并不排斥,谨慎欢迎,贵阳等大数据强省甚至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庞大体制身躯的肌理之中,希冀其能给日益臃肿的行政体系带来活力与效率;而对于鱼目混珠的各类代币,官方是坚决打击,绝不养痈遗患。
普通民众对于区块链技术及其背后的运行原理了解得不多,但对于代币热情持续高涨,中间掺杂着部分中国人常有的投机心理,也和中国人民日益鼓起来的钱包与理财渠道不通畅的矛盾息息相关。
比特币会不会如当年的郁金香泡沫一样遽然破裂?区块链能否如业内专家所愿在全社会层面植入信任的价值因子?在力挺派与看衰派在网络上展开各类口水战时,健一会对国内首屈一指的区块链专家蔡维德教授做了一次专访,想听听他的观察与判断。
蔡教授的立场很明确:区块链技术是意义远超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看不懂的可以继续观望。
■ 蔡维德
北京天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实验区区块链互联网实验室主任,北京天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荣誉终身教授。
2014年受”邀请回国,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字社会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并转向区块链技术研究。
在天德科技带领团队开发了世界第一个大数据版的区块链,第一个分布式异构链网模型——金丝猴模型、第一个分布式同质链网模型——熊猫模型以及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产业沙盒。
口述:蔡维德
采访:阮聿泓
1995年和1996年是美国互联网的市场开启时代。当时许多传统产业每年赚几亿美金,互联网公司非但不赚钱,还赔很多钱;但是传统产业股票不涨,互联网公司股票却像疯了一样暴涨。当时很多人指责这种现象是泡沫,说那些互联网公司没有价值。
今天回头看看,1995年那个时候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泡沫?真正的泡沫是那些不会或者不肯改革的传统公司,不是那些新型的互联网公司。看看20年后这些公司的成长就很明显。当初那些互联网公司现在都是产业领头公司,在中国他们就是BAT。部分不肯加入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后来关门, 在市场上被互联网公司取代。谁才是泡沫还不清楚吗?
当下和1995年那个时候是同样的情形。区块链不是泡沫,而是新时代的来临。每个新时代来临时,一开始价钱好像非常高,不合理,但后来回头看才清楚。
线下书店火的时候,谁能想到未来卖书最多的竟然是连实体店面都没有的亚马逊?当初1995年美国产业领头的实体书店就有几家后来关门。
现在还只是开始,区块链的发展速度会比互联网还快。
有人用“块来疯(blocksanity)”来形容在国外的区块链公司股票,但这个现象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出现了。一个刚上市的区块链公司股票2天内上涨40倍(4,000%),这难道不是“块来疯”?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区块链公司股票供不应求, 像当年互联网公司股票一样。
我在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地访问的时候,很多人对我说他们已经“嫁给”区块链了,代表他们这辈子预备从事区块链事业。因为他们以前没有赶上互联网的大风口,这次区块链风口他们肯定要上车。
2017年10月在北京我曾经说过,区块链带来的经济效益比人工智能等其它几个技术加起来的经济效益还要大。人工智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不是改革,而是改善优化,但区块链不一样。区块链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会对相关产业产生结构型的改变,不是“局部”更改。
产业结构型的改变意味着旧有技术架构、基础设施、和业务流程都要改换,一些不符合新时代的企业可能将来要关门。全新的企业会出来,旧的企业要改变, 不然像实体书店一样,被历史的大洪流冲走。
区块链技术在现阶段有三个应用方向:
· 第一个是数字货币,也即公有链;
· 第二个是金融市场,也即企业版区块链;
· 第三个是物联网区块链。
这三个方向区块链设计不一样,商业场景都很大。公有链不要求速度快,但对容错性要求比较高;企业版要求速度快,吞吐量高;物联网则要求是轻量级的设计。
现在各种区块链技术都不一样:有些系统本身设计像区块链,但大家(包括自己)反而不认为这系统是区块链,例如R3 CEV的Corda。有些系统不像区块链,例如 IOTA, 大家却都认为它是区块链的延伸。因为Corda 不符合区块链原则,而IOTA符合区块链原则。这种现象很有趣。
公有链的历史最悠久,基于其技术而诞生的数字货币已经震动全世界。无论是毒品、酒、黄金、股票、期货还是郁金香,人类历史上没有一种物质的价格增长速度超过比特币增长速度。
企业版区块链的市场还有几千倍成长空间。有人预测,2018年会是企业版区块链元年,以后还会有自金融出现。所谓自金融,意即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一个小型银行,很多以前只能由银行做的事情,以后会拿到外面(非银行)去做。
有些人在银行里用区块链做试验,感觉不好使、不好用。他们问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区块链?
