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淘宝前台产品价格不一致,背后到底是谁在搞猫腻? >

淘宝前台产品价格不一致,背后到底是谁在搞猫腻?

转载时间:2021.10.01(原文发布时间:2020.09.17)
25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58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唐韧”(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36氪经授权发布。

前几天有个读者后台留言跟我说,自己在淘宝上买一个商品,但是用两个手机的不同账号打开后发现,价格不一样。

商品是伊利的女士奶粉,商家是平台第三方卖家,两个账号下查看的商品价格差了将近 50 块。

她询问商家客服后,客服说不知情,然后她又咨询了平台客服,客服说需要查查。

仔细看你会发现,左右图片中两个 SKU 是一样的,但价格差距较大,左图有「疯狂促销」字样的标签。

且左图的划线价正好对应右图原价的起步价。

淘宝前台产品价格不一致,背后到底是谁在搞猫腻?

后来她找其他朋友也分别验证了一下,有的看到的是左图、有的看到的是右图。

进入商品结算页后,在结算页再次验证了是同一个商家、同一个 SKU,但结算价格确实有差异。

淘宝前台产品价格不一致,背后到底是谁在搞猫腻?

她百思不得其解,觉得其中肯定有猫腻,于是找我来问问。

其实做过电商产品的都知道,商品前台价是会有多种类型的,并不是我们理解的所有商品统一价。

同一个商品,不同平台、不同卖家、不同地域、不同渠道、不同用户身份以及不同促销策略,都会产生价格差异。

基于上面这个 case,我特意找了在淘宝做产品的朋友问了下。

商详页看到的那个「疯狂促销」是活动标,是平台已有的一种促销活动类型,商家报名参加后,对应 SKU 会显示这个标,并且价格会调整为商家让利价。

至于为什么不同手机和账号下看到的前台产品价格不一致,其实也是根据不同的用户人群进行的差异化价格展示。

电商用户都会有自己的属性标签,平台会根据不同用户的属性标签进行不同促销策略的展示。

比如,新用户和老用户对应的价格可能就不一样。

京东和淘宝的产品中都会有「新人价」,平台新用户首次下单,往往能获得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这也是平台拉新的重要手段。

所以,上面提到的同一个 SKU 价格有差异,实际上就是平台根据不同用户属性计算出来的价格差异。

那有人会问了,商家这么让利,自己不就亏了么?

首先得知道,商家报名参加这样的平台活动,目的是什么?

肯定是为了获得更高的销量,薄利多销,平台会给予一定的流量扶持和优惠政策,否则商家就亏大了。

为了控制成本以及促销范围,在流量敞口的可见用户范围上,也会进行一系列的筛选,比如优先针对新用户展示优惠价,这也就再一次解释了为什么不同账号看到的价格不一样。

那又有人会问了,平台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活动呢?

其实这就是平台在商家和用户之间扮演的协调者作用,平台有流量,商家有商品和定价权,用户需要优惠。

平台以流量为杠杆让商家让利,商家获得更多曝光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成交额,商家感受到了平台扶持带来的好处,之后可以转化为平台广告用户。此外,用户也得到了实惠,多方共赢。

在上面这个 case 里,其实也体现了电商系统中一套比较复杂的子系统,价格系统。

我们作为用户能看到的价格只是一个数字或者一个区间,而实际上后台有一套复杂的系统来专门对商品价格进行设置。

比如前面提到的新人价,除此之外还有预售价、限制价、渠道价、会员价、区域价等。

每一个价格分类,又衍生出很多子价格和不同的条件。

以渠道价为例,按终端分类定价的微信渠道价、手 Q 渠道价,按业务分类的拼团价,按第三方渠道划分的今日头条价、抖音价、其他流量渠道价格等。

如果按照用户属性进行区分定价,既可以按照地域、购买频次、新老用户定价,也可以按照某一类特殊用户进行定价。

比如,定义一个「令牌价」,筛选符合某些条件的用户,然后将这些用户的 ID 挑选出来,设置一个「令牌」,令牌里包含了商品信息和用户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这批用户就可以看到比其他非令牌内的用户更优惠的价格。

电商系统非常复杂,一个小小的价格也能单独设计一套系统,可见其他的促销系统、商品系统、仓储物流系统有多么复杂。

回到前面的问题,同一个用户在不同账号下看到不同的价格,是谁在搞猫腻?

其实谈不上猫腻,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商业行为。

市场经济下,我们无法用统一价去标准化全部市场,区域竞争、个性化促销、商业策略的不同,就会带来不同的交易结果。

作为平台方,更是无法保证所有第三方卖家以统一价销售,所以你看淘宝的同一款商品在不同卖家那就是有不同的价格,这是一种竞争机制。

所以,前些年也衍生出一些比价平台,试图为用户对比出全网最低价。

但是,便宜并不是所有用户追求的目标,交易效率和一定条件下的性价比,有时候更关键。

就好比买车,同一个品牌的同一款配置的车型,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 4S 店的价格差异都会挺大,更别说全国了。

作为买车的人,真的会去全国 4S 店都跑一遍,就为了拿到最低价吗?

大概率不会,因为交易成本太高、效率太低。

所以,很多买车的人在对比几家店以后,会选择相对最优惠或者价格不是最低但是性价比最高的那一家。

理解了这个逻辑,当我们再去设计交易产品或者做对应的促销活动时,就知道了其中的原理。

针对这个读者的问题,其实大部分人不会在这种场景下进行比价,所以是小概率 case。

就算用户购买后商品降价,现在很多平台也都推出了「保价机制」,你可以申请退款重买,或者平台补优惠券给你。

产品不是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也做不到。产品要做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创造用户价值。

价值体现在成本和效率上,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平衡,一直会是产品经理需要权衡考量的命题。

做产品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此。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淘宝前台产品价格不一致,背后到底是谁在搞猫腻?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