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众筹在你眼里,只是那些浮于表面的明星项目,那你就错过了关于众筹最有想象力的部分。
众筹产业大部分是藏于公众视线后的。对于门外汉来说,一个众筹项目,貌似只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夜以继日,苦苦等待众筹结束的游戏。但实际的情况却是 —— 可能也有苦苦等待,但等的,绝非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
自2009年起,仅 Kickstarter 就已为各色各样的项目筹款 7.89亿美元。而其他众筹平台加在一起(包括 Indiegogo、Crowdtilt 等),仅在 2013年,筹款总额也差不多这个数。 除去创业公司能赚的少部分利润,所有这些筹款,都将走向市场营销、产品制造、以及产品物流等多个方面。换句话说,如果你是市场营销人员、制造商或者物流公司,众筹如此的表现,绝对是利好。
同Kickstarter 相关的这些服务提供商,正是隐形的 Kickstarter “帝国”。他们就像明星的化妆师、T台的灯光师、以及负责安排场地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观众能够看到他们,但正是这一群人在保证Show 的顺利运作。
细究起来,其实每个筹资活动,归根结底算是一次市场营销行为,因为其过程涵盖了媒体曝光、获取顾客以及市场验证等多个环节。这也是为何市场营销在众筹行业显得尤为重要的原因。也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专为筹资项目提供相关服务的市场营销和公关公司,比如 CommandPartners、Agency 2.0 及 Shmedia 这三家,它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众筹项目拍摄专业且足够吸引人的宣传视频。
之所以KickStarter 上的创业公司需要一个全新的供应商体系,是因为众筹的逻辑跟电商是不同的。Amazon 的假设是,你已经有了产品,你所需要的是对接到需要产品的客户,来完成交易。而在众筹平台上,你很可能是先卖出去几百件,然后再着手打造自己的产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验证模式。
你也很难想象,你在Amazon 上订完一本书后,6个月之后它才能到货,而这种情形已经成了众筹行业的标配之一,因为团队需要时间去打造产品。在这段时间里,团队可能会通过预售软件的方式来继续增加销量,同时也会通过类似 BackerKit 等工具来维护和管理耐心日渐流失的支持者们。
事实上,任何一个颇具革新意识平台的出现,总会引出一个围绕其平台,给于平台支持的附属行业。书籍、报纸、广播、TV 都是如此,Kickstarter 也不例外。创办自1995年的 eBay,随后也引出了一个围绕其平台的生态系统,而现在 eBay 的市值已是 680亿美元。
eBay 在其网站上有一块专门的区域来展示其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众筹平台则暂时没有。现在设立专门的区域,对众筹平台来说还为时过早,因为这些服务提供商也是刚刚兴起,还没有形成很强的品牌,竞争力也难分伯仲。
众筹项目小、“年轻”等特点,也表明了它们是需要新兴的第三方服务的。通常来讲,上众筹平台的团队都非常小,大部分都是首次做众筹,缺乏经验也就意味着他们承担的风险更大。小同时也意味着,其手头可利用的资源有限,你只能跟其他名不见经传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合作。你得学会在短时间里,如何将众筹所得转化为实际可见的产品,也正因此,出现了一批帮助众筹公司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其转化效率的迷你加速器。
另外,年轻公司也很难一上来就有大的合作伙伴,某些非常小众的需求,很难被大的服务商注意到,只能通过不断涌现的新兴的创业公司来解决。如是,在湾区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公司,他们所满足的需求,在几年前根本不存在。
众筹平台在让融资更容易的同时,也减轻了产品实际制作过程的痛苦。类似Berkeley Sourcing Group、Dragon Innovation 和一些硬件孵化器,都会给众筹项目提供从制作产品原型、设计,到最终的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服务。发展至今,众筹也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Crowdtilt 12月16日获得 2300美元的投资,就是一例。而众筹能吸引VC 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VC 和众筹平台在做的事情其实是一致的:他们都能帮早期、未来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融到钱。
而众筹平台的钱则来自于“Venture Consumers”,他们用比VC门槛低的多的钱,为自己看好的想法买单。这当然会有风险,因为毕竟购买的是属于未来的产品,可能这个未来永远都不会来。
你去Amazon 是为了买新的东西,而你在Kickstarter 上,买的却是属于 “未来”的东西。正如Amazon一样,一个围绕“未来产品”的产业链轮廓也将随着众筹平台的发展而逐渐清晰起来。