加拿大央行在2016至2017年做实验,最后结论是使用现在的区块链技术不但不能达到银行或金融系统的需求,而且还会增加金融公司的风险。这份报告发表在2017年初。这份报告对区块链的看法是负面的。
但是, 加拿大却是一个“块来疯”的国家。加拿大资本市场都在追捧区块链。区块链公司股票在市场爆涨。为什么?因为市场知道,2017年加拿大央行实验失败只是代表:(1)区块链技术还不成熟;(2)如今没有整体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支持区块链业务;(3)实验用的商业流程还是旧流程。
蒸汽机的出现,对于那个时代是一种颠覆。蒸汽机促成了火车的诞生,在火车诞生之前,人们坐马车和牛车出行。把区块链放在现有的银行系统里运行,就像是把一台蒸汽机安在一辆马车上,马除了拉人,还要载着蒸汽机,能好使吗?火车应该在铁轨上跑,汽车应该在公路上跑,现在让汽车到铁轨上跑,也是一点都不好使。
区块链的改革不是局部的,是全面的,在一个复杂系统里面部分使用区块链不会得到大量的益处。
区块链时代来临,这个大风口给予年轻人无限希望。
但是区块链成功的例子已经出现,区块链基础设施也要出现,新的基于区块链的商业流程已经明显,这些流程比旧的流程好许多,新的流程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而且有些公司已经在相关市场上赚了大钱。
当然区块链还有很多成长空间,但是许多人已经看到了这个明显的趋势。许多在国外的年轻工程师和学生明白这事后,纷纷决定这辈子要“嫁给”区块链。
以前,很多投资人认为,区块链领域有价值的是应用,底层技术没有价值。现在正好相反,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公司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做。上面比资源,下面比技术。
从上往下走非常难,从下往上走比较容易。
区块链技术比想像的难。许多人拿了区块链代码,想要创新,做了几年却没有做出来。一代区块链的技术研发周期一般两三年就必须结束,如果两三年做不出来,那可能十年也做不出来。这好比一个人会生产第一代车子,再研发就可以生产第二代车子;第二代出来后,再研发才能生产出第三代车子,如果有个人没有生产过第一代车子,现在跳出来说他可以直接生产出第三代车子,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但可能性低。
现在所有区块链都有开源软件,也有教科书,还有各种论坛和专家演讲视频,可即便是把这些东西都摆在一个团队的面前,他也未必能做得出来有创新的区块链。
这就像是飞机引擎,教科书明明白白告诉该怎么制造,可全世界有能力生产高性能飞机引擎的公司没几家。
没有沙盒,就不会有区块链产业。
当下链圈格局是:婆有婆的链,公有公的链,表哥有表哥链,表妹有表妹链。这么多链,哪家强?不知道,只有在公平环境下赛跑,就像奥林匹克赛事一样,大家一起跑,哪家拿冠军,哪家的链就是好。沙盒也是这样,如果有人提出一条新的链也有新流程,就把改革方案和新的链放在沙盒上跑三个月再说,任何链只有经过沙盒的检验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美国,所有房子都要有标准防火机制,房子没有防火机制就不能住人。你想卖房子,如果这套房子没有配置防火机制,就无法出售。
很可能,在不远的未来,没有在沙盒上测试过的区块链,不能或很难被市场采用。世界各国政府会将产业沙盒作为区块链产品进入市场的标准。
国外区块链技术整体来讲领先于中国,因为大部分区块链思想和设计是从国外来的。
但是中国区块链在某些方面领先于世界。我们在2017年3月份推出大数据版区块链,当时以为3到6个月后其他公司也会跟着做出来,后来发现到现在没有单位跟上来。
英国2015年率先提出“监管沙盒”的概念,18个国家或地区相继跟进,可是除了中国,全世界没有一个团队或是一个国家宣布做出区块链“产业沙盒”,我们在这上面是领先的。“监管沙盒”是行政流程,但“产业沙盒”是软件工具。
中国在区块链互联网上也有优势, 我们有熊猫模型和金丝猴模型。比现在其他模型更加实用, 因为有扩展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